小伙伴们看过来!
2021年参观量全国第一
超越故宫的武侯祠
又!有!新!发!现!
今年2月,武侯祠博物馆在原状陈列提升工程中发现诸葛亮殿北壁木框有磨蚀现象,对其进行更换时周边抹灰层剥落,显现出墙体内被封护碑刻的一角。经专业机构墙体扫描和清理,共发现15块碑石,根据空间位置和碑文内容,判断其分属8通碑刻。
重磅发现
碑刻的年代最早为1672年
这次新发现
在国内历史建筑博物馆中
当属凤毛麟角、百年不遇
今日
武侯祠博物馆召开通气会
邀请文博、书画专家
揭秘这些尘封已久的碑刻
碑刻的年代最早为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
距今350年
最晚为1821年(清道光元年)
距今201年
全部碑刻前后跨度150年
其中,5通碑刻在清道光年间纂修的武侯祠历史专志《昭烈忠武陵庙志》中有所记载,本次发现与其相互印证;另3通碑刻未见记载,是对武侯祠历史的重要补充。
碑文内容多样
含四川主政官员题记
乾隆朝状元书《出师表》
武侯祠祭祀活动记录
文人墨客访谒留书画等
成都武侯祠
是中国现存的唯一“君臣合祀”祠庙
也是大名鼎鼎的刘备、诸葛亮
以及蜀汉英雄的纪念地
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21年全国博物馆年度数据中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参观量达到870万人次
超过故宫(587万人次)
位居全国第一
那么
成都武侯祠究竟有什么魅力?
“三国迷”向往之地
武侯祠上百年历史影响力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继2011年至2013年
完成了诸葛亮南征路线调查之后
又于2014年7月至9月
启动了大成都地区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调查
历经3年
《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报告(成都地区)》
一书正式出版
经过来自考古、历史、博物馆等领域的
专业人员严谨的调查整理
共发现了46处成都地区的三国文化遗存
成百上千年过去
它们均成为三国文化影响力的直接见证
暗藏“历史密码”
带有三国文化烙印的遗存远不止武侯祠一处
成都武侯祠最早出现于公元223年修建惠陵时
按照汉代皇家祀制
有陵必有庙
因此汉昭烈庙也就是惠陵旁边的原庙
只是当时的汉昭烈庙还只有神位
没有塑像
大约在南北朝时期
原本在少城中的武侯祠
开始迁至南郊的惠陵和汉昭烈庙旁
此后的上千年里
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再也没有分开
成都市桓侯巷小学内张飞庙残碑
在武侯祠周围一带
万里桥、衣冠庙、桓侯巷等名字
都带有深刻的三国烙印
调查组工作人员表示
万里桥原位于浆洗街,跨锦江而过
现已不存
原址已修建起钢筋混凝土大桥
这座桥原本战国时为李冰所造
但三国时期蜀国大臣费祎出使东吴
曾感叹“万里之路,始于此桥”
万里桥由此得名
武侯祠
见证蜀汉王朝兴衰
成都多地仍留有历史痕迹
成都,蜀汉政权所在地
一千多年以后
依然保存有见证蜀汉王朝兴衰的遗存
武担山拜月亭
《三国志》曾记载刘备
“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
武担山迄今犹存
它位于成都青羊区江汉路今新华宾馆内
是古蜀国国王开明氏时期
由人力担土堆垒而成的爱妃墓葬
蜀王妃建墓后
武担山成为成都城区的地标
公元223年,刘备登基称帝
《三国志》给出的刘备举行称帝大典的座标
就是武担山南今八宝街一带
“汉代古火井”遗址
蜀汉政权成立以后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都九里堤、邛崃火井等遗存
都和蜀汉时期大搞生产建设存在着联系
根据《成都通史》记载
九里堤修建于李冰时期
初衷在于防备水患
刘备称帝后,皇宫就在九里堤以南
修建皇宫所需的木材要从都江堰漂运而来
因此九里堤进行了扩建
如今
九里堤公园内还有一段残存的后世修建的堤岸
白虎夷王墓
远在邛崃
火井镇、孔明乡、马刨井等名字
也见证了蜀汉政权的政治经济
据了解
邛崃的古火井遗址由今人恢复重建
火井在西汉时就有记载
但南朝《异苑》等史料曾记载
诸葛亮曾因邛崃火井火势渐微
曾专门到此处视察
但蜀汉末年
可能因气源耗尽,火井仍告熄灭
藏在武侯祠里的惊喜还有很多
你喜欢去成都哪些地方了解历史古迹呢?
快来留言区告诉小微吧~
综合:红星新闻、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川观新闻、成都商报等
明起码头开放!三岔湖又可以坐船了!
预警解除!然而高温 下雨还在路上……
5061亩!成都这里,全面开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