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极简史大全(佛教常用名称三藏)(1)

三藏

经书禁咒术,工巧诸技艺。

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

——《维摩诘经》

佛陀涅槃后,弟子们为了保存佛陀的教法,经过几次的结集整理后,将教法分为经藏、律藏、论藏,合称为三藏典籍。

一、经藏。梵文“素咀缆”,音译“修多罗”,意译“契经”;本义是用线贯穿花鬘的意思,因为佛陀的言说能贯穿一切道理,故引喻之。

经藏涵盖所有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根基的佛陀教法。若依佛陀住世四十九年的教化、所谓“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架共八载”。其中方等是指《华严经《阿含经》《般若经》《法华经》《涅槃经)以外的大乘诸经,如:《维摩诘经》《胜鬘经》《金光明经》等。

二、律藏。梵语“毗奈耶”,意译“调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心性,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木义为“灭”,为佛弟子遵守的戒条,可以消灭身口意三业的过恶之意。

律藏分为广律、戒经、律论三类。如《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衹律》《五分律》《比丘戒本》《比丘尼戒本》《萨婆多论》等,都属于律藏。

三、论藏。梵语“阿毗达摩”,意译“对法”,也就是借着论述真理获得的智慧,可以得到涅槃妙法。论藏是佛弟子们将经典教义加以论议、解释、整理组织所成的典籍,一般为大家所熟悉的论典如《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百论》《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十地经论》等。

三藏典籍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义,是佛弟子依之修行的指南。出家僧侣深通经藏者,称为“经师”;深通律藏者,称为“律师”;深通论藏者,称为“论师”;通达三藏典籍者,称为“三藏法师”。像玄奘、鸠摩罗什、真谛、义净、法显,甚至朱世行等,皆是通达经律论三藏典籍者,都可称为三藏法师。

佛法僧三宝中,佛因法而证悟成佛,僧因住持正法而为人师,故以法最为尊贵。《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由此可见法之尊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