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1)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到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1405-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 ),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2)

郑和七次下西洋

下西洋背景

当时的明王朝是一个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在明成祖的强势统治下,其内部局势相对稳定,国内政治相对清明。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3)

大明疆域图

在外部政治形势方面,经过洪武时期的多次打击,蒙古人已经基本退出了漠南,对明朝边境的威胁大为减轻。此外,在郑和下西洋初期,明成祖发动南征安南,将之纳入明王朝版图。"郡县安南"之后,明朝从陆路近可制占城,远可控满剌加,为郑和后续的下西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西洋朝贡体系得以顺利建立和巩固。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4)

大明宝船复原图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明成祖夺得皇位时,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这场政变的影响。这时,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也有较大的需求。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5)

《大明混一图》

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航海知识的增加(明太祖于1389年编制的《大明混一图》就是实例),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6)

郑和下西洋具体情况

明史说下西洋目的是「耀兵异域,中国之富强」和「通四夷」。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国际政治大串联,意在诏告诸大陆蒙古的败亡和大明的成立。而最终的目的则是重建中国的朝贡秩序。从唐宋灭亡以后,传统中国的外交秩序就破灭了,蒙古人则奉行的是另一套政治模式,而对于打着恢复中华旗号的明朝,其不仅在国内复兴了传统儒教的政治秩序,同时也要把势力伸展到海外,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天下」。中国利用这套秩序维持着对国际地缘政治的羁縻控制,持续到了清末甲午战争结束。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7)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下西洋的意义:

1、建立政治秩序。郑和船队基于传统的"怀远以德"的观念使用武力,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的统治,消灭篡夺王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惩治海盗陈祖义,并在东南亚扶植由施氏华侨统治的旧港宣慰司。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8)

西洋诸国

2、拓展朝贡体系。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航线。这一系列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创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迹。

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9)

海外方国进贡的麒麟(长颈鹿)

3、开拓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

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例如香料)为大宗,寻找海外香料、满足国内需求。例如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贡麒麟,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

官方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下展开,遵循平等自愿、等价交换等原则,其使用的"击掌定价法"传为美谈;

民间贸易则由私人自发展开,例如据考证郑和船队的官兵便可以携带商品在沿线国家展开贸易。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10)

永乐青花瓷

4、改进国内生产技术。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促进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例如,性坚质细的海外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进入中国,使中国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陶瓷生产方面,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又称"苏勃泥青")为呈色剂 ,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又吸收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器型(如扁壶、花浇)和新纹样。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11)

精美的永乐通宝

5、引发财政危机。郑和下西洋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之说 ,从而也使得远航难以为继。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引起钱币的大规模贬值。

6、宗教文化交流。郑和船队的分船队曾经到达天方国,带回了该国大清真寺的写真画本, 加强了中国和伊斯兰教文化区的联系。 郑和船队也在海外传播佛教,《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就是这方面的例证。以天妃信仰为代表的道教也随郑和船队在海外传播。

7、睁眼看世界的地理著述。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航海的参与者中,马欢留有《瀛涯胜览》 ,费信有《星槎胜览》 ,巩珍有《西洋番国志》,王景弘《赴西洋水程》介绍下西洋途径诸国的情况。郑和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12)

扬帆远洋

下西洋停罢原因:

1、国家战略重心转移。顽固的封建思想以及农业帝国的土地观念战胜了海洋观念。

2、虚耗靡费太甚。为了给人"巍如山丘,浮动波上"的观感,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 "支费浩繁,库藏为虚"

铜钱外流造成钱荒,海外金银大量进入,铜贵银贱,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不懂经济学的大明官员对此极为恐慌。

3、海禁政策时断时续。明成祖不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一再下令"仍禁频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海道可以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禁频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对于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下令"严禁绝之"。严厉的海禁彻底地封锁了海洋,以至于造成了在世界史的关键时期海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缺位。造成百工人才凋零,技术失传,远洋化为泡影。

4、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争权夺利。文官利益代理集团游说统治者,不利出海的信息轰炸皇帝,导致以郑和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失败;

5、仁宣二帝是守成之君。在阅历及个人能力上远逊于太祖、成祖二帝,加之社会的稳定,他们无力也无心向外开拓发展,转而以守成为主。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13)

郑和下西洋遮天蔽日规模庞大

笔者意见:

(一)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成祖的支持下成行的,代表的是大明的国家形象,展示的大明综合实力,在南倭北寇威胁减少的空窗期,明朝统治者欲重建大陆朝贡体系,秉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扩展大明视野和西洋范围,开展海外贸易,搜罗珍禽异兽奇珍异宝,郑和总体上很成功的完成了朱棣交给的任务,终明一代海外使臣来往不绝,都奉强大的大明王朝为宗主国,加强了沟通交流,促进了中西双方的了解,大明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成为当时的世界领袖。

(二)下西洋给皇室和百姓不仅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奇珍异兽,也大大丰富了明朝人的生活阅历和视野,明朝人需要的香料,黄金得到了满足,万邦来朝也极大地满足了天朝上国的虚荣心,提振了大明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大批海外收益使得大明有余力文治武功,《永乐大典》等文化典籍,明长城的修缮,清剿北元势力,减轻农税压力,促进东南沿海资本主义萌芽,繁荣了国内市场,巩固了大明统治。

(四)铜钱大量外流,不少国家使用精美的永乐通宝作为国家货币流通使用,大明货币类似于现代的美金,在国际市场很是坚挺,是硬通货。甚至在倭国永乐通宝图案作为军旗图案标志。本来国内铜矿就不是很多,海外金银涌入造成货币铜贵银贱,引发市场混乱。也造成不少文官大臣对下西洋的诟病。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14)

永乐通宝还能这样用!

(五)激化了文官利益集团和宦官利益集团背后的皇室的矛盾。沿海走私活动得到一定遏制,等明成祖死后引起东南沿海的代表文官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也导致元宋以来丰厚的海外收益落入私人腰包,损害了明朝中央和皇室的收益,使得税收压力转移到了农税方面,恶性循环导致后期明朝大批小自耕农的破产,流民遍地,农民起义不断。大明皇室继承人大都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一顿被文官集团以儒家道德忽悠就信了。即使不信,迫于太祖海禁政策的先例,大海很危险,也只好不去纠结,不敢下海。比如明成化年间打算开海,寻找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却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匿,还理直气壮地的反问来使,虚耗靡费太甚,于国无益,还来问啥。大明文官基本熟读程朱儒学,对出海等不确定的事情有着莫名的恐惧,同时沿海大商人也贿赂这些文官为自己在朝廷说项,导致朝廷在开海和禁海的决策上不坚定。

(六)郑和下西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持续下去,导致中国在时代变化的浪潮中逐渐落后时代步伐,80年后广阔的西洋被西方殖民者占据,那些西洋番国也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的朝贡体系也最终名存实亡。闭关自守导致天朝上国妄自尊大,坐井观天,不思进取,导致中国屈辱的近现代史不可避免的发生。

(七)《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帐目等。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后世研究郑和下西洋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

郑和下西洋是好还是坏(郑和下西洋真的劳民伤财么)(15)

郑和下西洋路经国家

所以说,郑和下西洋不仅没有劳民伤财,反而反哺大明,使得大明皇室内帑财力雄厚,大明宝钞也恢复了一定信用。也使得东南沿海城镇很快繁荣起来,手工业兴盛,百姓生活丰富多彩,重建了中国朝贡体系,完善了中华天下观。由于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官掌握着历史最终解释权,再加上程朱理学一般不提倡开拓进取,闭关自守才是常态。郑和下西洋损害了文官利益集团的利益,不符合闭关自守的要求,所以造成后世对郑和下西洋的重重误解,以为劳民伤财说的是普通百姓,其实是损害了东南沿海的非法走私海商以及代理人文官集团的利益。

郑和下西洋为啥不可持续? 多选

0人 0%

下西洋活动是在皇帝支持下的政治任务

0人 0%

明朝文官的阻挠

0人 0%

明朝财政制度设计问题

0人 0%

明太祖海禁政策束手束脚

0人 0%

海外贸易收益没有最大化的共享

0人 0%

郑和死后没有保护好下西洋的相关资料

欢迎转载!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