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上海最近几乎天天在下雨,虽然雨水带走了些许暑意,但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一些麻烦,伞是最近人们外出的必备物品之一。相比现代社会有各式各样的雨具可供选择,我们古代人们是如何避雨的呢?今天我们就从诗词文化中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雨具—蓑笠。

蓑衣的由来和故事文字叙事(尔牧来思何蓑何笠)(1)

蓑笠

蓑笠是蓑衣和笠帽的合称。蓑衣,以前也称“袯襫”(bó shì),用草编织成(也有用棕叶制作,称为棕衣),分上衣与下裙两块;笠帽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蓑衣是穿身上的雨衣,笠帽戴头上的雨帽,两者配合使用,遮雨效果好,而且劳作十分方便,因此蓑笠成为古代人们的主要雨具,即使是在现在的农村,也还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蓑衣的由来和故事文字叙事(尔牧来思何蓑何笠)(2)

蓑衣

蓑笠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小雅·无羊》中就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的诗句,意思是“你到这里来放牧,披戴蓑衣与笠帽”,由此可见蓑笠已在当时被广泛使用了,可谓是中国有记载的最古老雨具。而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句诗句“,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仅诗中有画充满韵味,更是让蓑笠成为渔夫或者农夫的典型象征而深入人心,唐代以来书画中的垂钓者也多以披蓑戴笠的形象出现,可以说披蓑戴笠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一个缩影。

蓑衣的由来和故事文字叙事(尔牧来思何蓑何笠)(3)

笠帽

正因为蓑笠历史悠久以及广泛使用,与蓑笠有关的诗词可谓是不计其数,据说全唐诗中就有上万首与其有关。今天小编整理了十二首经典蓑笠诗词与大家共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雪》 --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耕叟》 -- 唐·齐己

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笠。

夫妇耕共劳,儿孙饥对泣。

田园高且瘦,赋税重复急。

官仓鼠雀群,共待新租入。


《调笑令·渔父》 -- 宋·苏轼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

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

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读书》 -- 宋·陆游

先亲爱我读书声,追慕慈颜涕每倾。

万事到前心尽嬾,一编相向眼偏明。

致君正使违初志,为己犹当毕此生。

更祝吾儿思早退,雨蓑烟笠事春耕。


《书怀》 -- 宋·欧阳修

齿牙零落鬓毛疏,颍水多年已结庐。

解组便为闲处士,新花莫笑病尚书。

青衫仕至千钟禄,白首归乘一鹿车。

况有西邻隐君子,轻蓑短笠伴春锄。


蓑衣的由来和故事文字叙事(尔牧来思何蓑何笠)(4)

《题牧牛小卷》 -- 宋·方回

一童纵牛眠柳阴,一叟渡牛陂水深。

此眠定无南可梦,此渡不忧人鮓瓮。

蓑风笠雨开荒寒,是谁幻化生毫端。

嘻其太平古天下,不然人牛两奚暇。


《浣溪沙》 -- 宋·黄庭坚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 -- 宋·朱熹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

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

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清平乐·渔舟横渡》 -- 元·刘秉忠

渔舟横渡。云淡西山暮。岸草汀花谁作主。

狼籍一江秋雨。随身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休归。

自任飞来飞去,伴他鸥鹭忘机。


《雨中留徐七贲》 -- 明·高启

江寒宿雨在,落叶满村湿。

留君系君艇,莫犯风潮急。

试问欲归城,谁家借蓑笠?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绝句》 -- 清·郑燮

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蓑衣的由来和故事文字叙事(尔牧来思何蓑何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