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用思维导图是怎样学习的呢?今天我们用小学二年级的第一文古诗两首中的《咏柳》这首写景诗举例:

《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是描写的远景色彩:“碧玉”二字就把春天柳树抽芽,一片嫩绿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柳树柔美,像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用“妆成”真是贴切不过了。“一树高”则将远远看的满树嫩绿,呼应开头的像一整块碧玉一般;

第二句是诗人走到近处后看到柳树的形态:“万条”二字只是指代形容密又多,“垂下”是对柳枝形态的说明。“绿丝绦”太形象了,既写出了柳枝柔软呼应上一句女子的形容,又描写出场景微风习习,吹拂柳枝像丝带一样飘荡;

第三句是细节处的刻画:设问“”就像一个引子,引出第四句;

第四句既是写实的问答呼应,又是整体意境的体现(春天来了~):“二月春风”就就像一把把剪刀,剪出这一处处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色。

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读古诗咏柳)(1)

本文作者绘制

最后根据绘制的图,解诗意诗境:

诗人站在河边,看四周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嫰叶,把树装扮得从远处看就像一块碧绿的玉一样。无数根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绿色丝带,轻轻摆动,发出沙沙声。这狭长规整的嫩叶是谁这么厉害,千万片裁剪出来的呢?哦,原来是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裁剪出这么蓬勃生发的春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