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曾经这样说:我一辈子只会说陕西话,只能以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打圆场。近十年来,贾平凹在当代作家中保持着每两年出一篇长篇小说的创作力,很多人都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贾平凹说是因为他总是觉得写的不满意,老寄希望下一部作品,写的能更好点。这就像五六十年代的家庭,那些渴望生男孩的家庭因为一直生的是女孩而不停的生,直到最后生出男孩,所以七八个孩子的家庭很多,因此贾平凹也一直笔耕不辍,希望自己的作品一部比一部好。

贾平凹的情感(暂坐是我的红楼梦)(1)

《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启蒙,影响了我的好多作品

贾平凹每写一部作品,势必要拿手写上三遍,而且初稿总是要写在豪华笔记本上,因为他觉得第一稿是很庄严的事情,甚至像拍影视剧一样,需要一个好日子,不知道读者有没有发现,贾平凹的书书名总是两个字,因为他觉得两个字的名字好听一些,譬如《废都》《山本》《浮躁》《极花》《山本》《暂坐》等。

贾平凹的情感(暂坐是我的红楼梦)(2)

1970年那会,商洛连续大旱,物资匮乏,文学土壤十分贫瘠。那时候更不要提看书,是十分奢侈的,一个村和一个村之间只有那几本书相互之间流行,《红旗谱》《林海雪原》成为当时人民群众仅有的书籍资源,贾平凹小时候上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走三十里山路去亲戚家,偶然发现亲戚家里有几本特别厚的书,包装精美,翻开一看,竟然是《红楼梦》,贾平凹顿时喜笑颜开,但是他并没有向亲戚索要,而是将书悄无声息地“拿”到怀中,然而只拿了四本中的两本,因为全部拿走会暴露。这是贾平凹第一次接触《红楼梦》,他后面写的长篇小说《废都》和《暂坐》(后面会讲到)就是受到此书的影响。

贾平凹的情感(暂坐是我的红楼梦)(3)

“写作靠的是自己摸索,上大学是我运气好”

贾平凹十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当时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他家的成分不好,所以上大学机会渺茫,招工招兵也没有他的份,民办教师的名额都不行。当时贾平凹在一处地方修水库,凭着自身的踏实勤奋,向当时的大队书记毛遂自荐去上大学,大队书记不以为然说:“你能去上就去上呗!”后来大队的人就推荐贾平凹去上大学。

贾平凹的情感(暂坐是我的红楼梦)(4)

贾平凹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喜欢给周围人写东西,今天给张三写一段,明天给李四写一段,写完之后念给大家听,大家哈哈大笑,就是这样寓教于乐下打下了坚实的写作基础。上大学后,也没有人专门去教,完全是靠志趣无师自通,贾平凹尝试着慢慢摸索,因为不知道以后干什么,所以就开始把重心转移到创作上,那个时候贾平凹创作量大,并且不断给各大杂志社投稿,但是并不是一投必中,也收到不少退稿信,都能装到两个大手提箱,贾平凹把这些退稿信放在自己书桌旁,每天看着不断激励自己,最后退稿信少了,终于不断的发表。

贾平凹的情感(暂坐是我的红楼梦)(5)

人生如暂坐,应及时享乐

小说是以一个叫伊娃的俄罗斯美女回到西京城为开头,引出“暂坐”茶庄女老板海若和其余10个年轻漂亮姐妹的故事。她们被称为“西京十玉”,她们在市场经济下在充满贪欲的城市里打拼,充满了情欲和算计,人性贪欲和脆弱,在商海中利用智谋和肉体沉浮之后,看尽世态炎凉之后的灵魂救赎。《暂坐》里的知名作家叫羿光,不光文笔了得,在情场上更是一个“老手”。

贾平凹的情感(暂坐是我的红楼梦)(6)

这点和《废都》里面的庄之蝶挺像的。三次见面便拿下了这个洋妞,在茶馆的酒会上羿光初见伊娃时,那是第一面,一时被她的美貌给惊呆了,旁边人问他话都没反应过来,从此就深深记住了这个新加入姐妹团的“国际友人”。第二面,羿光正在上厕所,一听门铃立马提裤子去开门,看见是伊娃,大喜过望,马上给她来了个拥抱,双手在后背上不停地拍。

贾平凹的情感(暂坐是我的红楼梦)(7)

第三次,他约伊娃去工作室,说要帮她画画,而且在短信中强调只让她一个人前去。伊娃此前在头脑中做的许多应付的预案,在羿光给的惊喜中全垮了。接着便是喝酒吃蛋糕聊天,几杯下肚,各自有了醉意,羿光让伊娃半躺在沙发上,自己则开始为她画画。可画了半天依旧没画好,因为羿光此时的心思根本就没在画纸上,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就顺其自然了。三次见面就俘获了她的芳心,不得不说,他真是情场高手。

贾平凹的情感(暂坐是我的红楼梦)(8)

继《废都》之后,贾平凹第二部以都市题材为背景的小说,同样是在西京城,他将目光聚焦在一群“富婆”身上,通过名为“暂坐”的茶庄,展现了“西京十块玉”这些新时代女性的人生悲欢离合和在欲海中如何挣扎。

有评论家认为,这是继《浮躁》之后最能传递时代精神、最能表达现代人生活和情绪、最能揭示人生真相、最能代表贾平凹文学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一部长篇佳作,无论是小说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手法都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达到了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一个新高度

推荐大家读一读贾平凹的最新力作《暂坐》在看似平常的生活琐事中,见真知,明事理,读完内心咀嚼出文字不一样的味道。

《暂坐》现特价只需要36元,一顿饭钱,就可领略都市女子群像,在利益的驱使下,去试探危险悬崖的边缘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