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看多了是不是经常会有个错觉,“中国抗战太难了,连个飞机都没有”其实我们是有飞机的,光自己生产的就有几百架呢,这还不算进口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那段抗战历史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那段抗战历史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人生三大错觉之我们抗战时连个飞机都没有)

那段抗战历史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

抗日神剧看多了是不是经常会有个错觉,“中国抗战太难了,连个飞机都没有”!其实我们是有飞机的,光自己生产的就有几百架呢,这还不算进口的!

早在1934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就先和美国合资建设位于杭州的中央杭州制造厂,又在同年和意大利合作建设位于南昌的第二飞机制造厂,1938年建立位于昆明的第一飞机制造厂。

1.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后改名垒允飞机制造厂)

1934年,国民政府意识到发展航空工业的重要性,与美国签订了建立中美飞机制造厂的协议。同年在原有的杭州笕桥机场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有能力制造飞机的工厂顶峰时有1500人左右的员工。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5年投产到1938年5月年间,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共制造和修理飞机128架左右。之后随着抗战的战局的变化不得不迁厂并改名垒允飞机制造厂。这个工厂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共生产、组装、维修各类飞机400余架,为我国抗战做出巨大的贡献

1937年8月14日,日军轰炸机群意图偷袭我国笕桥空军基地,我空军驾驶霍克2号战机升空迎敌,击毁敌机6架而我军无一伤亡,国民政府将这一天命名为“空军节”

抗战开始后,我国空军和日本空军在争夺制空权的过程中所用的飞机,也大多都是这个厂家生产和组装的美式飞机,是当时国民政府最大的飞机生产基地。

1942年6月,航委会做出解散垒允厂的决定,这个前后经历8年时间的飞机制造厂完成了它的使命,在我国航空共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2.第二飞机制造厂(也称中意飞机制造厂)

1934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为了能够拉拢盟友,多次暗示国民政府合作进行飞机的制造。随后国民政府就和意大利签订了中意飞机制造厂的协议。

选择南昌顺化门外的老飞机场作为厂址,一共用时两年完成。1936年开始突入生产。到1937年春天为止,一共到这里200名意大利国籍的技术人员。厂长阿康波那是一位40多岁的意大利老航空专家,深得我方信任。

中意飞机制造厂首先生产“萨弗亚”中性轰炸机,随后赶制“菲亚特”双翼战斗机。正当准备批量生产的时候,日军全面侵华开始了,中国忍无可忍加入英美同盟国,停止中意飞机制造协议,辞退所有意大利工程师,限他们马上离开中国!

走了意大利工程师,又来了苏联的专家,工厂的飞机生产并没有受到影响。中苏所有员工团结一心,当时南昌的空中英雄们屡战屡胜,也是应该有“二厂”所有员工一份功劳的。

3.第一飞机制造厂(前身是韶关飞机制造厂)

第一飞机制造厂的前身是韶关飞机制造厂(北伐战争时期建立的),只是原韶关飞机制造厂并没有独立生产飞机的能力,它只是为了培养飞行员和飞机维修人员。

1938年,经航委会决定迁厂改名为第一飞机制造厂,于1940年建成并投产。在美国工程师萨克的指导下生产了20架“复兴号”双翼轻型飞机,还做好生产美国AT6单翼高级教练机的准备。

1942年,此时的美国工程师已经回国,工厂开始全力生产苏联E15型双翼飞机,共生产30架。

由于缺乏技术人员,第一飞机制造厂开过3期培训班,共培训218名学员。随后开始研究XP系列轻型战机,可惜试飞失败了。

1949年初,工厂奉命搬往台湾。至此,这个在抗战中立下不少功劳的机厂落下来帷幕。

这样看来我国在抗战的时候是有飞机的,只是数量上比不了日本空军,据说他们的飞机是我国的7倍以上,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国花费这么大代价生产的飞机当然不能和敌人硬干了,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要有战果!这也可能是我方空军露脸较少的原因吧。

还有就是有些抗日神剧看看就可以了,千万别当真,较真你就输了。起码我在电视上从来没看到过我们有飞机,更别提像那些我方空军零伤亡战胜敌方空军的事情了,这些只能去查资料才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