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前滩、深圳有前海、宁波有前湾”以前是一句口号,现在正在变为现实。
11月24日,《宁波市前湾新区空间规划(2019-2035年)》(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并刷爆了宁波人的朋友圈。
前湾新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沪浙合作发展区”,也是浙江省大湾区战略行动明确的四大新区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杭州钱塘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 借着前湾新区空间规划出炉的机会,我们不妨试着看看四大新区的目标和定位,看看浙江在推进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四大尖兵”如何谋划未来,宁波前湾新区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前湾具体规划不再赘述,直接一图看懂。
看区域面积前湾新区规划范围为杭州湾新区、中意(宁波)生态园、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等区块围合而成滨海连片空间,东至寺马线——胜山镇边界——水云浦,南至四塘横路—长河镇边界—潮塘横江—新城大道—明州大道,西至余姚临山镇边界,北至十二塘,总面积约604平方公里。
这个总面积其实早已尘埃落定。记得去年11月,宁夏浙江商会秘书长郑广森在前湾新区考察后说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在寸土寸金、土地指标稀缺的浙江,能有这样一块大面积、连片的开发区,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结合四大新区的规划,更能体会这句话的分量。
杭州钱塘新区,被大家俗称为“大江东”,是四大新区中最早启动建设的“老大哥”。2010年成为产业集聚区,2017年被赋予县级经济和社会行政管理权限,2019年4月,率先获省政府批准设立。据2016年修订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为427平方公里。
绍兴滨海新区位于绍兴市北部、杭州湾南岸,可以说和前湾新区比邻而居,于2019年11月25日获省政府批准设立,2019年11月29日正式揭牌,新区规划面积约430平方公里。湖州南太湖新区于2019年6月2日挂牌成立,新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
前湾新区毫无疑问是面积最大的新区。而前面提到的深圳前海和上海前滩定位和发展阶段与前湾截然不同,因此面积也不在一个量级上,前海新区规划面积18.04平方公里、前滩仅2.83平方公里。
看规划人口
一个新区能否快速成长,关键还是人口导入。根据规划,前湾新区至2035年新区常住人口规模将达125万人。在批前公示中,曾提到至2025年,前湾新区规划总人口为80万人。而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杭州钱塘新区到2020年、2030年、2050年,预计常住人口分别达40万人、75万人和100万人。绍兴滨海新区目前常住人口为60万人,根据《绍兴滨海新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到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80万以上,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湖州南太湖新区目前常住人口约30万,远期人口目标暂无具体规划。由此比较,前湾的规划人口规模也是在四大新区中最多的。
看经济体量
经济体量目标也是大家最关注的重点之一。前湾新区规划至2035年,人均GDP力争达30万元左右,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5%左右。尽管没有直接点名经济体量目标,但按照规划常住人口125万人计算,前湾新区到2025年GDP目标大约是3750亿元。而2019年,慈溪市含杭州湾的GDP是1898.64亿元。
可见,前湾新区在未来将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被寄予了厚望。
此外,前湾新区本次规划中提到“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突破232平方公里,力争单位建设用地GDP达到20亿元/平方公里”,根据这个信息,到2035年其GDP上限大约是4600亿元。
目前,记者还没查到关于钱塘新区的具体经济体量发展目标,但2018年3月《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以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其在每年2000亿元的高额投资下高速发展,计划2030年达到万亿产值。当然,产值和增加值是两个概念,这个数据只能作为参考。绍兴滨海新区的规划是,到2025年新区GDP实现翻一番,达1200亿元以上。另外,《湖州南太湖新区全域规划(2019-2035)》中也没有提及具体的GDP目标。
看区域定位
四大新区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四大尖兵”,也是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先行高地。如何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联动协作,是四大新区的题中之意。根据规划,前湾新区的定位是 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钱塘新区是四大新区的龙头区,起步早、基础厚,其定位是“成为展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从区位上看,钱塘新区基本和杭州中心城区相连。绍兴滨海新区的定位是建设大湾区发展重要增长极、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杭州湾南翼生态宜居新城。而南太湖新区的定位着眼“绿色”,要建设世界级滨湖旅游度假目的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区、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浙北绿色智造产业的集聚地、南太湖地区美丽宜居新城区。可以说,前三个新区重点还是发展产业,而南太湖新区更加侧重于生态,这与中央对所属区域的指示、产业基础以及经济体量密切相关。
看产业布局
前滩研究院院长何万鹏曾总结过,浙江经济有五大优势——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外向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而四大新区的产业规划也紧扣着这五大优势。从本次规划来看,前湾新区的产业规划有三大重点——
一是强化先进制造业核心优势
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对接宁波“246”产业体系,聚焦新区“134”优势产业,包括汽车万亿级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3个五千亿级产业,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4个千亿级产业。
二是补足现代服务业短板
重点补足支撑新区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提升现代商贸、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服务能力,在杭州湾南部新城核心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中心;依托湿地和海洋温泉资源,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文旅融合产业;依托湿地资源、滨海资源,拓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至203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左右。
三是提质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
规划提到,“突出滩、水、林田、湖、海的空间特征,确定自然生态与农业空间占新区面积60%以上,城镇建设空间控制在40%以内”。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未来之城”是前湾新区最令人期待的亮点之一。
根据规划,钱塘新区将全力聚焦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五大先进制造业,超前探索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发展研发检测、电子商务、科技金融、软件信息、文化旅游等五大现代服务业。绍兴滨海新区产业规划有四个方面,包括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链。湖州南太湖新区则提出要依托创新能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科学研究装置,集聚国内外科研人员与机构,培育研发中心与创新平台,建设科教园区等创新载体,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转型升级。
从四大新区的产业布局上看,形成了几条协同创新发展的产业链,如汽车及零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同时又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如宁波的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等将为省内提供制造业基础装备零件。此外,四个新区还有各自的亮点产业,如前湾的都市现代农业、绍兴的黄酒产业、杭州的航空航天等。
四大新区是环杭州湾经济区“一港、两极、三廊、四新区”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杭州湾经济区又是整个浙江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从功能定位还是产业布局来看,四大新区承接上海产业溢出、深入接轨长三角的趋势都非常明显。而距离上海最近的前湾新区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被明确定位为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无疑是宁波乃至浙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桥头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记者 乐骁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