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朝廷除了普通的物资邮传,十万火急的公文由骑兵昼夜兼程,马颈上系有铜铃,各驿铺远闻铃声,立即派骑兵于路口等候,急驰传下一驿铺,驰传速度每日500里以上,明初江苏的驿道承袭了唐朝的走向,驿站数量约300个左右。

在硝烟弥漫、兵荒马乱的岁月,前卫金陵的军事屏障之地有三: 北为定远磨盘岭,中为滁州关山岭(五代后地属清流县,改为“清流关”,史称江淮要塞,易守难攻),南为江浦骆驼岭(即今日老山林场的珍珠泉一带,俗称猪头山)。

老山界梯子岭(老山黄山岭的驿道修建与江浦东葛驿江淮驿设立)(1)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骆驼岭(犀牛望月)是古代重要的驿站、驿道之一,常年有重兵驻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回凤阳祭祖开发中都的举措之一就是,进一步修缮了京师(南京凤阳)之间的驿道作为重要的官马大路,简称“官路”,其中的位于老山设置江淮驿,这样,从南京过黄山岭驿道北上,比绕道浦口的骆驼岭少了数十公里左右的路程。

成书于清朝初年由顾祖禹独撰的巨型历史地理著作《方舆纪要》记载,当时过老山的驿道有三条:

黄悦岭:在江浦县西北十五里,明初凿通江淮东葛驿路,为南北孔道,(或叫黄叶岭,今为黄山岭)。

骆驼岭: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皆今驿道所经。

白篠岭:(白筱岭)“在县西北三十里,亦为东西通道”。

老山界梯子岭(老山黄山岭的驿道修建与江浦东葛驿江淮驿设立)(2)

江淮驿:

江淮驿治属江浦县,位于老山黄悦岭(今老山黄山岭),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江淮驿位于:【江浦县北十五里明初凿黄悦岭江淮东葛驿路南北为孔路又曰篠岭在县西北三十里,为南北孔道】,江淮驿地处南北之要冲,修建初成相当于从金陵北上东葛驿,把中间跨过老山线路取直,这样也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文献显示,南北来往过长江南下或北上的各路达官贵人、文人雅客都要在江淮驿休整,补给资源,随后渡江向金陵。在江淮驿修建初成之时,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江浦县治亦由浦口迁至旷口山(凤凰山下),同时迁建的还有江浦文庙。

老山界梯子岭(老山黄山岭的驿道修建与江浦东葛驿江淮驿设立)(3)

东葛驿:

在《方舆纪要》卷二十这样记载东葛城:旧《志》云:萧梁时,侨置临淮郡,治东葛城。是也。旧为馆驿,又有西葛城,在县西北四十里。若是按此记录,东、西葛城在公元500年已有记载。文献显示明洪武十三年,东葛建驿,名为东葛驿,到了明实录成化二十二年十月(1486),东葛驿驴在册6头,江淮驿驴14头。

清朝光绪年间,江浦大文人侯宗海参与编写的《江浦埤乘》记载,“东葛镇在治北三十五里有东葛驿”。考驿道设地明永乐二年(1404年),旧时浦口至东葛间的驿道有两条路线,其一由浦口经浦镇越犀牛望月的骆驼岭,循老山北麓,经高丽店等地而至东葛。其二由浦口经浦镇、江浦县城,越黄山岭经永宁至东葛。设置东葛驿的同时,建有烽火台建筑,今其地俗名“烟墩子”。

宣统三年(1911),邮传部接管驿站。民国元年(1912),江苏下令裁驿归邮,数千年的江苏邮驿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东葛驿的 “ 驿”字也就取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