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客也是布衣词人(他是诗人自号狂客)(1)

贺知章

上一篇介绍了唐宋的科举制度和科举的金字塔“状元”,以及唐宋的官僚制度和官场的珠穆朗玛峰“宰相”。

唐朝科考极为严苛,能考中进士,已经是公鸡里的战斗机;而进士里的头魁状元,绝对是战斗机里的歼击机;能从状元做到官拜宰相的,那更是歼击机里的歼-22B。

本文开始从初唐到盛唐的战斗机里挑选几架从状元到宰相的无敌歼击机,他们分别是初唐到盛唐的贺知章、张九龄和盛唐的王维、郭子仪。

本文先讲贺知章。

大家知道,在唐朝初期和宋朝之初,各有一位太平宰相,他们各自为官五十多载,位极人臣。别人当官如履薄冰,不得善终者有之,这两位仁兄却几十年蹁跹舞袖,如履平湖,无风无浪,善始善终,堪为后世士子之典范,官宦之楷模。他们就是唐朝的贺知章和宋朝的晏殊。

前文曾经讲过,在南宋有两位爱国词人陆游和辛弃疾,辛弃疾活至68岁,陆游86岁才寿终正寝;在唐朝则有两位著名宰相贺知章和张九龄,张九龄活至68岁,贺知章86岁才寿终正寝。

何谓“五福临门”?五福者,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是也。能全得此五福者,乃凤毛麟角,千古难寻。

贺知章其一也!

少小离家老大回

他是清客也是布衣词人(他是诗人自号狂客)(2)

儿童相见不相识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正月初五,长安东门,一场历史上独无仅有,场面壮观的送别在这里举行。

太子李亨命父皇唐玄宗之旨,亲携文武百官,为一位即将告老还乡的耄耋老人饯行。唐玄宗虽未亲至,却也亲书御诗一首,命太子当众赠诵。

这位风光无限,即将启程回浙江老家的86岁老人,便是皇太子李亨的老师,名叫贺知章。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浙江越州(今杭州)人,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官至太子宾客(正三品),授秘书监(从三品),人称“贺监”。

唐朝一、二品官阶多为虚设,从三品、三品就是宰相官阶了。

回想起来,从36岁进京赴试,状元及第,贺老已经整整五十个年头未回浙江老家了。

贺知章在迟暮之年,选择告老还乡,实在出乎很多人意料,很多老朋友都劝他就在京城养老,这里毕竟是一线城市,天子脚下,医疗条件也好,何苦回去呢?

唐玄宗和太子也多次挽留,但老人家归心已定。

其实贺知章选择回归故乡,除了叶落归根的夙愿,还有他不为人知的“道”理。

原来贺知章晚年尊信道教,在他家对面,住着一位老人,经常骑着毛驴出入,多年过去,老人的容颜却一成不变。贺知章奇之,便找机会跟老人接触,交谈中得知老人是一个善于修道炼丹的高人。

于是贺知章取来一颗明珠献给老人,请求老人传授道法。老人接过明珠,命童子到市上换回三十多个烧饼,并请贺知章一起吃。

贺知章见老人这么轻意地将自己诚心奉献的明珠换回几个烧饼,心有不悦,老人自然察觉,对他说:“你悭惜之心不绝,又何以修道呢?道术需到深山穷谷,专心致志修炼,方有所成,不是在市朝所能传授的。”

贺知章大悟,这才奏请唐玄宗,请求回乡当道士,并把自己在京城的住宅捐赠出来作为道观。

唐玄宗经挽留无果,只好恩准了他,并特地将他老家的住宅赐名“千秋观”,将贺知章老家镜湖赐给他作为放生池,命太子率百官为他送行。

贺知章回到老家越州永兴(今杭州萧山区),没想到这一离开就半个世纪过去,同辈的人没有一个活得过他,小辈的又没有一个见过他,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唯有眼前的镜湖凌波,依旧儿时。

手抚两鬓间的苍苍白发,老人家感慨万分: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就这样,贺知章在老家永兴当了半年道士,在其86岁高龄,终于满意地闭上眼睛,得道归天而去。

人生如许,也该没什么遗憾的了!

金龟换酒传佳话

他是清客也是布衣词人(他是诗人自号狂客)(3)

金龟换酒

如果说为贺知章送别的百官多是出于官方礼节,那么有一个人,则是完全出于一片赤诚之心,因为眼前这位即将远归故里的老者,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贵人兼忘年知己。

这个人叫李白,是年44岁,差不多是老贺的一半年纪。

在这依依惜别的时刻,除了说声珍重,作为诗人知己,还有什么比诗更好的表达方式呢?

送贺宾客归越

唐·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

应写黄庭换白鹅。

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四明,是指他老家的四明山,东晋王导、王羲之、谢灵运等名仕都曾逸居四明山,“黄庭换白鹅”出自王羲之写《黄庭经》换白鹅的典故,此句是祝愿贺老回到家乡后,跟王羲之一样,过着安然自逸的生活。

其实李白跟贺知章相识相知,也仅仅是在一年多前。

就在一年多前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天,诗人李白孑身来到都城长安,他在长安城举目无亲,也没有一个朋友,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

一日,无所事事的李白信步来到长安城内的名观紫极宫,在这里偶遇了“同道中人”(两人都笃信道教)的贺知章。

贺知章早就读过李白的诗,对李白景慕已久,两人相见恨晚,攀谈甚欢。

贺知章请李白出示新作,李白呈上《蜀道难》,贺知章“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只有神仙贬谪下凡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诗。

从此,李白“诗仙”、“谪仙人”的称号传闻天下,名扬四海。

当天,贺知章请李白畅饮,由于身上没带银两,便解下随身佩戴的皇帝所赐、象征高贵身份的金龟袋换酒喝,于是,“金龟换酒”一时传为佳话,李白也因文坛领袖贺知章的加持,一时名扬长安。

经贺知章和玉真公主推荐,李白成了唐玄宗身边的“翰林待诏”。

李白在长安前后只待了三个年头,实际上也就一年多时间。就在贺知章回归故里不久,性格桀骜的李白因“天子呼来不上船”,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三年后李白重游越州,这时贺知章已仙逝两年有余。来到知己故里,李白感慨万分,赋诗两首缅怀这位人生贵人,昔日知己,追忆两人初识时金龟换酒的经历:

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其一

四明有狂客,

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

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

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

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

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

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

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

凄然伤我情。

酒中八仙我第一

他是清客也是布衣词人(他是诗人自号狂客)(4)

酒中八仙

李白上诗中“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道出了贺知章“嗜酒”的个性;“四明有狂客”、“狂客归四明”则道出了贺知章“狂”的特点。

他们两人年龄相差巨大,却能在短暂时间内,便成了忘年之交,除了贺知章的爱才和李白对前辈的敬慕,也跟他们相同的性格和共同的信仰不无关系:第一、两人性格都以“狂”字著称;第二、两人皆嗜酒如命;第三、两人都是虔诚的道教徒。

贺知章跟李白、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被誉为当时长安的“醉八仙”、“酒中八仙人”。

杜甫《饮中八仙歌》第一个就写贺知章的醉态“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家伙喝完了酒连骑马也跟乘船一样摇摇晃晃,别人喝醉酒掉到井里,肯定第一时间喊“救命”或者打110,他倒好,干脆在井底里睡起大觉来。太形象生动了!

贺知章之“狂”跟李白有不同之处,贺知章之狂,狂在性格的旷达洒脱;李白之狂,狂在诗歌的愤世嫉俗。

李白由于仕途不顺,又历经“安史之乱”,本人还曾被流放琅琊,因此他的“狂”多从他的诗歌作品体现出来,自然地表露出其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贺知章在大唐诗人中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他虽然大器晚成,仕途上却一路平步青云,直至地位显赫。他生于贞观之治,活在开元盛世,死时“安史之乱”还没发生,一生都活在大唐最强盛的岁月,所以他的诗歌没有愤世嫉俗的发泄,也没有身世悲凉的哀叹,有的是朴实无华,清新潇洒。

比如这首脍炙人口的《咏柳》:

他是清客也是布衣词人(他是诗人自号狂客)(5)

咏柳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