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1)

图|冯玉祥

前言

1941年11月14日,冯玉祥家高朋满座,开着盛大的party,来往的宾客口中无一不是溢美之词,刚进门的客人更是喜气洋洋地提着贵重的贺礼,随时准备来个现场攀比,外面宾客尽欢,里面的冯玉祥也高兴的合不拢嘴,正当他和旁人聊天时,手下忽然递给他一封信。

冯玉祥接过信后也没当回事,只是好奇这年头还有人搞送贺卡这一套,但是,当他打开信封后直接傻眼了,里面放的不只有一张纸条,还有一颗子弹,冯玉祥忽然想到,就在不久前他刚看到周恩来给他写的祝寿词,看来,蒋介石那边坐不住了。

惺惺相惜

说到冯玉祥和周总理的相识,就不得不回到1938年,当时冯玉祥和周总理在武昌黄土坡千家街福音堂相见,两人简直是相见恨晚,全程交流非常的畅快,如果不是时间不允许,冯玉祥都想拉着周总理聊上个三天三夜。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2)

图|周恩来在办公

这次的聊天内容很简单,主要还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冯玉祥和周总理聊过之后,激动地拍大腿,这人怎么这么对自己胃口呢?

其实,周总理会见冯玉祥也不是一拍脑门想出的主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是冯玉祥自己发出的讯号。

冯玉祥是一个极具民族气节的男子,其实,早在1933年的时候他就曾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成为天选之人的原因还在于他的思想方面,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这样的想法相比,冯玉祥对待日寇侵略是非常深恶痛绝的,也是难得的主战派,也因为他和蒋介石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两人之间的矛盾也不小。

冯玉祥心里苦,不知道跟谁说,又不能跑去和蒋介石大吵一架,倒是显得他大老粗似的,可憋在心里久了对身体又不好,在各方情绪的拉扯之下,冯玉祥还是忍不住给“四川王”刘湘写了一封信:我同共产党交朋友,没有吃过亏;同蒋介石拜把兄弟,可弄得我好惨,请以我为鉴。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3)

图|四川王刘湘

冯玉祥以半吐槽半过来人的形势 写了一封信,但是,寥寥几个字已经足以说明他的心思,共产党不会坑他,更不会拿他开涮。所以,即便之后蒋介石对他委以重任,他依旧初心未改,坚持主张抗战的想法。

周恩来这边得知冯玉祥的立场之后,也没闲着,当即托了中间人鹿钟麟去约见冯玉祥,作为冯玉祥的得力助手,鹿钟麟立刻将消息传给冯玉祥,冯玉祥思考过后表示:因外间耳目众多,不便相见,为努力作不见面之默契可耳。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多久,冯玉祥就觉得不见面属实不行,想要了解双方的想法,以及共产党的抗战方针和路线等,光靠书信根本就了解不清楚,关键内容还得见面再说,这才有了两人在武昌黄家坡的会面。

此次见面令冯玉祥茅塞顿开,也无比庆幸自己提出的见面要求。

同周总理会客结束后,冯玉祥回到住处,然后细细品味他和总理会面的点滴,随后拿出自己的日记本,在上面写下: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4)

图|冯玉祥日记

“极精明细密,殊可敬可佩也。”

写完日记后,冯玉祥还是觉得不够,他对周总理的敬佩之情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当天,冯玉祥周围的人见识到了他小迷弟的模样,只见他满脸的敬仰之色,感慨道:“我知道的东西太少了。”反观周总理却是学富五车之人,如果再不多学点知识,他都不好意思和周总理交流了,毕竟这也太容易相形见绌了。

为了激励自己,冯玉祥大笔挥毫,在会客室内写下了八个大字,上书:吃饭太多,读书太少。

即便成不了“周总理第二,”也不要在交谈的过程中暴露自己的知识浅薄。

忍痛割爱

冯玉祥自觉知识层面还比较浅薄,所以他结交的好友都是文化底蕴深厚之人,也算是另类的互补,不巧,老舍先生就是他的好友之一,这样的人才放在自己身边,说出去绝对有面子,虽然老舍为他赚来了不少羡慕的眼光,可是,他们两人再怎么聊也只会是朋友之间的闲聊,顶多互相吐槽吐槽,冯玉祥无法真正用上老舍这位人才,但是,如果将其交给周总理,老舍先生将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达成1 1大于2的结果。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5)

图|老舍先生

当时为了加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宣传,周恩来准备筹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周恩来辗转反侧,整日失眠,冯玉祥听说后,应周总理的邀请去商议该协会的筹建活动,当周总理让他提议人选时,他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老舍,老舍先生做这件事完全是专业对口,好刀用在了钢刃上。

冯玉祥毫不吝啬地将老舍介绍去“文协”做主持工作,周总理对老舍先生闻名已久,听说他要来文协,立即拍板决定,这个重担就交给他了。

经过一番筹措,“文协”没多久就在汉口商会礼堂开幕,这可是一场文学界的“盛宴”,不过,周总理可没有遗忘冯玉祥这位大功臣,不但邀请他出来演讲,更推举他成为了“文协”领事,冯玉祥激动的手脚无处安放,轮到他上前演讲时,争得满堂喝彩,一时高兴,冯玉祥还即兴表演了一首民歌《柴夫的儿子》,台下掌声雷动。

结束会议之后,冯玉祥大手一挥做了东道主,宴请全体文艺界人士,地点就定在普海春大饭店,五六百个人就这么挤在饭点里面,交谈声起此彼伏,人人脸上都是畅快的情绪。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6)

图|冯玉祥(左五)老舍(左六)

周总理在人群中扫视了好几圈,找了许久才终于将冯玉祥从人群中带了出来,短短的时间里,冯玉祥的脸上已经浮现出酒晕,两人找了处安静的座位,聊到这次宣传所需要的工具,周总理想到印刷、制定报刊这两种形势,虽然看起来是土办法,却很有效果,完全可以采用。

冯玉祥的脑袋还算清明,点头赞同了总理的意见,会议结束后宾客尽欢,而冯玉祥也着手办理周总理交代给他的任务,于汉口武库街成立了“三户印刷所”,又创办了《抗到底》等刊物,拥有自己的印刷厂所和刊物,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能相应的少一些。

“文协”成立没多久,武汉就遭受到敌机的轰炸,冯玉祥看到满目疮痍的模样,立刻拍板,将自己家的客厅作为召开会议的场地,于是,“文协”第一次理事会会议顺利举办,会议结束后,冯玉祥还不忘对辛勤工作的员工表示感谢。

既然文协没有固定的会址,他们干脆也不讲究了,于是,第二次理事会议在老舍的住处进行,周恩来听说他们的消息后,也以名誉理事的身份进行了参与了,看着文协从无到有的发展,周恩来眼中满是欣慰,随即又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让文协发展的更好,还得想办法给他们增加一些收入,让大家写文章更有动力。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7)

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员合照

冯玉祥听说后,立刻资助了“文协”800块钱,并将钱交付给老舍,让他带到重庆,这笔资金用来租住会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冯玉祥极尽所能,不断的给老舍送钱,其目的就是为了“文协”能够更好的发展。

可以说,周恩来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到他的手里,他做到了,冯玉祥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值得周总理信任。

特务寄来子弹

冯玉祥和周总理之间的关系越走越近,也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信念,所以,当自己60岁寿辰时,理所当然地邀请了周总理参加,即便参加不了,得到对方的一句祝福语也是极好的。

1941年11月14日这天,冯玉祥家布置得红红火火,从他家门前经过的人都知道了,冯玉祥60岁大寿,而且,进门出门的都是一些停留在报纸中的大人物。

冯玉祥生日本就不是什么机密,所以共产党方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当天,冯玉祥接到了几份电报,上面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和林伯渠等人的贺词,看到熟悉的名字,冯玉祥眉开眼笑。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8)

图|周恩来

周总理的贺词和他本人一样充满了真诚,翻开这份贺词,只见上面写着:

“焕章先生六十岁,中华民国三十年。单就这三十年说,先生的丰功伟业,已举世闻名。自滦州起义起,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持御侮,在在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对朋友对同事,尤其对领袖,先生肯作诤言,这是人所难能的......国家今日,尚需要先生宏济艰难,为民请命,为国效劳,以先生的革命精神,定能成此伟大事业,不负天下之望。趁此良辰,谨祝先生坚持抗战成功,前途进步无量!”

从头至尾看过贺词,冯玉祥激动得多干了两碗饭,来往的宾客看到他脸上明明白白地挂着兴奋,和旁人说话时,冯玉祥恨不得哥俩好的跟对方勾肩搭背,虽然周总理不能到现场给他庆祝生日,但是,能够收到这样一份贺词,他已经恨不得原地转圈了。

周总理写贺词时也没想着将它作为机密,所以,国民党陆军上将何应钦很快得知了书信的内容,但是,看完里面的东西后,何应钦心如止水,可也止不住的阴阳怪气:“中央有一位大员,共产党把他捧上了天,此人不用提名,大家也知道。”冯玉祥知道后,也没打算和他争辩,平白给自己找不自在。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9)

图|何应钦

可是,冯玉祥不将这些当回事,不代表其他人能坐得住。

冯玉祥生日这天,刚进门的客人喜气洋洋地提着贵重的贺礼,随时准备来个现场攀比,外面宾客尽欢,里面的冯玉祥也高兴得合不拢嘴,正当他和旁人聊天时,手下忽然递给他一封信,“不知道谁寄过来的信。”冯玉祥摆摆手示意他下去。

冯玉祥接过信后也没当回事,只是好奇这年头还有人搞送贺卡这一套,但是,当他打开信封后直接傻眼了,里面放的不只有一张纸条,还有一颗子弹,冯玉祥忽然想到,就在不久前他刚看到周恩来给他写的祝寿词,看来,蒋介石那边坐不住了。

书信的内容可谓非常的直白,直白到冯玉祥恨不得直接将信拍到写信人的脑门上,这都写的什么玩意,他又不是吓大的,这封信一眼望去威胁值拉满:

你如与共产党来往,将以此弹对待。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10)

图|子弹头

看完信后,冯玉祥又在信封外面捏到一个尖尖的东西,将东西倒出来以后,赫然是一颗子弹,好家伙,这年头写信都讲究氛围感了吗?

不过,这些人以为他会被这些小玩意吓到吗?这么多年来枪林弹雨里走出来,早就练就了一身胆子,所以,收到信的第一刻,冯玉祥就冷笑道:想阻止我和周恩来交往、和共产党交往,我办不到。

话音刚落,冯玉祥就将子弹和信又重新装到了信封里面,然后八百里加急将东西送到了蒋介石的手里,宴会被这个小插曲中断掉,但是,冯玉祥表现出来的就是:接着奏乐接着舞,宴会的主角都没有受到影响,其他人又操心个什么劲,所以,整个生日宴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送信小哥的脚程特别快,没过多久就将它送到了蒋介石的手里,看着眼前熟悉的信,蒋介石伤透了脑筋,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答复冯玉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蒋介石没有办法真的去解释这件事,只得装傻充愣的写道: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11)

图|蒋介石

陪都重地,竟有此狂妄之徒,殊甚痛恨,已饬戴笠限期破案

话虽如此,冯玉祥也没想着对方真的给他一个什么交代,仿佛只是为了让对方知道:嘿,兄弟,我收到恐吓信了。事实不出所料,冯玉祥之后也没有等来一个调查结果,仿佛这场闹剧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过。

冯玉祥遇难

生日时热闹的场面仿佛还在昨天,谁能想到,6年后,冯玉祥会在海上遇难。

关于这场遇难的细节,外界有诸多的猜测,而《绝密报》所披露的真相是:故意纵火。

这场火灾发生的突然,而作案者的作案动机非常的明显,他们认为,这件事里面有国际间谍搞破坏的可能性。

而冯玉祥会和他们产生纠葛的原因很简单,美国纽约的街头上,大家都聚集在一块,眼睛都直勾勾的望着站在台上的人,此人穿着一身西装,在上面侃侃而谈,内容无一不是在谴责美蒋勾结,这样的言辞在一些人看来是非常激烈的,而这些话也成为了他的催命符,更是被人对他下手的动机。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12)

图|美国纽约老照片

在这起案件之中,一些细节就能让人抽丝剥茧,还原当时的真相,据说,这艘轮船刚刚驶出纽约港,船长就收到了来自于黑海航运局的电报,电报的内容是严令船长在航海的中途改变路线,将船驶向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他们认为,就是在船只靠近亚历山大港期间,船上才混入了国外的间谍分子,紧接着,这些人将易燃的类似矿石的碎块放到船上,这些碎块非常容易被点燃,只需要一根小小的火柴,立刻就会窜起大火苗,这个船只也没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而且,之后有目击者声称:装有不明物的货箱当场燃烧,达到极其猛烈程度。

不论真相如何,也已经被掩埋在历史之中,但是,冯玉祥值得被撰写在历史上。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13)

图|冯玉祥

冯玉祥逝世一周年时,我党专门为他举行了逝世一周年纪念会,而这场纪念会上,周总理亲自上台致词:

“冯玉祥先生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冯先生坚决地拒绝了美帝国主义对他的引诱,毅然离美准备回到中国解放区,接受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不幸中途遇难,实值得大家纪念。”

在场的人默哀,为这位“布衣将军”哀悼,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但是,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收到周恩来的贺词(收到周恩来的贺词)(14)

图|冯玉祥浮雕头像

1953年,我党遵照冯玉祥生前的愿望,将他的遗骨安葬在了泰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都亲手为他书写了挽联,周总理在无比悼念冯玉祥: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历史是残酷的,他会将你的一言一行书写在史书之上,同样的,那些情深义重,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也值得被怀念,不知道再经过黑海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想起冯玉祥,还有和他一起遇难的女儿冯晓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