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华不冷

(原创作品,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1)

白衣飘飘的持剑少年令人念念不忘

01 引子

今年暑假,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踩着风火轮,舞着混天绫,来势汹汹,一路开挂,口碑与票房双丰收。这个化烟熏妆、一嘴豁牙、痞里痞气的哪吒,把我圈粉了。

然而,对于1979年版《哪吒闹海》的哪吒,我更是念念不忘——有多少人,在年少时,曾为哪吒自刎而哭过!我便是这哀鸿遍野的浩荡大军中一员。《哪吒闹海》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均获多个奖项,目前豆瓣评分仍高达9.0,可见经过40年时间的淘洗,它已成为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

观完《魔童降世》后,我便找出《哪吒闹海》重温,仍不禁流泪。当年也看哭了的小女孩,已华发初生。我看到片子里一寸寸时光的缠绕,嗅到了青苔般久远而微凉的气息。

这部奉献出独具中国美学风格的电影,承载着几代人儿时的记忆,濡染着几代人儿时的眼泪,包裹着我们已泛黄的少年气,甚至还可能激荡着我们曾有的理想主义情怀,所以它才显得如此珍贵。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2)

刚出生的哪吒萌态可掬,不知世态炎凉,哪懂人间冷暖

02 中国神话故事中最酷的一幕

追本溯源,两版哪吒皆取材于《封神演义》。在原著《封神演义》里,哪吒可是江湖小恶汉,仗着身世不凡,横行霸道, 争强斗狠,一言不合便草菅人命,唯一优点是敢作敢当。《魔童降世》的哪吒,虽与之有些相似,但主要还是偏见的受害者,他的魔丸身世受百姓排挤与歧视。他是外壳坚硬略丑的珍珠蚌,打开内里却是一片纯良的柔软,纵做出渣事,亦情有可原。而《封神演义》的哪吒,活脱脱是“我爸是李刚”的古代版本。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3)

哪吒把吃童女的敖丙杀死并抽筋

《哪吒闹海》对《封神演义》去糙取精、删繁就简,对哪吒优化升级,哪吒变成“别人家的孩子”,刚正不阿,正义凛然,五讲四美。他也是我见过的最美版哪吒,明眸皓齿,丰神俊朗,白胖圆甜。

在《哪吒闹海》里,龙族欺负百姓,作恶多端。哪吒为伸张正义,杀死了吃女童的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戏耍了向天庭告状的东海龙王。哪吒的父亲李靖是非不分,责儿惹祸,收缴了其法宝武器,让其空有一身本事。为给敖丙报仇,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威逼李靖除掉哪吒。李靖虽怂,但因父爱未泯,终不忍下手。哪吒孤立无援,伤心绝望,为了百姓安全,无奈选择自刎。后来在师父太乙真人帮助下,哪吒借莲复生,打败龙王,为民除害,大快人心,成了英雄。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4)

哪吒自刎的一幕,美得苍茫无依

这片子最撼动人心的情景,莫过于哪吒自刎。这也许是中国神话故事中最酷的一幕了,美得苍茫无依,美得悲风浩荡。那时,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哪吒咬着一绺头发,对龙王声色俱厉:“我一人做事一人担,不许你祸害别人!”然后,他对李靖喊道:“爹爹,你这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他白衣飘飘,双目含泪,横剑刎颈,向后倒地。此时无声胜有声,画面定格,配乐凝噎,疾奔救主的梅花鹿也惊呆了。片子让哪吒扭头背向刎颈,这种处理很适中,既减轻了血腥效果,又保留了残酷的现实与深沉的绝望。而《封神演义》原著的哪吒,可不是一般的狠人啊,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最后削剩一副骨头,才一命呜呼。

蒋勋从伦理学角度诠释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问题,我深以为然:

我不希望有血缘,血缘是我巨大的负担和束缚。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原罪,是一辈子还不了的亏欠,就是欠他骨肉,欠他血脉,所以当小说描述到哪吒割肉还父、割骨还母时,会带给读者那么大的震撼。(《孤独六讲》)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5)

小鹿哀伤地轻舔亡人

这七岁的童真,忍辱负重,悲中从来,无比动人。我特别爱看他生前舞混天绫的情景。多么曼妙的舞姿,多么灵动的生命,须臾间便消逝了,从此与父母两不相欠,与人世一刀两断。中年的我重温这一幕时,想起《金刚经》所说的“一切皆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泪难收,意难平。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6)

《哪吒闹海》应是将哪吒舞混天绫展示得最美的影视剧

03 哪吒闹海背后的隐喻

王菲在《传奇》里唱:“想你时,你在脑海(闹海)。”哪吒身上最灼灼夺目的,莫过于他闹海时显现的反抗基因与理想主义者气质。这应是《哪吒闹海》历经40年仍让人念念不忘的原因,也是哪吒迄今仍是流量担当的缘故。

在这故事里,李靖是一个封建时代的父权符号,他与四海龙王构成了善恶不分、绞杀个性的威权系统,构成了丧失公正、道貌岸然的价值观。而哪吒,是这套强权与价值观的对立面,是追求自由、个性与正义的化身。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里,在“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氛围里,哪吒对父权与威权的反抗,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凤毛麟角、惊心动魄的一笔。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7)

《哪吒闹海》的哪吒安良除暴、大义凛然

哪吒闹海背后的隐喻,除了反父权,还有理想主义。《哪吒闹海》其实讲的是一个天真未凿的理想主义者,为守护理想、正义与自由,而向残酷现实抗争的故事。

哪吒身上,有一种宗教光泽。理想主义者身上,都会有这种光泽。他们为了理想与信仰,内心执著,眼神坚定,披荆斩棘,不屈不挠。他们就算不能实现理想,但起码能像电影《熔炉》所说的: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我在哪吒身上,看到了理想主义者该盛开时就盛开、该凋零时就凋零的生命大自在。世事浮沉,哪吒像一面镜子,映照我们的追求与无奈,熨平了我们凹凸不平的遗憾,成为我们难以实现梦想的潜意识渴望。

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其实都在探讨个体与大环境之间永恒的对峙困境。在西方文化语境中,这种困境很多时候是无果无解的,是骨灰盒上镌刻的唯美落日。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困境,往往最终得以化解,成了大团圆结局、合家欢剧场。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8)

仙鹤衔丹翩飞,神鹿飞奔跟随。这意境空灵缥缈,展现了独特的中国美学风格。

04 最终消逝的血性灵魂

借莲重生的哪吒,后来怎样了?《哪吒闹海》的结局是,哪吒挥别了管家与童年小伙伴,骑鹿远去,意境逍遥而浪漫,但他没有与父亲见面、和解一一曾经绝望至此,何须团圆言欢呢!

再后来呢?《封神演义》与《西游记》会告诉你,哪吒被招安、被驯化,被天宫封神,成为他曾经咬牙痛恨的威权系统的一员,去镇压与他原来一样自由原始的生命——孙悟空。在1964年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当我看到,哪吒受李靖派遣,代表天庭去捉拿孙悟空,结果被打得落荒而逃时,我便觉得很悲哀。后来,孙悟空循着哪吒的轨迹,也被招安、被驯化,完成取经大业。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9)

1964年版电影《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与哪吒厮打

两人最终均逃不出父权统治秩序的魔掌,换言之,反抗失败。李靖的玲珑塔、唐僧的紧箍咒,他们是扛不过的。闹海、闹天宫,是哪吒、孙悟空生命中的高光时刻,然后,他们便如“不一样的烟火”般,转瞬即逝,陨落在体制的宿命上。

受时代局限,中国大部分古典文学作品,符合主流意识,有着难以逾越的观念樊篱,透露出不满与顺从糅杂的人格矛盾,很难出现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那种彻底的反抗、傲骨与狂妄。有研究者指出,这体现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阉割情结":

这两个以反叛精神著称的人物上演了一出出人格被异化的悲剧,体现了一种文化中的“阉割情结”。他们实质上是被中国古代父权文明所阉割。……这两个悲剧神灵,可以说,他们的故事都是从寻找自我和自由开始,到失去自我和自由为止。(来源:葛荣玲,《被阉割的英雄——对孙悟空与哪吒故事的一种新解读》,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6期)

我怀念哪吒与孙悟空,在一个还没被封神、一个还压在五行山下,就开始怀念了。在古代作家的笔下,他们的命运,正如在后羿射日的射程里,最终还是被射到。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说过:

猎犬们还在庭院里嬉耍,但那猎物却无法逃脱它们,尽管它正在飞速穿过一片片树林。(《观察》)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吧。曾历尽人间炎凉、感知悲喜跌宕、傲立茫茫天地的血性灵魂,已在暴风骤雨之日,随肉体消失而消失。根据《悟空传》改编的游戏《斗战神》中,孙悟空说:

你们说,天宫是极乐之地,但千万别告诉他们,不放弃灵魂的人去不了 。

哪吒已死。此哪吒,非哪吒,东海滔滔,已不见,最初那个红肚兜娃娃。

我始终眷恋的是,那个举剑向颈、白衣漫卷的自由英雄,那个不被世俗观念侵蚀、反叛与正义共存的纯真生命。这是我喜欢《哪吒闹海》的原因之一,一切戛然而止于他借莲重生便好,或提前至雨中殒命也好,没有“后来”、“再后来”。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10)

借莲重生的哪吒可以三头六臂,本领更大了

05 当今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威权现象”

有些人认为,《哪吒闹海》反父权的精神内核已过时。我追看热剧《小欢喜》,当看到陶虹扮演的宋倩,以爱之名义控制女儿英子时,隔着屏幕,也能感到背脊嗖嗖发凉。我骤然感到,《哪吒闹海》里的“威权现象”,其实依然普遍存在当今中国家庭中。这些家长实际上传承旧社会“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以家长身份而无所不用其极,披着“我是为你好”的糖衣炮弹实行道德绑架,习惯以领导语气命令安排孩子,有的还常对孩子施以语言暴力与肉体体罚。近年来,17岁上海男孩跳桥自杀、北大学子弑母等骇人听闻的新闻,屡见不鲜,其深层原因与家庭的“威权现象”息息相关。

不缺物质,甚至不缺爱与陪伴,却缺人格平等,这是很多孩子成长面对的困境。孩子是父母的小心肝、宝贝儿、掌上明珠,唯独不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11)

若哪吒拥有富足的亲情与人格平等,他不会走上自毁之路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说过: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无限的关爱。

实际上,《哪吒闹海》里,面对家庭威权时,哪吒的怒、惑与痛,也许是我们曾经历或正经历的岁月。但愿我们都有一颗同理心,不再将自己曾抗拒的东西,施加给下一代。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和衍生物,而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从新生命问世开始,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除了爱与陪伴,还应有无所不在、无所不至的人格平等。若《哪吒闹海》里的哪吒,能像《魔童降世》里的哪吒那样,拥有富足的亲情与人格平等,拥有亦师亦友的双亲,他就不会走上自毁之路。

06 结语

《哪吒闹海》40年,写下拙文,以致敬经典,亦穿梭时光,投递给一去不复返的豆蔻年华。

这世间,爱难求,理解更难求,而平等的原生家庭亦求之不易。我们不能借莲复生,只有一次的凡胎生命,不可能随心所欲打破一切障碍,但仍可有限度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宁愿像《哪吒闹海》的白衣少年,几经炎凉,一路风霜,满身创伤,孤独行走,让初心四时繁盛,不被世俗吞噬而变成热血不再流淌的莲藕人。这正如作家雪小禅所说的:

希望灵魂与身体永远清明清朗。不被时代格式化。永远特立独行是自己,不被复制,不被僵化。无论多老,愿做时光的精灵。精神有光,灵魂有香,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份美与好(《陌上花无数,俱是赏花人》)

哪吒闹海小时候看到这里就哭了(哪吒闹海40年再看仍流泪)(12)

东海滔滔,已不见,最初那个红肚兜娃娃

版权声明:维权骑士签约作者,原创作品,欢迎转发,禁止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阅读延展:

盛夏有莲,有一草一木皆菩提的弘一法师,有一蔬一饭生大美的芸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