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方名贤,姜唐佐可谓是赫赫有名一方面,他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可谓是海南科举第一人,具有“破天荒”的意义;另一方面,他曾经从琼州前往儋州,向谪居海南的苏东坡虚心求教长达半年之久,并建立起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从而谱写了一曲文人佳话,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姜唐佐佐的故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姜唐佐佐的故事(白袍端合破天荒)

姜唐佐佐的故事

作为地方名贤,姜唐佐可谓是赫赫有名。一方面,他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可谓是海南科举第一人,具有“破天荒”的意义;另一方面,他曾经从琼州前往儋州,向谪居海南的苏东坡虚心求教长达半年之久,并建立起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从而谱写了一曲文人佳话。

生长茅间有异芳

姜唐佐,字君弼,宋朝海南琼山(现海南海口)人,因史料缺失,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考。据《姜氏族谱》记载,姜姓迁琼始祖姜元熹与胞弟元勋、元韶于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因避祸而离乡,自福建古田县渡海来琼,卜居老城儒姜村。不久之后,姜元韶(字美善)移居琼山白沙村,在庆历至皇祐年间(1041年—1054年)生下儿子姜唐佐。如果族谱信息准确的话,姜唐佐就是姜姓迁琼二世祖之一。

据《姜氏族谱》记载,姜氏家族乃是书香门第,家有藏书不少。入琼始祖姜元熹,系姜唐佐的大伯,据传是仁宗天圣年间进士;姜唐佐的二伯姜元勋为监生;姜唐佐的父亲姜元韶乃拔贡,候选教谕。琼山白沙村距离琼山儒学很近,这给姜唐佐幼时接受教育提供了方便,为其后来成为饱学之士打下基础。但是,总体上讲,当时的海南教育相当落后,虽有历代学子刻苦攻读,却在科举上并无斩获,因此苏辙称姜唐佐“生长茅间”是有道理的。这并不是苏辙对海南以及姜唐佐的偏见,而是代表着当时的知识分子对海南的普遍认识。

尽管海南教育落后,姜唐佐却立志向学,除了受到父辈熏染外,他自己也非常刻苦,并向有学问的人虚心求教。当得知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后,更是不辞劳苦直接赶赴儋州当面求教,甚至比邻而居,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苏东坡拜读过姜唐佐的作品之后,大力称赞说“词义兼美”,让自己蓬荜生辉,并且向弟弟苏辙夸耀说“气和而言道,有中州士人之风”。尽管姜唐佐没有作品流传后世,但是通过苏东坡的评价来看,他应当是读过很多书,学问不错,富有才情。在自身努力以及苏东坡倾心指点下,姜唐佐在学问上大有长进,最终在广州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举,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

崇宁二年(1103年),姜唐佐在汝阳见到了苏辙,这时苏轼已经去世好几年了。苏辙一向和兄长苏轼感情笃厚,又看到其弟子姜唐佐学问大有长进,而且在海南科举上成就了“破天荒”之功,颇为感慨。他夸赞姜唐佐“生在茅间有异芳”,并预祝其在不久的进士考试中获得成功。是啊,学问、人品兼具的姜唐佐可谓是海南这一“穷乡僻壤”的一枝独秀。正因为苏氏兄弟慧眼识才,才使得姜唐佐后世留名。

亦师亦友苏东坡

如果没有苏东坡,很可能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知晓的姜唐佐。可以说,姜唐佐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和苏东坡联系在一起的。

在苏东坡流寓儋州的第三年,也就是元符二年(1099年)的闰九月,刻苦好学的姜唐佐专程从琼州来到儋州,登门向其求教。很可能怕过于唐突,或者知道东坡正卧病在床,姜唐佐并没有直接登门拜访,而是托人将礼物和一封书信送到了桄榔庵。姜唐佐的书信已经失传,但是苏东坡的回信却保留了下来,信中如此说:“某启。特辱远贶,意甚勤重。衰朽废放,何以获此,悚荷不已。经宿起居佳胜。长笺词义兼美,穷陋增光。病卧,不能裁答,聊奉手启。”在这个卧床回复的便条中,苏东坡认为自己年已老迈又遭贬谪,实在承受不起这份情谊,同时他还对姜唐佐书信的文采予以了夸赞。这是姜唐佐和苏东坡的第一次交往,后来他们就互动频繁,或者倾心交谈,或者共品茶茗,或者书信往来,一直到东坡离开海南。

这一年的十月十三日,姜唐佐专程拜访苏东坡。他们在一起交谈了很久,既谈读书也谈人生,直至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姜唐佐又让人给东坡送去好茶。这让东坡非常开心,马上写信说前一天的交谈“甚慰孤寂”,还说好茶应当两人共饮才好。十五日,雨后初晴,早起的苏东坡心情极好,马上托人带信给姜唐佐,请他一起分享佳茗,“念非君莫与共之”,并说应当取天庆观白乳泉的水来烹煮。信刚送出,官方通知有巡检到来,挂有琼州别驾虚衔的苏轼不得不陪同,因此只能取消品茶之约。姜唐佐感谢老师的盛情邀请,又托人送去酒和面,还说邀请老师明天共进早餐。东坡即时回复,“如果巡检工作结束早,是否还能过来品茶?”,并且爽快地应诺了早餐之约。从这些互动往来来看,苏东坡并没有简单将姜唐佐看成拜师求学的弟子,而是将其看成可以深交的朋友。可以说,苏东坡和姜唐佐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姜唐佐曾经将自己的课册呈示给苏东坡,东坡随即题写了一段话:“云兴天际,焱若车盖。凝目未瞬,弥漫霮公式。惊雷出火,乔木霏碎。殷地爇空,万夫皆废。溜绠四坠,日中见昧。移晷而收,野无完块。”苏东坡称赞其文章“文气雄伟磊落,倏忽变化”。一个年迈之人,能在蛮荒之地碰到一个勤学上进的青年,自然非常开心,苏东坡经常给姜唐佐讲授经史,传达作文之法,这使得姜唐佐的学问和文章都有了很大进步。

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姜唐佐辞别东坡回到琼州。东坡有些念念不舍,特地抄录了柳宗元《饮酒》和《读书》二诗,以示惜别之意。为了勉励姜唐佐继续向学,苏东坡特地书写了“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的诗句,意思是说海南虽然为大海阻隔,但是地脉、文气仍与大陆相连,希望你通过努力成为海南科举上的“破天荒”。

又两个月过去了,苏东坡接到了离开海南的诰命,他赶紧写信告诉姜唐佐,说自己将于六月渡海北归,拟从澄迈登舟,可能无缘相见了,并托人归还了借阅的《烟萝子》《吴志》《会要》等书。也许是上天的眷恋,苏东坡赶到澄迈时竟然遭遇风雨无法渡海,因此前往琼州拜访姜唐佐。可惜的是,姜唐佐下乡未归,只有姜母在家嚼着槟榔。东坡灵机一动,写下“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穿龈;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爪”的字条。姜唐佐回家一看,就知道恩师到了,赶紧拜访。这是两个人的最后一面,从此以后天各一方,直到阴阳永隔。

海南科举第一人

虽然姜唐佐和苏东坡交往只有半年时间,但是他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无论是学问还是写诗作文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是姜唐佐的福分,更是众多海南学子的福分。苏东坡对海南文化教育的引导和熏染,表面上看只是针对姜唐佐等极少数几个人,但是从深层次讲却是无形的。从此以后,海南文化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到明清时期更是达到繁盛局面,一时之间名人辈出,被誉为“滨海邹鲁”。

姜唐佐时刻记得恩师对自己的勉励。崇宁元年(1102年)秋季,三年一次的乡试又到了,经过精心准备的姜唐佐渡海赶往广州参加考试,果然顺利中举,真正实现了东坡预测的“破天荒”!他很想及时把这一消息告诉恩师,却不知道生性浪漫的东坡先生身在何处。

崇宁二年(1103年)年初,作为举人的姜唐佐赴京参加进士考试,顺道去汝阳拜访苏辙。他想,作为亲兄弟的苏辙自然是知道兄长的下落的。见到苏辙,姜唐佐拿出当年苏轼写的“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才得知恩师早已经于两年前病逝于常州,不禁失声痛哭。苏辙见到兄长的真迹,也是不胜唏嘘。姜唐佐的才情,苏辙通过兄长的书信,是略有知晓的。面对兄长当年对弟子“子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的许诺,苏辙觉得他应当义不容辞地完成这项工作。略加沉思,苏辙提笔完成一首七律,后世称为《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两大文豪共同为一名普通士子完成一首诗作,这是作为读书人的姜唐佐的无上荣耀。但是,姜唐佐对于海南来说,其意义更加重大。作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姜唐佐具有“破天荒”的价值。自此之后,海南在科举上屡有斩获,比如大观三年(1109年),曾经受业于苏东坡的符确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整个宋朝,海南共诞生了12名进士,而明清时期则多达80多人,其中清朝的张岳崧成为海南科举史上唯一的探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