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国忧"可以说是陆游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凄苦跌宕,但唯有那份爱国之心是任生活不论怎样坎坷,却始终磨不掉、刻进骨髓里的东西。

公元1125年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书香世家。然而这一年的冬天,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导致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游一家也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逃亡生活,直至其父改奔东阳家境才逐步安稳下来。正是因为幼年饱经丧乱,又受到父亲爱国主义的熏陶,忧国民忧的情感早已在陆游的心中生根发芽。

陆游的桃源忆故人(位卑未敢忘国忧)(1)

初入仕途遭坎坷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时便能成诗,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侍郎之职。公元1153年,陆游赴临安应试进士,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xun)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其后第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前面,致使陆游秦桧竟然将陆游除名。

至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秦桧也已病逝,以陆游擅词章,熟悉典故为由,赐其进士出身,至此陆游的仕途看似开始“明朗”起来,此时的陆游满以为他可以实现自己抗金北伐的愿望,殊不知最终只是一场空梦。

陆游的桃源忆故人(位卑未敢忘国忧)(2)

北伐献计入军营

从公元1164年开始到公元1171年陆游曾多次献策北伐,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的计策。也曾因被弹劾罢免过却始终不愿放弃,时至公元1171年进入军营。

同年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主将也被调回京,出师北伐的计划毁于一旦。这也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抗金前线、努力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陆游的桃源忆故人(位卑未敢忘国忧)(3)

转战民生保初心

公元1179年,陆游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达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去处理因为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势必要为百姓讨回公道在乱世中为他们谋取一条生路。

次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于五月天降大雨,致使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流离失所,尸横遍野。陆游密切关注着灾情发展,曾有感而发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的诗句,同时上书“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的奏折。因实在不忍,他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先行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朝廷给江西地方官员下令拨粮赈灾,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在这年十一月,陆游被召返京待命。

临行前,陆游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出一些,编纂成书-《陆氏续集验方》,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却又遭给事中赵汝遇弹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其后他仍是几经任职、罢免,于宦海沉浮最终在公元1189年时因劝谏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被罢官。此后,陆游长期归隐山林,但却仍旧忧思国家大事,始终不忘国家统一。

陆游的桃源忆故人(位卑未敢忘国忧)(4)

编修国史励后辈

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陆游被罢官十三年后,朝廷再次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两册书籍,不久后陆游兼任秘书监一职位。编修国史期间,因为韩侂胄主张北伐,这使陆游有些沉寂的心再次升起了希望,于是应韩侂胄之请,为他作记题诗,并且勉励韩侂胄抗击外敌,为国立功,争取早日实现收复失地的伟愿。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擢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就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直到此时,尽管陆游自身已是年老体衰,世事变迁,唯一不变的是那颗爱国、渴望祖国早日收复失地的心。

陆游的桃源忆故人(位卑未敢忘国忧)(5)

临终示儿表遗愿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北伐之事迎来转机,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此消息喜出望外,时刻关注战况。宋军这次出征准备十分充分,战局刚开始打响便十分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韩侂胄竟然用人失察,吴曦等人里通金朝,对于将领命令充耳不闻,意图形成割据的局面。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其发兵,吴曦却始终没有任何动向。

不久后,位于西线的吴曦叛变,东线的丘崈主张议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无援之中局势瞬间紧张起来。直到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韩侂胄被其斩杀,史弥远派遣使者携韩侂胄的头颅前往金国,最终签订下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

陆游的北伐梦再次破裂,而年老体衰的他也再承受不住打击,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秋,陆游已于病榻前卧床不起。十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弥留之际,陆游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陆游的桃源忆故人(位卑未敢忘国忧)(6)

后世评价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尽管遭受重重磨难,愿景不断破灭,但爱国之情至死不变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渴望看到祖国收复失地;朝廷清明有为;百姓安居乐业……他用一生践行:“位卑未敢忘国忧”。

钱钟书曾说:"①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②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套板。"

周总理更是说“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参考资料:《宋史》、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渭南文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