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2020年的平均工资的排名发布,工资高低偏差引发了不少争议。尤其是城镇非私营职工这块,和平时对于各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和薪酬水平的认识有很大不同的现象出现。其实这主要是大家对平均工资的计算不是太了解。

其实通过比较典型强弱分明的城市之间的非私营平均工资比较,就能了解到平均工资的计算是诸多因素决定的,而且不能完全代表真正的全社会工资水准的。因为广东省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是个非常好的举例对象,就来看看2020年各市非私营职工平均工资情况。

广东省各行业平均工资(广东各城市平均工资水平排名)(1)

首先要明确城镇非私营单位是哪些,基本上就是由机关事业、国企、外企和上市企业等构成,这部分企业职工人数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是属于少数的。就以广东省为例,在2020年广东省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多达6200多万人,而城镇非私营单位的职工还不到2000万人。

而在以上几个单位类型中,属于国有单位的整体公司水平要高于外企和民企的。所以决定城镇非私营职工的平均工资,单位比重就相当重要了。并非完全是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的,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说,单位结构反而更有决定作用。

广东省各行业平均工资(广东各城市平均工资水平排名)(2)

就广东省而言,在2020年全省非私营平均工资为110324元/年,能够高于这个均值的只有广深两市。这两个城市的经济超级发达,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也较多,这部分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是各单位中最高的。

两市的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薪酬水平也是非常高,所以一起推动整体非私营平均工资高企。所以两市均要超过13.5万元,深圳要略高一点居全省之首。

而排名第三的珠海市就只有10.7万元了,还不到全省均值,中山、佛莞要更低。

广东省各行业平均工资(广东各城市平均工资水平排名)(3)

尤其是东莞市在2020年的城镇非私营平均工资竟然还不到8万元,排在全省第20位,仅高于揭阳市,大跌眼镜。论东莞的个人所得税和发展水平程度,薪酬水平应该整体前列的,但这项工资水平竟然还不及非珠大部分城市,为何有这么大偏差。

这就要同步参考职工人数了,会发现东莞市非私营职工人数多达277万人以上,在全省排名第三。说明除了国有单位外,起码有200万以上外企和上市民企职工在列。后两者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国有单位相比,确实存在较大差距的,所以对于全部非私营职工的平均工资影响是颇大的,拉低了不少。

广东省各行业平均工资(广东各城市平均工资水平排名)(4)

其实像珠海、中山和佛山几个城市的非私营职工人数和比例来看,同样是存在这样的情况,只不过非国有单位职工的数量和比例没有东莞这么大而已。

如佛山市的职工人数143.7万人,去掉国有单位应该还有近百万的外企、民企职工数量,这对于整体工资水平拉低也是造成较大影响的。所以它的非私营职工平均工资还不到9.5万元,还低于韶关、湛江等,和清远、肇庆等相比也高不了多少。

广东省各行业平均工资(广东各城市平均工资水平排名)(5)

反而属于省内欠发达地区的非珠城市,它们的平均工资大部分却是不低的,韶关和湛江都有9.8万元以上一年,阳江、云浮、河源等也都是8.5万元以上。但如果同步参考它们的职工人数就会发现,少的可怜,都是几十万人的总量。

如阳江和云浮都不到20万职工人数,非珠地区最高的湛江和汕头也就只有40几万人,还不及惠州市一半。说明它们的非私营职工主要构成就是来自机关事业和国有企业,属于非国有部分的职工是非常之少。因为前两者平均工资是较高的,这对于拉高整体工资水平的助力不小。

广东省各行业平均工资(广东各城市平均工资水平排名)(6)

所以通过上面的解析,各位应该能够了解到决定非私营职工平均工资的,不光只是经济发达程度,更多还是单位类型决定的。像东莞、佛山这种经济活跃城市,因为存在大量的非国有单位职工属于非私营之列,所以对整体工资水平影响不小。

反而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城市,因为非私营职工构成以工资较高的国有单位为主,而提升了整体工资水平。大家是否能够理解呢?如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

广东省各城市的非私营平均工资水平,请看下表具体分解:

广东省各行业平均工资(广东各城市平均工资水平排名)(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