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三国名将墓(鄢陵城北三里冢)(1)

鄢陵城北三里冢,长眠着哪位降虎伏象的历史英雄?‖老家许昌

文‖葛国桢

出鄢陵县城北关一直向北,不到两公里,路东有一大片三、四米高的土岗,这就是曹彰墓,当地人不叫曹彰墓,都叫三里冢。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曹彰,在庙前拢了座小坟头,又塑了座墓碑。上写“曹操之子曹彰之灵”。据说,原来这冢被盗贼挖开过,听到一声巨响,吓得盗贼就不敢再挖了。

据记载,当时曹彰墓建得非常雄伟,在曹操20多个儿子中,其墓的规模仅次于魏文帝曹丕。封土是由二十万大军从南阳独山运来的黄胶泥土,要不经过近2000年风吹雨蚀,仍高出周围许多。当年除了冢大,冢南还有殿阁,殿阁前有祭亭,亭前有神道,神道两侧还有石像。

曹彰之死,史书上只是一笔代过,但曹彰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的形象一直在民间广为传颂,这也是明清之前,曹彰墓前香火极为旺盛的原因吧!

唐代诗人王维曾在《老将行》诗中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历史学家陈寿在其名著《三国志》中说:“任城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

真实的三国名将墓(鄢陵城北三里冢)(2)

曹彰(?—223),字子文,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自小就立志为将,随曹操征伐,勇猛过人,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征讨乌丸,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曹操大喜,拉着曹彰的胡须称赞“黄须儿”建下奇功。

后来曹操驾崩,魏文帝曹丕即位,曹彰与诸侯就国。下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到洛阳朝见,患病薨于府邸,死后谥号为威,故亦称为任城威王。

曹彰子曹楷嗣位,徙封中牟。黄初五年,改封任城县。太和六年,又改封任城国,食五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曹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正始七年,徙封济南,三千户。正元、景元初,连增邑,凡四千四百户。曹彰有一女嫁给东平相散骑常侍王昌。

真实的三国名将墓(鄢陵城北三里冢)(3)

曹彰年轻时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

公元216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为鄢陵侯。

公元218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夏四月,伐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

秋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你这个卖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义子领兵来抵抗我,啊!看我叫我(亲生)的黄须儿来。”于是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日夜倍道兼进,然而西到长安之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黄初元年),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使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曹操已经逝世了。

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它诸侯均向国归顺。文帝诏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勋之员,亲近所亲的人,并为我带来母弟,开国承家,所以能够建树藩国以屏护大宗族人,守御外侮,折冲厌难。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业可谓茂盛。现增邑五千,并前共计万户。”

真实的三国名将墓(鄢陵城北三里冢)(4)

公元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公元222年(魏文帝黄初三年),曹彰被封为任城王。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六月甲戌(十七)日(8月1日)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王,享年35岁。

任城王曹彰是曹操诸子中最具军事才能的,可惜在《三国演义》中只有两次出场,并未给读者留下太深刻印象,而在《三国志》中因为曹操诸子中尚有曹植这样“才高八斗”的旷世奇才。曹冲这样的天才,由于年仅13岁时便英年早逝,他也没有机会绽放太多光芒,几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三国志》载: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 赐銮辂、龙旂,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

在《三国志》的记载里,曹彰还是比较受曹丕信任的,曹丕对待兄弟比较刻薄,但对曹彰一直都有封赏。任城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济宁附近,黄初四年也就是公元223年。三国演义在78回中曹操死后曹彰的举动也是有些记述的,也就是曹彰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二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出场。

据《三国演义》记载:曹彰提兵而来,但他自己坦承自己是奔丧而非夺权,最终“只身入内,拜见曹丕。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辞而去。”这些内容其实也不完全是小说家的杜撰,也是有些依据的,而这个依据就和曹彰的死有些关系了。

真实的三国名将墓(鄢陵城北三里冢)(5)

裴松之说: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即得见,彰忿怒暴薨。说是因为曹彰在曹操死后曾向贾逵打听过魏王印玺的事,曹丕认为他有不轨想法,因此来朝见时故意怠慢他,而曹彰受不了这种怠慢,于是忿怒暴死。

曹彰之死还有一种说法。黄初四年5月的一天,曹植、曹彪和曹彰兄弟三人日夜兼程,奉诏风尘仆仆地从各自的封地赶往京城洛阳,一道去朝见天子曹丕。

宴请完毕,曹丕单独邀请曹彰到卞太后的宫中下棋,其时卞太后恰好不在宫中。曹彰长得英武潇洒、威风凛凛,曹操在世时便以骁勇善战闻名,这自然引起曹丕的戒心,下决心要尽早除掉曹彰,以绝后患,而棋便成为这桩罪恶谋杀的道具。

原来曹彰虽是员猛将,可颇喜棋道,曹丕此招正是投其所好。棋至中盘,曹丕已见下风,此时他向在旁侍候的丫鬟吩咐道:“还不快将枣儿端来。”于是,二人一边下棋,一边吃着乌枣,表面看情义融融,其实,狠毒的曹丕早已在一些枣子中下了毒药,并暗自做了记号,自己专拣未带毒的吃。

真实的三国名将墓(鄢陵城北三里冢)(6)

可怜曹彰被蒙在鼓里,不多一会儿,曹彰只觉头重脚轻,眼睛发直,还没来得及说出一句话,便一头栽倒在地。

早有人通告给卞太后,卞太后来了也没能挽救曹彰的性命,棋盘上溅满了曹彰鲜红的血迹。

在返回封地的时候,曹植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赠白马王彪》的诗,诗中对曹彰的死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并以此来抗议曹丕残害骨肉的行径,客观上也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

南朝刘宋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里说,真实性低,属于小说家言,不可信。叶嘉莹先生指出,黄初四年,诸王来朝的时间为农历五月,此时枣子还未熟,用枣子毒杀曹彰是不可能的,文帝约束诸王的办法还不至于要采用这种方式,曹彰是得了暴疾而死。

而且该篇在写曹彰死后,还有这么一段,“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曹植受封为东阿王在魏明帝太和三年,卞太后焉能在魏文帝黄初四年就称曹植为东阿?因此,刘孝标引用了吴人孙盛所作的《魏晋世语》给出的另外一个解释:“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得见,有此忿惧而暴薨。”

真实的三国名将墓(鄢陵城北三里冢)(7)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记载:“任城王曹彰小时刚强坚毅,学习阴阳家学说和谶纬术数,诵读《六经》、《洪范》等典籍数千言。父曹操计划攻打吴及蜀,问曹彰行军作战的诀窍。曹彰能左右开弓,剑术于百步之内,断人的胡须和头发。当时乐浪郡献来一只猛虎,纹理斑彩,用铁笼关住。力士们都不敢看。曹彰抓住虎尾,缠在自己胳膀上,猛虎贴着耳朵不敢出声,大家都佩服他的神勇。后来南越国献一白象给武帝,曹彰用手捏住它的鼻子,象乖乖地伏在地上不敢动。文帝曹丕曾铸一口万斤大钟,悬在文华殿,想换一处摆放,但力士一百人也挪不动,可是曹彰把钟背起来就走。四方听到他的神勇,都息兵自保。文帝说:‘以任城王的雄武,并吞巴蜀,就像猫头鹰衔死老鼠!’后来曹彰过世,比照东汉东平王的丧礼安葬。出丧时,空中有几百人的哭声相送;送丧者都说是过去因战乱而死的魂灵没有棺椁收殓,任城王仁慈恩惠,埋葬了这些枯骨。死者在地下有灵,心知感激,所以赞美其恩德。国史撰有《任城王旧事》三卷,晋初珍藏在持宫秘阁中。”

真实的三国名将墓(鄢陵城北三里冢)(8)

【作者简介】葛国桢,河南鄢陵人,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文集多种,曾获全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作品奖、中国乡土文学奖等。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IC photo,版权归IC photo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