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支教夫妻,一个坚守了11年,一个坚守了5年,总有人问他们,这些年得到了什么?
他们说:“我们有一颗能为一切现世光影而跳跃的心,就很够了。这颗心不仅能够梦想一切,而且可以完全实现它。”
支教伉俪
Rural Education
十一月,云南昭通的大山里连续晴朗了一个星期。
听说老师要拍婚纱照,一所乡村小学的学生,周六这天也早早地来到学校。
他们要当新郎新娘的“证婚人”。
只见他们在操场手拉手围成一个爱心,
将两位新人围在中间。
新娘穿着一袭白色婚纱,
手捧用彩纸折的郁金香,
拉着身穿西装的新郎,
画面十分有爱。
当两位新人深情对望时,
四名学生趴在走廊上,
纷纷蒙起眼睛,
一幅不敢看的样子,
搞笑又可爱。
西式的婚纱拍完,
中式的秀禾服也少不了。
两位新人站在学生中间,
所有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时此刻,
是教师和学生间“最美好的样子”。
这组特别的婚纱照一经发布,
便刷屏网络,
被主流媒体纷纷点赞,
称之为最美结婚照。
但这其实已经不是这两位教师第一次上热搜了,
在更早的时候,
他们就因为徒步背近百斤课外书上山,
被人民日报报道。
前段时间,他们学校给优秀的学生一人奖励一头小猪,又一次刷爆全网。
开头照片中的这对新人是乡村教师侯长亮和雷宇丹,他们因为支教相遇,又在教书过程中相知、相爱。
他们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只有在山村教室的三尺讲台上,为大山里的孩子带去通向未来的希望。
如今竟还有这样的支教伉俪,实在是难得可贵。
1986年,侯长亮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小山村,全家住在一个不足70平米的毛坯房里。
由于小时候家境贫穷,母亲又经常生病,家里三兄弟每年上学的学费,都需要去借。后来他大哥更是从初中辍学,外出打工,攒钱供他读书。
正因为条件艰苦,全家人对读书很重视,都希望他能考上大学,毕业后有出息。那时在他的意识里,读书就是为了离开农村,不要当农民。
侯长亮没有辜负家里人的期待。2007年,他考上了湖南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果不出意外,他毕业后应该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或许是小时候读书太不容易了,当他通过新闻了解到,有些偏僻山区的教育比自己小时候还落后时,他有了去支教的念头。他想着,努力读了这么多年书,要做点“最有价值的事”。
不过,真的到毕业时,是去工作还是去支教?侯长亮纠结了很久。难道好不容易从大山走出来,又要回到偏远落后的地方去?而且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不要让爸爸妈妈辛苦打工了。
可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太清楚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了,而很多偏远地区缺老师的现状更让他触目惊心。
他告诉自己,只去支教两年,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不会耗费太多。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一做,竟是11年。
支教的第一站,侯长亮和两个同伴选定了广西河池瑶族地区。他们从公益人士口中得知,那里非常缺老师。
去之前,他曾了解过那里的地貌环境,石漠化比较严重。但真到了那里,地理条件之差远远超出他的想象,“那里全是石头山”,农民只能在石头缝里种庄稼。
最让他触动的还不是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的艰苦,缺水、山路难走、没有信号,这些他都有预想过,令他无法想象的是,瑶族孩子的辍学率非常之高,常常有学生读着读着就不再来上学,出去打工了。
让侯长亮最为印象深刻的是2012年7月7日,那天期末考试,考完就放暑假了。
他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们一一道别。这时,一个学生来到他旁边,很小声地对他说:“老师,今天去不去我家?”
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学生非常胆小、害羞。他刚开始以为这个学生只是想他去家里玩,但这个学生家是所有学生中最远的,加上时间也不早了,他提议说改天再去。
然而,这个学生却对他说:“老师,如果你不去我家,下学期我爸爸可能不让我读书了。”
话音刚落,侯长亮意识到,这个学生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在跟他求助,于是他马上对她说:“你等一下,老师去拿一下手电筒。”
因为不会说壮族话,他找来几个在当地做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一起同去,其中有一个可以帮他翻译。
翻过一座座崎岖的山,他们终于来到这个学生家所在的山弄,那里只有她家一户,就住在茅草屋里,连电都没有通,天黑后仍需煤油灯照明。
身处大山,不到万不得已,哪个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早早辍学去打工。好在这对父母比较开明,在侯长亮做了思想工作后,答应让这个学生最少读到初中毕业。
后来这个学生也没有辜负他,她初中毕业后去学了学前教育,现在是一名幼师。
让他更为骄傲的是,通过他多次辗转在大山间家访,给学生家长做思想工作,到支教的第二年,班里学生无一辍学。
学生的路似乎越走越宽,可侯长亮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泥潭。他每个月只有880块的工资,时常还要拿出钱来用于学生的学习补贴,生活实在捉襟见拙。
在完成两年支教后,他下定决心去深圳工作。
离开大山那天,学生回家后又赶来送他。他坐在靠窗的位置,挥手说再见的时候,学生齐唱《再见》,歌声一起,他再也难掩内心的悲伤,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
侯长亮马上就后悔了,“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他一边哭一边想着支教的点点滴滴。但此时车子已经启动,他只能看着学生边哭边跑地追他,直至看不见。
到深圳后,学生们时常联系他,希望他再回去教他们。后来侯长亮实在放不下,工作了两个多月,攒了三千多块,又背起行囊回到大山。这一次,他给自己不设归期。
2015年,由于支教工作做得出色,他被评为“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但他担心媒体的过度曝光,会让自己没法静下心来教书。恰好此时学校分来几位在编老师,于是他选择离开广西,前往贵州支教。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他流着泪给学生们写了一封长长的告别信。
有了多年的经验,向侯长亮咨询支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也因此,他认识了同样有支教梦想的雷宇丹,并收获了一段美好的爱情。
在侯长亮前往贵州支教后,还在读研究生的雷宇丹联系了侯长亮,说她想去偏远山村支教,但当时她还没毕业,不具备长期支教的条件,只好作罢。
侯长亮以为她像很多人一样,只是咨询一下而已。让他没想到的是,2017年7月,雷宇丹再次联系他,而且为了支教已经提前把上海的工作辞了,铁了心地要去支教。
那时侯长亮刚在贵州一所苗族小学完成两年支教,由于下学期学校会来8位在编老师,他打算前往另一所更缺老师的学校支教,正准备实地去了解情况。
偏远山区条件非常艰苦,他怕雷宇丹不能坚持,中途半途而废,于是邀请她一起走访,让她真实了解情况后再决定是否支教。于是,侯长亮在去往云南昭通一所小学的火车上,第一次见到了雷宇丹。
侯长亮在她的后一站上车,车厢内十分吵闹,只见雷宇丹非常认真地在看着书,一点未被嘈杂声所干扰。
“那时我就有点佩服这位女孩子了,我想她一定非常优秀。”他也打开一本电子书看,书名叫《天行者》。
事实上,雷宇丹比他想象的还要优秀。她不仅决定留下来长期支教,还跟侯长亮一起共同负责三、四年级的课程;另外还负责学生的艺术类课程。
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彼此帮助与肯定,都被对方的坚守与爱心深深吸引。侯长亮有一次带着雷宇丹一起去广西探望他以前的学生,在他最初支教的山上,他跟雷宇丹表了白。
后来,他们从志同道合的伙伴,变成了山里的一对支教情侣。
雷宇丹喜欢读课外书,常常引来学生的围观,但学校一本课外书都没有。
看着学生们都非常渴望看书,他们在网上发起了课外书募集,很快,得到很多爱心人士的支持,课外书陆续寄到了山下的快递代收点。
但要把这些书籍弄到学校就非常不容易了,那时候山里还没有通车,每次他们都要从村民家借两个背篓,去山下背上来。
为了少跑一趟,侯长亮背七八十斤,雷宇丹背三四十斤,从山下一步一步往山上爬,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
在通车前,这是他们常常会做的事。好在2019年好多地方都修了公路,他们就不需要再去背了。
在雷宇丹眼里,侯长亮是一个不懂浪漫,但值得钦佩的人。他不在意有没有工资,不在意自己的衣服已经穿了好多年,也不在意山高路远。只因为坚信“让山村孩子多一个好老师,一定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雷宇丹性格腼腆,但在侯长亮面前,她能完全放松,“我可以安静,也可以大大咧咧。”
而每当有人问起,“雷老师的哪一点打动了你?”侯长亮总会说:“她很厉害,会的很多,还很爱学。”
2020年,侯长亮向雷宇丹求婚成功,并准备在那年寒假结婚。
关于婚纱照,原本他们也想跟很多情侣一样去丽江、三亚等地方拍,但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也为了给侯长亮省钱,雷宇丹提议在学校自己拍,要拍就要拍出特色来。
听闻这一喜讯,不管是他们现在的学生,还是以前教过的学生,都纷纷跑来帮忙,配合他们拍照。
村里的人都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看见有人在农村小学拍照。
他们没有精致的妆容,也没有漂亮的场景,有的只是一间破旧的学校,和几十颗朴实真诚的心,深深地祝福着他们。
在学校门口,雷宇丹和侯长亮穿着中式秀禾服,和学生拍了一张合照,几个学生拉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的就是那句:
“让山村孩子多一个好老师,一定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对于这两位老师而言,他们不只是为自己拍婚纱照,更重要的是为山村教育代言,为山村孩子代言。
因为,乡村教育需要优秀的老师来坚守,更需要优秀的老师来接力。“没有好的老师,再豪华的教学楼,不过是水泥堆”
在乡村支教的这几年,雷宇丹和侯长亮已经把自己练成了“全能教师”。他们不仅要上课;还会当托尼老师,给一些学生剪发;有时也会去学生家里帮忙干活。
为了能让学生学到更多,平时不敢大声唱歌的雷宇丹,也逼着自己一展歌喉,带学生去山间上音乐课。
她还会偷偷地跟着手机上的教学视频,学一些简单的舞蹈,教学生跳舞,帮学生举办联欢晚会、“六一”文艺汇演。
她平时省吃俭用,但为了教学生画画,却舍得花钱报水彩网课;还会跟着侯长亮一起学书法,给学生上书法课。
她做这些,只是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学到一些东西,拥有快乐充实的校园生活。
因为这些孩子,自立、懂事得让人心疼。
春天一开始,学生就会问:“老师,今天可不可以早点放学?”
刚开始他们怕老师骂,没敢说去采竹笋。后来侯长亮出校门口,看到几个学生弯着腰,胸前挂着蛇皮袋,背上也背着一个,慢慢走回来,他才知道这些学生是去采竹笋了。
通常,这里五六岁的孩子就开始上山采竹笋或采蕨菜挣钱,挣来的钱他们会给家里,或者当自己的零花钱和买学习用品。
有时周末,几个学生会约上雷宇丹和侯长亮一起去采竹笋。每当两个老师问他们采了多少竹笋时,个个都非常自豪。
侯长亮记得,有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子采竹笋挣了一千多块钱,而且她没有耽误学习,成绩很好。
学生们这种自力更生的能力,深深地感染了侯长亮和雷宇丹。因此他们不主张单纯的物资或金钱捐赠,否则会破坏这些孩子的自立自强的能力。
他们深知“只有通过自己劳动得到的回报,才是有尊严有力量的,更是有自信心的。”
如果要捐赠,那一定是“救急而不是救穷”。
对于学生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样的理念,一个公益基金会对这个乡村学校提供教育帮助时,他们给20名优秀的同学,每人奖励了一头小猪。
与普通的奖励不同,这个奖励是会升值的,但是需要学生后期去劳动和付出,把小猪喂养大才会显现出价值。
每隔一段时间,侯长亮和雷宇丹就会去学生家,看小猪的成长情况。他们会特意问学生:回家后有没有把小猪喂了?
学生们都非常高兴地回答说:”喂了的!“
有个被学生经常照顾的小猪,不仅认得这个学生,还总爱黏着她。
而这种通过劳动获得的成就感,是外界捐赠了多少钱、多少物资都换不来的。
今年已经是侯长亮支教的第十一年,雷宇丹支教的第五年。支教时间越久,他们觉得对家里亏欠越大。
侯长亮记得2014年过年,家里出资翻修房子,父母出了一部分,两个兄弟出了一部分,只有他分钱都拿不出来。
而雷宇丹在去年以第2名的成绩考上了侯长亮老家的特岗教师,但因为舍不得山里的学生,最后做决定时放弃了。
对于下学期他们还会不会继续支教,他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如果不去,学校很可能会被撤并,但如果去,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各方面的原因,学校也只是勉强“苟延残喘”着。
不过侯长亮说,就算以后不支教了,他们也会做这方面的公益,呼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因为他始终铭记并践行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他们就像这萤火,只会换个地方照亮“全世界”。
本文图片主要源自:
侯长亮老师公众号@落泥、
微博@山村支教亮亮老师
感谢授权
[1]侯长亮老师公众号:落泥
[2]雷宇丹老师公众号:山居散记
[3]抖音:山村支教雷老师
[4]澎湃人物:支教老师口述:乡村孩子,迷失在教材、捐赠品和打工潮里
[5]湖南文理学院:出彩文理人|背80斤书上山支教的侯长亮,结婚了!大家一起来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