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场交接仪式其实是这颗“东方之珠”一段新征程的起点。在这段征程当中,最好的时光始终触手可及。
风雨同舟,血脉相连。不知不觉,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5年。
25年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占据得天独厚优势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由乱到治,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也因此汇聚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精英。
7月1日,在回归25周年的日子,香港特别行政区迎来了第六届政府,也收到了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殷切期待。温故知新,鉴往知来,指出“当前的香港正处在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对香港的未来寄予厚望。
在爱国者们的守护和共同努力之下,这颗东方之珠依旧闪耀在香江之滨。摒弃噪音,见证蜕变,越来越多外籍人士也都看好这颗明珠。
香港维多利亚港全景。图源:IC
背靠祖国魅力十足
25年前的今天,当许多人在兰桂坊与朋友交杯相庆香港回归的时候,有西方媒体曾质疑回归后的香港能否保住“东亚奇迹”“亚洲最强金融中心”的位子,宣称香港的未来“结束了”。
回望25载,虽然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遭受过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以及非法“占中”、“修例风波”的冲击,虽然质疑和唱衰香港的声音还在,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1997年以来,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稳固,从未动摇。
最近几年来,尤其是新冠疫情这两年,一些西方媒体总是喜欢拿离开香港的人数或企业数量说事。但留在香港,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艾伦·泽曼的坚持:“可能会有一两家企业离开,而我在这里已经50年了,我哪里也不去。”
不过,泽曼不愿离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在香港待得久了,对这片土地有了感情。
“人们在香港,是因为中国。”他说,尽管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有人声称这意味着这座城市的终结,“但他们忘记了,中国是这座城市背后极具魅力的一部分,尤其对商界而言。”
数据足以说明,有了祖国作为坚强后盾,香港在这25年里正在变得更具魅力:与20个经济体签订8份自由贸易协定,与31个海外经济体签订22份投资协定,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9000余间,初创企业数目增至约4000间,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数量从1997年的619家增加到现在的2500多家,连续25年获评世界最自由经济体殊荣……
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概念首次被提出。图源:新华社
难怪一名在香港工作的外籍金融服务专业人士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道:“只要对我们的服务有需求,我们就会在香港。”
没哪座城市能够取代
另一名在香港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的外籍高管对《金融时报》说,一国两制之下的低税率和不一样的金融体系,是人们始终青睐香港,尤其是商界人士看好香港的重要原因。
“独特的地理位置,弥合东西方鸿沟,这意味着如果你想拓展业务,香港仍然是首选。”曾在两家大型国际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如今,创办了一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数字支付解决方案企业的伯特兰·特奥,今年2月为《企业家》杂志撰写了一篇文章《香港仍然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国际商业门户的7个原因》。他指出,注册公司便利快捷,保持较低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注重保护商业隐私,作为自由港不征收进出口关税,与中国内地企业交易方便等,使得香港作为国际商业中心享有盛誉。在特奥看来,无论是新加坡、首尔、吉隆坡、曼谷还是雅加达,“要取代香港的标杆地位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企业家》杂志报道截图。
更何况,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连接了起来。2021年,这块不到全中国0.6%土地面积的区域,创造了全国11%的GDP,达到12.6万亿元人民币,甚至超过了韩国。这令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威廉·H·欧弗霍尔特颇为感叹:“从香港到深圳只要14分钟,粤港澳大湾区就是香港的未来。”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图源:新华社
那些质疑香港未来的人们,倘若回望这25年来的点点滴滴,他们最终会发现,当年那场交接仪式其实是这颗“东方之珠”一段新征程的起点。并且,在这段征程当中,最好的时光始终触手可及。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齐旭
编辑 深海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