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了《滕王阁序》当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水平。王勃在25岁时写了这样一篇文章,真是个天才。

王勃何时作的滕王阁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1)

公元675年,王勃路过南昌看望家人。当时,洪州的祭司阎伯屿重建了滕王阁,并为客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伯屿想让女婿孟才子出风头,假装邀请所有在场的客人为滕王阁写序言。其他客人知道伯屿想让他的女婿写文,所以他们都拒绝了。

王勃何时作的滕王阁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2)

却发现王勃真的开始写作了。所以伯屿起初非常生气,生气地离开桌子,假装去厕所,派他的人去看王勃写的文章,读给他听。王勃从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开始,伯屿觉得这是陈词滥调。下面两句话:“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伯屿补充道:“这只不过是些旧事。”却发现下面的王勃,像一个老赛车手一样,失去了控制,写了许多十分完美的诗句。当写道“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时,仆人向伯屿报告了这件事,他犹豫着什么也没说。当王勃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名言时,伯屿才感叹道:“这真是天才,当仙人也!”所以连厕所不再上了。他出来站在王勃旁边,看着他完成写作。

王勃何时作的滕王阁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3)

可以看出,《滕王阁序》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牛在哪里呢?让我为你慢慢分析一下。《滕王阁序》的第一个特点是它使用了许多典故,几乎是一个接一个,这已经成为中学生的噩梦。这么多典故真的很难记住。因为使用了许多典故,虽然语言简洁,但它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滕王阁序》只有几百个字,相当于一篇中学作文的长度,但当我学习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写了几千个字。

用典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在使用一个用典,你的脑海中必须至少有10到100个用典的储备。此外,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最有意义的典故并写出这么工整四六骈文并不容易。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使用了几十个典故,但他可以一笔到位,而且都非常恰当,这简直是一个“人肉数据库”。

因此《滕王阁序》是一个可怕的炫技之文。面对滕王阁的宴会上这么多有名的才子,王勃打算炫耀他的才华,确实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当然,如果《滕王阁序》只是一部浮华的作品,它就不会成为学习文言文的必经之路,更不用说被列入中学课本了。《滕王阁序》最大的优点是它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而且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和思想。

古人对骈文有很多批评,主要是因为骈文过分注重对仗、典故等形式事物,而忽略了思想的表达。然而,《滕王阁序》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王勃何时作的滕王阁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4)

在滕王阁序的第一段,首先描述了为什么写这样一个序言,并赞扬了在场的客人。在第二段,写了滕王阁的壮丽,在第三段,写了从远处看到的美丽景色。这些都是正常的,然而后面王勃开始发挥了。

王勃何时作的滕王阁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第四段,王勃从舞台向远处望去,想起宇宙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于是他开始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乐极生悲和陈子昂的《幽州门楼序》的慷慨庄重。

在第五段中,王勃认为自己在宇宙中,悲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用曾经怀才不遇的人比喻自己。

当然,作为一个有前途的25岁年轻人,这样的写确实有点自夸但并不狂妄。因此,王勃在第六段中一扫他愈渐低落的情绪,表现出一种热情向上的态度。可以说,王勃利用阎伯屿的宴会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推销。在座的各位都会记得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有着非凡的文学天赋和崇高的抱负。

王勃何时作的滕王阁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6)

因为《滕王阁序》写得很好,所以人们常常忽视了序后的《滕王阁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品这首诗,这首诗意境幽远,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借鉴里面诗句的,李白是大唐最伟大的诗人,可想而知《滕王阁诗》有多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