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几个孩子的下场最惨(武则天亲手杀死亲生女儿之谜)(1)

看电视剧《武则天》,我看到这样惊人的一幕,武则天利用李治的感情重返后宫晋位昭仪之后,为李治生下一个女儿,也就是公主。这个小公主还在襁褓之中,王皇后按照母仪天下的规矩,前去探望。武则天便找了一个借口溜开了,当时的王皇后和武则天已经成为情敌,李治到底更爱谁?还是未知之谜。于是,王皇后看望情敌的女儿,实在没有多大兴趣,于是便用被子蒙住这孩子,然后很快就离开了。

本来,《新唐书》中的记载只是写到武则天用被子捂死孩子,然后重新布置了现场,在外面等待皇帝的到来。电视剧中却多了一个情节,就是武则天装出一副开心的样子回来了,揭开被子一看,傻眼了,活泼可爱的孩子怎么转瞬间就没了呼吸?武则天转喜为惊,大惊失色。只是,小公主还没死,于是,武则天忍住悲痛,满含泪水,用手勒死小公主。这个时候,皇帝来了,武则天马上又转惊为悲,嚎啕大哭,肝肠寸断。在这种情景下,唐高宗李治的大脑也短路了,失去辨别能力,马上脱口而出:“后杀吾女!”因为王皇后一直嫉妒着武则天,她就曾经和萧淑妃一起诋毁武昭仪。如今,宫女都指认只有王皇后来过小公主的房间,皇帝就认为王皇后真的很狠毒,居然报复在一个无辜的孩子身上。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一般宫女在照看小公主的时候,对外人的警惕心可能会高一些,但对孩子的亲妈的警惕心就会低一些,如果王皇后来了,其他人都会特别注意,但对孩子的亲妈来了,谁都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所以武则天弄死孩子之后,就问:谁来过啊?宫女马上回答:王皇后来过?也就这样,武则天精心策划了这样的阴谋,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嫁祸于王皇后,王皇后在唐高宗心目中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从尊重、忌惮变成怨恨了。

其实,武则天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她在重返后宫之后,随着地位的一路飙升,她的欲望也就水涨船高,开始起了当皇后的念头。于是,她一方面打了感情牌。对皇帝,她“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当初那个锋芒毕露的武才人,隐忍流落尼姑庵之后,摇身一变,又多出了不少温柔多情的成熟风韵,于是,她不惜委屈求全,来成就自己心中的大事。对于皇后,她“下辞降体事后”,卑躬屈膝,小心翼翼地侍奉皇后,念念不忘皇后的再造之恩,随时准备为皇后效犬马之劳。她再三表示:皇后,您对我的恩情有如皇天后土,您是我的再生父母,今后您的事就是我的事,您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您指哪儿我就打哪儿。对于宫女,武则天先是小心观察,看见皇后薄待那个人,就去跟她结交,皇帝赏赐给她的东西,她毫不吝啬,倾其所有,和大家分享,到处称姐道妹,广结善缘。

武则天就是这样,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她先是打好人际关系,创造有利于自己的环境和人脉。就这样,武则天开始出手了,她一改刚刚入宫时谨小慎微的态度,整天在皇帝面前说王皇后的坏话。只是,李治这时候的态度可以说是首鼠两端,哪边他都不想得罪。比如说王皇后找到他了,说武则天这个人太坏了,她是个狐狸精。唐高宗马上灭火,说:皇后,你说得对,我会对她严加管教。武则天哪能吃亏啊,马上找李治说:王皇后老是欺负我。还呜呜做出柔弱状。李治一看也表态,说:宝贝,你放心,我收拾她。可是说归说,真正去做的却没有。

于是,武则天越来越觉得要争夺皇后,必须抓住把柄。武则天唯一的资本就是唐高宗李治的感情,而王皇后,她有强大的背景,地位相对比较稳固,王皇后性格简重,沉稳端庄,其实真的很难抓住她的把柄。所以武则天虽然在王皇后身边布下了很多情报网,那些宫女也络绎不绝来向武则天汇报,王皇后今天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穿了什么,说了什么,但是始终无法抓住王皇后的把柄。

于是,武则天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阴毒的计谋,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一旦打开,王皇后的位置也就摇摇欲坠了,武则天的不利局势也就开始扭转了。

真所谓权力的诱惑是如此之大,甚至可以吞没人性和亲情,让一个母亲动手去扼杀自己的亲生女儿。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为了欺骗唐高宗做皇后,她亲手杀死尚在襁褓之中的亲生女儿,然后嫁祸于王皇后,尽管看起来过于残忍血腥,但我们也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小公主之死是武则天打响皇后争夺战的第一枪,这一枪击中了要害,打得是稳、准、狠。

尽管古代人总是把这件事视为武则天阴毒的标志,认为武则天是天生的蛇蝎心肠。而现代人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又往往乐于为武则天鸣冤,认为武则天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不是这么简单,试想想,假如武则天安于自己的身份,依靠儿女,即便唐高宗移情别恋,她也完全可以像一般妃子那样跟随子女,安度晚年。但是武则天权力欲望过大,原本应该是最纯洁最深厚的母女之情,成了权力战场上冷酷的筹码。所以小公主的死亡问题上,推动的是武则天蓬勃的欲望和强烈的野心。这种欲望对于一个母亲是可怕的,而对于一个政治野心家却是必然的。

武则天几个孩子的下场最惨(武则天亲手杀死亲生女儿之谜)(2)

武则天几个孩子的下场最惨(武则天亲手杀死亲生女儿之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