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江西吉安一男子因不堪妻子长期威胁、谩骂,成功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网友热议,这也算家暴吗?法院给出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妻子是实施了侵害丈夫精神的行为。这也延伸到人们对“家庭冷暴力”的关注,这种暴力一般表现在夫妻之间矛盾虽不诉诸武力,但却通过暗示的威胁、言语的攻击,在经济上和性方面进行控制等。近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心理咨询师和合肥市庐阳法院,了解“家庭冷暴力”。

案例

1.婚后数次“冷战”,通过“孩子”来传话

小欣和小兵结婚6年,这一段漫漫婚姻路走来,小欣明显的感觉到,小兵在家的“话”越来越少,甚至遇到事情主动问时,也会追问多遍才得到回应,有些“闲聊”则没有反应。

最近一次,小欣与小兵二人都要出差,小欣睡前聊天,问小兵去哪里出差,出差几天,小兵却闷着声不说话,最后不耐烦的回了一句“不想说。”“如果不想说,那以后都别说了。”至此,二人一个多月未主动沟通交流。

小欣坦言,这样的情况,并不止一次,数次上演,起因均是因为自己多问几句,对方不愿意回答,则开始“冷战”,后面会演变为“无必要不沟通”,实在有问题要说,则微信“告知”一声,或者通过孩子来“传话”。

小欣发现,小兵并不是不说话,与朋友喝酒时,话很多,甚至在一些群聊里“侃大山”也有很多“废话”。但在家中也鲜有说话,每晚下班回到家,常抱着一个手机坐几个小时,然后到深夜睡觉。

小兵与父母的交谈也很少,婆婆在合肥帮忙带娃,经常自嘲家里就孙子与其聊天聊得最多。小欣说,有一次,自己在洗澡时,突然听到婆婆哭了,出来询问原因,才得知被小兵“气”哭的。“平时说话少,偶尔说一句,还这么‘冲’人。”

这样算不算家庭冷暴力?在小欣心理,一直疑惑着。

全职妈妈怎么起诉离婚(夫妻双方三年未说话)(1)

2.夫妻双方三年未说话,全职妈妈起诉离婚

王涛是一名高校教师,程敏是一名全职妈妈,二人结婚数年,有一个可爱的9岁女儿。近来,程敏主动起诉要求离婚。

程敏诉称,近三年来,夫妻双方在家从来不说话,不交流,丈夫对她漠不关心,如果有问题都是通过孩子来传递,家里气氛如同冰窖,夫妻矛盾不可调和,感情已完全破裂。

王涛则反驳,自己在家中也一样难受,“当我看到她或是听到她的声音,我都会不舒服,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离开这家了。”

虽然夫妻双方“无交流”,却都很爱孩子,坚持要求抚养孩子,不愿意妥协。

父母的状态,也深刻的印在了孩子的心中。“我的爸爸妈妈在家从来不说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家的爸爸妈妈都和孩子有说有笑,但我的爸妈,他们虽然都和我说话,但他们之间没有交流,我在家一点不开心,很痛苦。”9岁的女儿说,无法理解自己的父母为何会这样,“虽然我表现很乖,但我的脑子有很多‘为什么’,我的注意力也无法集中,他们以为我小,什么也不懂,实际上我也希望他们能分开,各自过开心的生活,而且我愿意和妈妈一起生活。”

男方得知女儿的想法后,比较诧异,其认为孩子会选择经济等各方面条件都相对比较优越的爸爸,但最终,他也尊重了孩子的意见,在财产和抚养费上都做出了让步,让离婚后的母女俩能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

3.父母常年“冷暴力”对抗,初中儿子厌学

合肥男孩小明自从上了初中后,性格及行为变化很大,在校时常发呆,人际关系不好,成绩直线下降,不管在学校或者家庭都是基本不讲话,而长时间的压抑,又导致小明不能正常上学,作息时间不正常,母亲看着儿子这样很着急。后来通过朋友介绍,母亲找到了一家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

咨询师王琳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感觉到父母二人关系不好,两人没有大的冲突,但也没有交流与互动,父亲对孩子也是爱理不理,整个家庭冷若冰窖。

几次的咨询过程,父亲一直没有参与,不管是对妻子还是儿子都显得“漠不关心”,即使沟通孩子问题时,也是专注于批评和嘲讽,母亲对此非常愤怒和压抑。

小明八年级时,由于长期压抑及儿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现象,妈妈被诊断为焦虑症。

“孩子与妈妈出现这种情况,与父亲的长期家庭冷暴力有很大的关系。”王琳直言,每个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很大程度是父母的问题,“想改变孩子需要改变家庭系统及沟通模式。”

经过家庭咨询,小明父母的关系得到很大的改善,小明自身的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渐向好。

分析

家庭冷暴力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

家庭冷暴力在目前的社会关系中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冷暴力既不见血也不见伤,是典型的隐性暴力。家庭冷暴力更多的是通过暗示威胁、语言攻击、经济和性方面的控制等方式,达到用精神折磨摧残对方。主要有漠不关心、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恶语中伤、冷嘲热讽、停止或敷衍性生活、对家事完全不负责任这些常见特征。这种方式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会使对方接近崩溃,同时伴随着的是婚姻的隔阂与不信任,最终导致婚姻的结束。

合肥雅之琳心理工作坊王琳认为,造成“冷暴力”的原因主要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性别歧视、夫妻性格不合、家庭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婚外恋、男方或女方失去生育能力等等,也有不少是由于工作压力大。

王琳说,在接受咨询中不难发现,不少遭受“冷暴力”的教师、公务员、外资企业职员等职业女性,配偶也有相当的职业地位,由于工作压力大,夫妻双方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容易使夫妻感情冷淡,最后将工作上的压力转移到家庭中,导致夫妻感情危机。在实施家暴时,多是男性针对女性,而冷暴力,男女双方都有可能成为实施的一方。

同时,王琳提醒,冷暴力也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比如,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变得孤僻、内向、沉默寡言,从而导致他们不思进取、对生活感到悲观。其次,冷暴力会使孩子精神压力大,痛苦大,不爱与人交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后,冷暴力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胜过肉体的摧残、压迫。如果父母经常用语言来恐吓、威胁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建议

建立法律、社会等多方对家庭冷暴力的干预机制

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胡玲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目前我国《民法典》还没有关于家庭冷暴力的相关规定,只规定了家庭暴力,若属于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可以诉讼离婚。

在审判实践中,庐阳法院也审理过此类离婚案件。家庭冷暴力相对当事人来说取证困难,胡玲举例说明,遇到经济上的控制或是言语上的恐吓,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以社交工具(如微信、短信等)对话截图、(对方施暴现场)录音录像等形式尽量固定对方的言语暴力行为,作为证据提交法院;也可向法官说明情况,法院委托家事调解员或是家事调查员到社区走访、询问邻居等方式进行调查,来确定夫妻之间是否存在这种隐形的家庭暴力;对于对方持续的言语攻击、威胁,还可以报警处理,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

胡玲坦言,“冷暴力”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做法,目前,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逐渐由知识分子家庭发展到普通人的家庭,当务之急是改变人们只关注“家庭暴力”而忽视“冷暴力”的概念,增强夫妻双方对家庭冷暴力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夫妻双方的调适能力,建立起法律、行政、社会以及舆论等对家庭冷暴力的干预机制。

胡玲建议,广泛开展反家庭冷暴力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家庭冷暴力的认识。一方面,提高全民的道德和法律意识,逐步转变社会态度,改变人们只关注暴力而忽略冷暴力的观念,使家庭成员能够树立起相互尊重对方人身权的法律意识,在遇到冷暴力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救,如报警、委托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请求劝解或调解等。另一方面要将防治家庭冷暴力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泛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让更全社会知悉家庭冷暴力并非家务事,有时还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违反社会道德和危害性极大的行为。倡导良好的婚姻道德风尚,使反家庭暴力的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加强夫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家庭冷暴力大都发生在各自的家庭中,无论社会工作做得再好,如果夫妻双方始终没有交流,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因此,夫妻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是防治家庭冷暴力的根本。在夫妻生活中如果遭遇冷暴力倾向,夫妻双方要做到理性的思考、平静的对待,冷静地分析夫妻之间的矛盾所在,仔细寻找是什么原因刺激对方实施冷暴力的。夫妻相互之间要坦诚相待,主动沟通、相互关心理解受害者准备好平静的心情和分析好所有的原因后,应该主动提出谈话沟通的建议。要开诚布公的把一切有可能性的问题摆在桌面上谈话之后,受害者就知道如何去选择。(以上人物均为化名)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大皖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