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线下折扣店如春笋一般的出现,x特卖、x慧购、x货仓等等,换个角度说,也像是以病毒扩散一般的速度,开始占领许多非一线城市的街道和郊区。这些折扣店通常以大牌正品折扣、全球精选为口号吸引顾客,当你进到店里的时候会发现,好像确实都是正品,都是大牌,但是你似乎又很纳闷,为什么这些大牌能够卖的这么便宜?
这些折扣店的低价从何而来,背后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我们能够指望去这些折扣店捡到实惠吗?
第一,折扣分为软折扣和硬折扣。
硬折扣的意思就是通过减少商品从生产到终端的环节,实现低价,比如说砍掉中间的经销商,直接从工厂发货,那么这种就属于硬折扣。这种低价的来源是因为减少了中间商环节,和商品本身质量没有关系。而软折扣的意思,主要是指因为商品的品质达不到最完美,而采取的类似于去库存的方法进行销售,比如说商品的包装坏了,商品的保质期快到了,商品缺胳膊少腿儿了,如果有人愿意买,那么商家愿意进行打折处理。
第二,中国最近兴起的折扣店,大部分是软折扣,大部分是临期折扣
中国这一轮折扣店的兴起,核心折扣不是依靠供应链优化的硬折扣,而是依靠临期商品的软折扣。永远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正常品牌货进行超低价的终端销售,其实是对这些大牌的价格体系巨大冲击和混乱,首先品牌方就不会允许这么做,像是最近欧莱雅和李佳琦薇娅闹掰,就是因为主播渠道的低价不如官方低价,价格体系混乱带来的。所以品牌方愿意让折扣店去做低价销售,核心还是在于货品不同。我走访了目前火热的许多折扣店发现,大部分折扣店的货,都是属于临期货品,通俗的来说就是保质期快要到期的货品,这些货品大部分都是属于商家的库存商品,比如某无糖汽水,正常货品的价格可能是6元,但是作为保质期快到的货品,可能3块钱就能购买到。
而更有意思的你会发现,这些折扣店真正大头的,其实也不是这些大牌商品,因为这些大牌商品更大的意义是在于吸引顾客的眼球,承担了门店的引流作用。当你走进去会发现,折扣店里还有很大一部分货品属于非大牌商品,这些品牌可能是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四五线品牌,他们本身就是低价商品,并不存在折扣一说。这些低价商品的标签价格,很有可能就是他们本来应该卖的价格,只不过当它们被放到和大牌低价一起的时候,让你产生了,他们也是低价的幻觉。
折扣店的鼻祖其实是唯品会,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消费疲软让唯品会这样的折扣商城出现了,大牌将一些尾货进行限时降价销售,唯品会代表的是线上软折扣。而最近半年出现的这些折扣店,可以看做是唯品会的线下版本,只不过唯品会可能重点聚焦的商品是服饰,而最近开在你家社区附近的这些折扣店聚焦的货品是零食或者杂货。
不过,究竟这些临期商品值不值得买,完全看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折扣店把还有价值的一些临其商品,精准的对接到了需要他们的人群,也算是把商品的匹配效率,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