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介质自小银屏发展到网络平台,类型剧一直备受青睐,从历史剧谍战剧到大热IP改编,成就一部品质优良的影视作品,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因素。导演、演员、幕后制作团队到题材的选择、故事的编排,虽然不能用“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密测算”来形容,但也绝少不了良苦用心和经验打磨。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1)

于18年5月29日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企鹅影视、旭东影业联合出品,由扈耀之执导,张龄心、高仁、蔡宜达、张家鼎、吴曼思等主演的现代刑侦剧《骨语》正在热播。和刑侦剧一贯的“硬汉”作风不同,该片以“女法医”为落脚点,为刑侦类型剧补上一抹别样的女性色彩。

单集30分钟,改编自中国首席女法医王雪梅30年所亲身经历真实案例的《骨语》一经播出便收获不少关注度,而作为一部网络剧,它的幕后团队和创作初衷如何,是打造爆款还是追求品质,我们为此采访到了《骨语》的导演扈耀之,一起聊聊这部“没有恋爱戏”也一样精彩的女性法医剧。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2)

导演扈耀之

尊重专业,也成就专业

近年来类型剧层出不穷,悬疑、推理、刑侦剧似乎又回暖,去年在国内走红的网剧《白夜追凶》不仅创下收视高潮,美国网飞(Netflix)更是购买了其海外发行权。而《无证之罪》《法医秦明》等基因优秀的网剧热播也让新老“刑侦推理迷”看到了国产该类剧集的第二春。

这部《骨语》改编自中国首席女法医王雪梅30年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与其他刑侦类型不同,这部以法医协助警方破案为侧重点的网剧单集设置为30分钟,对此,导演扈耀之坦言:“艺术创作是要伸缩自如的,单集15分钟或者45分钟都可以,无非就是用什么方式讲故事。现在的《骨语》着重是在讲法医解剖、寻找细节,推断谁是案发凶手。如果增加时长的话会把警察怎么抓凶手的内容再加进来,这样也可以解答弹幕中观众提出的“这么快就抓住这个人啦”“破案这么神速”的疑惑。这部戏的侧重点是法医不是警察,戏的宗旨是法医如何协助警方破案,所以我选择了目前的叙事结构和方式。”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3)

作为一贯以打造“硬汉”为主的刑侦剧,《骨语》另辟蹊径的启用“女法医”视野源于它的人物原型,同时也是该剧的顾问:中国最高检察院首席女法医王雪梅老师。这位有着40多年从业经验的前辈为该剧给出了不少行业、专业指导,揭开“法医”这一职业神秘面纱的同时,也让大家与“中国式法医”做了一次亲密接触。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4)

与美剧CSI里用大量高精尖仪器和推理手段打造“最高精尖”的手法不同,《骨语》作为法医剧更注重的是中国特色和经验,“我们《骨语》的法医,是一个区公安局的基层法医,她的设备和一切一定不是最高精尖的,她的经验更多。我们想体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法医是怎样的,而不是说全世界的优秀法医是什么样。”由此,扈耀之也坦言了拍摄《骨语》的初心:“选择这个题材的原因还因为我觉得法医是生者与死者之间唯一交流的桥梁,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生命,生命都没有了别的无从谈起。选择这个题材的原因是,生活剧中你很少想到生死,都是恋爱啊致富啊,只有这种类型剧里能当头棒喝的告诉你生命是‘刹那间芳华不再,弹指间灰飞烟灭’。这个时候大家才会静下来思考,要敬畏生命,敬畏你周围所有有生命的东西。从植物动物到朋友同事,一旦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这种意识能够在艺术作品中被广泛传播,也就是正确的三观,那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不一样的世界。”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5)

本科、研究生都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博士转修北电导演系,之后常年于电影学院任教的扈耀之,将他在电影学院的多年习得、在片场拍摄的经历,融合他骨子里陕北人的“倔强”,造就了今日一切要“三观正”的导演扈耀之,也造就了这部风骨正的《骨语》。

导演扈耀之

不挑角色,好演员以命相博

在《骨语》中的另一个惊喜,是扈耀之扮演了本剧的公安局局长,他本人戏称“跑龙套”。而此前他曾饰演过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角色”,其中最难拿捏的是电视剧《白鹿原》中的乡约田福贤。改编自陈忠实小说,由知名导演刘进执导的《白鹿原》可谓众星云集,跨越半个影视圈的戏骨同场竞戏是这部剧除了原著精彩之外的又一看点,前辈有张嘉译、何冰、刘佩琦、秦海璐,后起之秀也有雷佳音、翟天临、姬他、南吉等,这部处处高手过招的年度大戏播出后豆瓣评分高居8.8,蹿升的收视率和热评不断的民意演绎了良心好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6)

以这部戏为由,我们又认识了演员扈耀之。他在《白鹿原》中扮演一个规定情境下的人物田福贤,扈耀之自嘲田福贤“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其实就跟打麻将一样,在《白鹿原》里我那个人物是个会儿,这个麻将没会儿不行,都是会儿也不行,我觉得比较难,还是做了功课认真想过的,用一种什么方式诠释他。我想的是不能演成一个坏人,因为忠实先生的小说我看过很多遍,我觉得这个人物是迫于无奈的,这一类人认为他这样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不可能成为国民党的县长,也不可能成为乡里的族长,他只能成为一个乡约(就是守在这两者中间的一个角色),这种人是最可怜的,田福贤是一个可怜人,不是一个坏人。”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7)

即便是诠释这样一个没什么锋芒的会儿,也是个见功夫的事。因为个性鲜明的角色容易被观众记住,比如白嘉轩、黑娃这种人物的标签贴的非常鲜明。田福贤这种人物是没有标签的,作为一枚剧集“软标签”,扈耀之也道出了他眼中可以称之为“好演员”的人是怎样的:

“一个优秀的演员只能扮演一个角色,就是他自己,其他的变化都是造型和剧作赋予他的,比如姜文《鬼子来了》里的农民一定是姜文式的农民,而不是张嘉译式的农民;张嘉译在《白鹿原》里是张嘉译式的白嘉轩绝不是张丰毅式的白嘉轩。前苏联知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演员的自我修养”也是只有这个行业才有的,因为只有演员行业是创作者、创作材料与创作工具都是演员本体。这个行业再变,只有演员这个行业是变不了的。为什么女演员剪短发她觉得能不能不剪,男演员剃光头他觉得能不能戴头套,不是演员矫情,凡是不在意的人,都不懂创作工具的重要性。一旦他很在意,他为了这个项目剃光头剪短发,或者增肥减肥,他是倍加尊重这个职业。比如罗伯特德尼罗在《愤怒的公牛》中饰演拳击手,一部影片的时间在一身肌肉和满身肥肉中“自由”变化;《摔跤吧爸爸》里阿米尔汗为了完成从19岁到55岁再到29岁的拍摄,先疯狂增肥1个月再拼命减重5个月,这些演员的做法完全是对行业的尊重,是用生命在为这个行业做贡献。创作材料中你的体质、肌体、胃都在短时间内发生不同的变化,其实对人体健康很不好。身为演员这么做,通过改变自己的创作材料(自身体重等)达到戏剧要求,这本身就值得尊重,他是用命在搏这件事情。演员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完成艺术创作,从简单的化妆、造型到进一步的改变体态和情感投入,面对用生命去表演的人,你不止会鼓掌,还会起立致敬。”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8)

似乎一直与“生命”较劲的扈耀之,做导演时愿意敬畏生命,做演员时愿意以命相博。

导演扈耀VS演员扈耀

如鱼和水不可分,又互为镜像

曾经在电视剧《似水年华》中兼导兼演的扈耀之,此次在《骨语》中坐在监视器后面执掌乾坤的同时也跳进镜头客串一把。对于多年来能够很好的平衡导演和演员双重身份,他表示一方面得益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经历,另一方面也摸索出一套自己对于导演和演员的独到解读。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9)

“导演和演员在艺术创作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像鱼和水,谁都离不开谁。一个好的演员如果不能遇到一个好的导演,那他的创作是零。但是如果一个导演没有一个好演员帮他完成想法,这个导演的创作也是零。”

提及大众眼中“相爱相杀”的导和演两个关系,他说:“我觉得一个好的演员应该有好的导演思维,一个好的导演应该有演员思维。比如最简单的,姜文就是典型。一个好的演员,他有非常好的导演思维。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做导演也好做演员也好都会有惊喜。比如张嘉译的艺术水准和对作品的把握早就具备做导演的能力,他能评判项目的好坏,怎么操作,很多好的剧中张嘉译都是艺术总监,其实他已经跨过了导演的行列,等于一步两个台阶的上去了。”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10)

好导演应该是一面非常光滑的镜子,演员站在他面前马上能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好演员的作用是学会照镜子,要敢于直面镜子中的自我。

诠释过《白鹿原》的田福贤,打造过《骨语》《似水年华》这样的经典剧,扈耀之坚持一个好的艺术创作者要有好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正确的三观便是文化自信本身。

骨语播出时间(专访骨语导演扈耀之)(11)

这个在采访中不时调侃自己“不老”“正年轻”的艺术创作者,对自己还有很多期待:他期待成长为自己欣赏的姜文和张嘉译,也期待与年轻人交手时获得新的养分滋养。

就是这个像田福贤一样不起眼的“会儿”,让我们看到了《骨语》中属于国人自己的精气神,看到了一部剧作背后真正的努力。

转载自:第一制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