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滚滚东流。黄河在山东流经九市,从菏泽东明县入鲁,润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后,大河奔流由东营入海,蜿蜒千里,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

一直以来,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为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沿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保障。

近年来,山东牢记嘱托,坚持用奋斗和实干推进沿黄区域治理和改造,经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当下,黄河沿线俨然已经成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景观地带,切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一起来看黄河之畔绿色生态新画卷)(1)

护大河之洲,引百鸟来栖。山东东营,黄河在这里奔腾入海,泥沙冲刷沉积,形成黄河三角洲。多年来,山东坚持保护为重,先后颁布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条例,印发实施《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详细规划(2014—2020年)》。东营实施生态调水工程,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目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有1630种,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71种(2019年以来新增加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每年有600余万只鸟类在这里繁殖、越冬和迁徙,成为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让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生态系统更健康,规划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这两年,山东努力护好大河之洲。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一起来看黄河之畔绿色生态新画卷)(2)

筑牢黄河生态屏障,守护黄河安澜。菏泽市是黄河流入山东的第一市,黄河滩区也是菏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滩区面积50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4.7万人,约占全省滩区人口的四分之一。菏泽全力打造黄河生态廊道,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建立起严格的沿黄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黄河安澜工程,强化沿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加强黄河及黄河故道沿线交通、农田水利、蓄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筑牢黄河生态屏障,塑造以绿色为本底的沿黄风貌。

守护好一湖碧水,擦亮生态底色。泰安的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京杭运河战略枢纽,也是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东平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生命线,将发展注脚归根于“一湖碧水”。山东下大力气开展东平湖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投资32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新增各类湿地2.6万亩。同时,东平县大力实施了环东平湖生态隔离带建设。改善了区域性小气候,阻隔了污水和垃圾入湖,全力守护好一湖碧水,进一步擦亮东平的生态底色。

打造河美水秀、城河一体的生态长廊。黄河在滨州是一条“生态之河”。滨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系统治理,综合整治,坚决守牢黄河生态“底色”。2008年以来,滨州连续十年开展“林水会战”,目前正在推进第二个十年绿化行动,新增造林面积200万亩,完成各类水利工程7100多项,林木覆盖率达到31.8%,滨州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同时,以黄河为轴线,规划建设黄河中央生态公园,全面打造河美水秀、城河一体的生态长廊。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一起来看黄河之畔绿色生态新画卷)(3)

美哉,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德州市齐河县先后开展了绿色通道、大地林网、围村林、黄河防护林四大生态林建设工程,围绕水系、道路两侧植树造林,每年新增绿化面积4万亩以上。其中,在主城区东部建设了万亩生态防护林,栽植黑松、雪松、银杏等树种近100万株,绿化面积达1.3万亩,每年涵养水源39万方,吸收二氧化碳300万吨,产生氧气1600吨,打造城市“绿肺”。在1.5万亩的齐河黄河湿地,绿色植物生长得郁郁葱葱,远方不时有黑天鹅、白鹳等野生鸟类在湖边栖息。这里是以济齐湿地一体化为契机,共同打造的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据统计,这里种植乔灌木7万株、地被植物173万平方米、水生植物数百亩,黑天鹅、东方白鹳、灰鹤、白额雁等11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实现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多重效果。

打造独具山水泉城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风貌带。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着力加快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打造独具山水泉城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风貌带,大力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围绕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济南着力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打造独具山水泉城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风貌带,并实施黄河堤防绿化提升工程;围绕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济南统筹保护黄河济南段的水系、岸线、湿地等自然资源,加强黄河和小清河、大汶河、徒骇河等10多条重点河道治理,高标准修复济西、玫瑰湖、白云湖等20多处湿地,着力提高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河流水系生态环境。

万里黄河,东流入海。如今,一幅绿色生态新画卷已在黄河之畔、齐鲁大地铺陈开来。放眼黄河两岸,奔流千年的母亲河因生态保护而愈加壮美开阔,因高质量发展而焕发勃勃生机。(文/靖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