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呀个呸的”,别紧张,今天老冯不是要骂人,是要说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头禅,还记得徐峥的经典电视剧《李卫当官》吗?作为消遣,老冯是非常喜欢这部电视剧的。里面的主角就是今天咱们要说的主角——李卫。

为官者上正其品下正其行(得官不正身正而终)(1)

徐峥把李卫的“流氓气”刻画的入木三分

举家乞丐,从山东兖州一路乞讨到北京,入了雍亲王府做了包衣奴才,在雍正帝即位后,李卫得到重用,先后任扬州知府、江宁织造、西北行营军前襄办、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要职,这就是大家所认为的李卫的人生轨迹。可是今天老冯要说的是,电视剧里,基本都演错了!

为官者上正其品下正其行(得官不正身正而终)(2)

真实的李卫画像

首先我们先看李卫的出身。《清史稿》中对李卫的出身有一句话描写:“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入赀为员外郎。”也就是说,李卫的员外郎是通过捐官得来的!清代员外郎的是正五品官员,老冯查了查资料,正五品官员在康熙末年的捐官价格是2073两,折成人民币大约是25万左右。这样一个随随便便拿出20多万捐官的人怎么能是乞丐呢?还有电视剧当中提到的包衣奴才。李卫绝无可能,雍正帝即位前为雍亲王,按旗籍来说,雍亲王属于正黄旗,是满洲上三旗之一,八旗制度的规定中,上三旗的包衣奴才只能是旗人,换句话说,李卫连给雍正做包衣的资格都没有。

为官者上正其品下正其行(得官不正身正而终)(3)

《雍正王朝》中的李卫

不是科甲正途出身,这样的捐官一般来说在官场是被那些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所看轻的,那李卫是怎么平步青云,做的比大多数科甲出身的官员还好的呢?我认为李卫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江湖气,他没有官场当中那种蝇营狗苟、虚伪谄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因为看不惯廉亲王贪污受贿灰色收入,曾经在户部柜子上写上了“廉亲王盈余”五个字,让胤祀非常难堪,最终放弃了灰色收入。正因为这种不畏权贵的性格,让康熙、雍正两代帝王刮目相看。康熙末年他便以员外郎升任郎中(地位仅次于侍郎).。

为官者上正其品下正其行(得官不正身正而终)(4)

影视剧中不畏权贵的李卫

到了雍正年间,李卫迎来了自己官场生涯的巅峰。从云南盐驿道、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等。一步一步地从一个微末小吏做到了治理一方的封疆大吏,此时李卫仅仅38岁。雍正帝对他的器重真的到了比某些满族大臣还要器重的地步,李卫与田文镜、鄂尔泰年羹尧并称雍正四大宠臣。

乾隆即位后,对李卫也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乾隆对这个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封疆大吏喜欢异常,他比较喜欢这个做事不管不顾,一心为百姓的大臣。李卫在乾隆朝依然故我,不断地弹劾大臣,甚至亲王。两代帝王对于一个没有科举出身的人如此器重,说明了魄力,也说明了李卫的能力。

乾隆三年,五十一岁的李卫,在任上去世,乾隆追谥“敏达”,电视剧《李卫辞官》中的景象并没有发生。清廷以总督礼厚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