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一类方,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川芎茶散方剂的功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川芎茶散方剂的功效(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类方)

川芎茶散方剂的功效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一类方

主证分析

外感风邪头痛。

是代表性方剂,也是常用方。

外风头痛

风邪循经上犯→阻遏清阳,气血逆乱→头痛、目眩

伴见表证→恶风发热,脉浮

川芎茶调散历来对它治疗头痛这个功效来说,非常统一。其争论主要集中在是外风头痛,这个为主,能不能治疗内风头痛?也就是说治疗头痛的一个范围。过去医家讨论当中,根据他们临床实践的体会,有些分歧。我们首先从外风头痛角度来分析,这个方主治证候的病机。运用当中再考虑它可以治疗多种头痛。现在川芎茶调散临床上可以用于外风,比如说,感冒以头痛为主的,表证较轻的,这是一个常用方。从用药的组成,它是一个偏温为主的。药物性味辛温为主。所以相对用于外感偏风寒头痛,这是它的基本证治。用于像类似风热这类头痛,川芎茶调散经过加减变化,也是可以使用的。现在用除了外风头痛以外,也常用于比如神经血管性头痛,偏头痛也可以使用。和古代医家看法也有接近的地方。

外风头痛,外邪属风,风邪循经上犯,“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这样阻遏上部的清阳,头部的清阳之气,气血逆乱,头部气血逆乱就造成头痛、目眩这些表现。由于风为外邪,所以出现恶风发热,脉浮这类兼见的表证。从主治外风头痛来看,可能有同学要问,这带有一种解表剂的特点。历来在分类方面,也有这样的不同,有的放在祛风止痛,治头痛。也有放在解表剂里面,那比如《医方集解》《成方切用》都是放在解表剂里面。我们各版教材基本上是放在治风剂的。很多参考书也有放在解表剂里面,这个应该怎么看呢?川芎茶调散方名叫川芎茶调散,那是制定这个方的作者来看,把它立足于川芎为治头痛之要药。川芎又是祛风止痛,辛温能升散,所以它主治集中在头痛上,特别是外风头痛,所以放在治风剂,主治以头痛为核心是比较适合的。

另一方面,在临床使用当中,对川芎茶调散它主证部分不是强调外邪,并不强调外邪。所以实际运用当中,现在国内常用的一个新药,太极通天液,基本组方就是川芎茶调散,调整用量而已。它既可以用于外感风邪头痛,也常用于经过使用一些年了,扩大治疗范围。也可以用于偏正头痛。特别现代医学讲的,神经血管性头痛,偏头痛了,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根据这些情况,放在治风剂比较恰当。

功用

疏风止痛。(外风头痛为主,既有外来风邪,又造成头部气血逆乱)

方解

川芎

活血行气止痛

薄荷

清利头目,制约辛温药物

荆芥

清利头目

羌活

辛散祛风,止头痛

分经论治

白芷

细辛

防风

使

甘草

调和药性

茶清

清利头目,引热下行,调节方中药物的寒热偏性

如果外来风邪偏风寒的话,过去有很多方书,还有一些医家包括现代的秦伯未,这些医家认为羌活、白芷,可以做君药。或者有的羌活、白芷联合做君药。也有些医书里把薄荷、荆芥做君药。认为薄荷量最大。所以这个不统一。但因主证以头痛为核心,风邪引起。那应该川芎做君药。这个多一些,方名又是川芎茶调散,川芎活血行气止痛,针对风邪引起头部气血逆乱来说,川芎做君药,也有它的道理。对于主病主症比较适合。

臣药是薄荷、荆芥,薄荷在方中用量很大。为什么用量大呢?全方偏温,薄荷一个能够清利头目,一个能制约大队的辛温药物,使它们不至于辛散太过,从现在临床使用来看,人们现在用于风寒、风热,甚至包括内伤头痛也使用。那特点就把薄荷量增大,它自身能清利头目,又能制约其它的温燥药,使全方接近于寒热平衡。现在有利用这个方为基础方的一些中药新药,他这种思路。没有这样改良之前,过去这个新药,如果风寒风热辨证不清,偏风热,或者服用时间长了,或者内伤头痛,用川芎茶调散容易引起温燥,口干舌燥,咽喉痛这类的反应,所以在这一研制过程当中,因为有很多我也参加了,反映出调整薄荷用量,对调整全方的寒热平衡,适合于久服,利用他的一个治头痛的特长,薄荷在其中有这样的意义。所以既使是臣药意义,又是有佐药意义了。荆芥也是常用于清利头目,有较平和的散风作用。它的性味是辛而微温。

羌活、白芷、细辛、防风,都有辛散祛风,以及止头痛的作用。这方中,止头痛力量比较集中,药味多,而且适合于分经论治,主要的一些经脉,涉及到太阳经、阳明经,结合川芎以后,少阳厥阴经,细辛涉及到少阴经,头面主要涉及到一些经脉,都有针对性的药物。所以既有分经论治的特点,而且这些药的止头痛作用都比较突出。所以佐药这一批是增加止痛力量。

使药,服用时用茶清,有的写清茶,《和剂局方》原方上写的是茶清,还是茶水的意思。茶本身可以清利头目,还可以引热下行。可以制约方里温燥之性。通过一定的利水排出这种燥热。实际上也起到调节方中药物的寒热偏性问题。现在在制药当中,量,把这茶做为一味药,而且量都比较大。这是川芎茶调散的一个配伍了。

从这个方用于时间较长,比较顽固的,比如头风这类病,它本身有较强的止头痛作用。又加上川芎和这些祛风药的结合运用,还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个道理。历来这个方就成为治疗外方头痛的首选方。一个代表方。现代治疗范围逐渐扩大了。在运用当中,其中薄荷和茶这两味,是来调节全方寒温偏盛的一个重要组成。自身还能够清利头目。所以灵活调整,应该说除了风寒,也常用于风热头痛。比如菊花、僵蚕结合以后,就成了菊花茶调散。治疗偏于风热类型。

配伍特点

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为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茶清,薄荷),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这也是再利用这个方做新药研究当中,逐渐调整用量摸索出来的经验。

运用

辨证要点

头痛鼻塞(恶风),舌苔薄白,脉浮。(头痛为主,兼有外风特点§,现在有些使用没有外风特点,散风药适当降低)

有一类,根据痛的部位,羌活、细辛、白芷等做为一种引经药。

随证加减

外感风寒明显,减薄荷,加苏叶、生姜(帮助发散风寒);

外感风热,加僵蚕、菊花、蔓荆子(使全方转向辛凉特点)

风湿,加苍朮、蒿本;

头风头痛(疼痛剧烈,反复发作,时间很长),加重川芎(活血通络止痛),酌加桃仁、红花(化瘀),全虫、地龙(通络止痛)。

这一点,顽固头痛,我们治疗当中,往往是喜欢加一点虫类药。

川芎茶调散在有些方书里,并不强调它的外风。往往说它涉及到头风的头痛。头风的头痛一般病程较长,久病入络更加要注意活血通络。

使用注意

气虚、血虚(气血不足),或肝肾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升发太过)引起的头痛眩晕,不宜使用。误用还可以导致肝阳更亢。毕竟它是温燥辛散为主的。现在人们运用的报导里,经过化裁出现很多的加减方,有外邪侧重于偏风热,偏热的方面,可以加疏散风热的药物,另外对顽固性的头风头痛,增加活血通络这一类药,还有些顽固头痛还夹痰,除了疼痛之外,闷胀,闷胀这类夹痰的特点,伴随眩晕,那要增加祛痰,特别风痰这类使用,病程长的,往往像我们说的僵蚕,以及如过偏热,胆星祛痰,偏寒,制南星这类也是结合使用。一般都病程较长了。反复发作的用散风祛痰和通络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