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到了三周年的忌日,家人会举办隆重的悼念仪式,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给已故长者举办三周年的风俗真应该改一改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给已故长者举办三周年的风俗真应该改一改了(给已故长者举办三周年的风俗真应该改一改了)

给已故长者举办三周年的风俗真应该改一改了

人死后,到了三周年的忌日,家人会举办隆重的悼念仪式。

不知道是为了更好的怀念还是为了别的什么。更不知道这样的风俗习惯来自何朝何代?也不知道继承保留了多少,只知道一直在发扬在超越。因为中国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似乎举办的越铺张、越奢华、越别出心裁就越显得后人孝顺,生活越富有,这样的攀比风由来已久。

这风俗似乎只有本地有,出了本县几乎是没有的。当然据说附近县城也有举办十周年的。

好歹是要举办三周年的,否则不但会落不孝的恶名,也会遭受人鄙视,让人瞧不起。

除了被裹挟着外,我想更多是可以借此收受礼金,毕竟通知亲朋好友到场,是要出礼金的。

如果说这都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那么所表现出来的庸俗则不能不令人生厌了。

三周年是围绕吃吃喝喝进行的,穿插的是别的项目。

比如前一天下午,将已故的亲人从坟地请回来。尽管不让燃炮不让烧纸,但多少还是要烧纸的,墓地清扫后摆上贡品。众人手里燃着香。

孙辈捧着用黄纸写成都牌位,坐上轿,晃晃悠悠地抬回来。此名为请已故亲人回家。花轿是解放前的产物了,想不到这里仍沿用着。

儿女嘴里则不停地嘟囔,爹、妈咱回家办三周年,家是哪个家,方位在哪儿,别走错了。

到家了,那牌位端端正正的摆放在方桌上,方桌则安放在灵棚里,方桌两旁除了帮忙接待前来鞠躬磕头的亲朋的人,便是孝子孝孙蜷缩在铺了草席的地上。

到了晚上,有请戏班子唱戏的,有请歌舞团唱歌跳舞的。最近听说有请跳脱衣舞的,只脱的一丝不挂为之。围观的都是村里滞留的老汉。

这三周年有闹女婿一说,起初都是村妇村婆子们闹,后来演变成随便什么人都来闹,似乎不闹不热闹。不闹不能显示水平。

而所谓的闹就是让女婿出钱,起初买些瓜子糖水果,出个百元而已,如今闹的人胃口越来越大。三千、五千的张口要,不出,就追着要,要钱做甚,说是买酒买菜买烟。当然这也要看人下菜碟的。

这不仅让我想起闹洞房,原本热闹的婚礼却演变成借此下流耍流氓了。

这也丰富了纸扎生意,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什么八大件,几大套等等,包括彩电、冰箱、保险柜、银行、汽车应有尽有,据说还有小姐。当然都是纸扎,纸人而已。

彼时的子孙儿女都是傻子,甘愿受这没有文化人的糊弄。好图个心安,仔细询问那“传承人”,要怎样的规矩怎样的办才好,那人则一派胡言,鬼话连篇,不过是为了多糊弄些钱财而已。他不是孔子学生,又没有读过书,也不是巫师之流,能懂什么,不是胡说装神弄鬼又是什么。

坟地上烧这些纸扎时,那痴心儿女便哭喊道,爹呀妈呀,别舍不得花钱啊,随便花。然后看那风吹火堆打旋,于是逢人便讲,收走钱了,向东南方走了。

真是愚昧至极。哎!还有更多庸俗不堪的,不提以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