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母亲来说,我除了关注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帖子也看了不少。
不过因为真人分享帖里的学习方法有“千人千面”的特殊性,所以照搬牛娃方法的弊端也很明显。
比如别人用得溜溜的材料,自家娃就是不爱看一眼;别人的打卡图拿来,我们打卡的痕迹可以永远停留在第一天。
都试过了,自己细想想才回过味来,这种挖空心思去寻找好方法的行为并不科学,有人把它称之为“秘籍型思维”,就是把别人的成功给简化了——人家牛娃就是靠这套书、这套方法才成才的。
其实呢,无论对任何人来说,成功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我们不可能靠某个方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复制别人的成功。
每条成功的路,都是要自己走出来的。
但也并不是说,没有普适性的、好的学习方法。比如下面这些:
1、学习金字塔
虽然研究出这个理论的实验室被人扒出并不靠谱,但从其他科学角度来解读,不少业界人士还是非常认可这个结果的——输出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那么如何输出呢?
一是语言输出:复述和讲题——“老师扮演法”
每次学习完一个知识点,请孩子讲出来。留意孩子卡壳、讲不下去、逻辑没有形成闭环的部分,找到知识漏洞,重新学习。
二是文字输出:记笔记、思维导图
每天记日记,回顾,搭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思维导图:至少是a4纸,横放书写;尽可能超出3种颜色,因为色彩越鲜艳,人脑记忆越好;整个思维导图多用图片。多向自己发问,主动回忆,这样记得更牢。问题如:我学的这个知识点,能用在什么地方?不能用在什么地方?
但这里要注意,如何书写、色彩鲜艳这种要求都是次要的,最主要是要调动大脑、调动思维,千万别被形式上的东西所蒙蔽,做出来最漂亮的思维导图不是目的,梳理自己的思路才是重点。
三是体验输出:通过完全参与活动来主动学习
比如夏令营和项目式学习。
2、记忆策略
提取策略——朗读三遍,没太熟的时候就强制自己背诵,感觉累,这就是大脑在主动提取信息;复习知识点的时候使用,先回忆,再看;每晚睡觉前抽出5-10分钟进行提取练习。长此以往,记忆效果会好很多。
分散记忆——每天记忆一点点,比一次记很多要记得牢。
3、脉冲策略
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时间和精力冲击某个学科或章节、版块,争取短期内获得突破。但这种学习方法比较适用于数学、物理等逻辑性强的学科,而像英语、语文这种侧重平时积累的学科就不适合。
4、做练习题的策略
新学习了一个知识点,可以按照下列顺序来做练习:
排序(从简单题到难题)
单一重复(简单题做10道,做熟练了再进阶)
知识定位(这个问题出现在哪里)
结构化练习法(归类练习)
分层处理(一眼看出题目是否会,着重练习不会的)
5、睡眠和运动
睡眠和运动都非常重要,晚上不要牺牲睡眠的时间去刷题,得不偿失。课间不要放弃运动去多做两道题,效率大减。
适合学生的运动:跳绳、慢跑和平板支撑。
太累的时候休息10-15分钟,可以提升对之前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
愿我们的娃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点燃小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