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班级座位按身高分合理吗(座位和成绩关系有多大)(1)

学校里,经常会上演“抢座”大戏!

聪明的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明里暗里跟老师“套近乎”,只为给孩子谋一个“好位置”。

有托口“视力不好”的:

家里孩子视力不好,坐在侧面或者后排看不清,老师能不能照顾照顾,让他坐在前面?

有发愁“爱走神”的:

老师,我家孩子从小就爱走神,您把他放您跟前,您多盯着点,他肯定不敢走神!

甚至“过敏体质”的:

老师,我们家从小就是过敏体质,空气、粉尘都过敏,不能坐在靠窗的位置,麻烦您给我们往中间排排吧……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不禁让我想起来,一个朋友转发的“黄金座位表”,据说这张表在家长群里都传疯了!

班级座位按身高分合理吗(座位和成绩关系有多大)(2)

在家长眼里,前排中间的位置是一等一的“学霸专区”。只要坐在这儿,孩子的成绩就像坐了火箭一样,不好都难!

班级座位按身高分合理吗(座位和成绩关系有多大)(3)

还有一个版本,清楚勾勒出班级里的“VVIP座位”(见上图),竟然跳过了第1排!

朋友轻描淡写几句话就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第1排的座位早就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了。一来离老师太近,孩子心理压力太大,二来还要经常吃粉笔灰……3、4排就不一样了,看黑板一目了然,还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一举两得!

都说“买楼要看好,金三银四错不了”,没想到这话用在选座位上也特合适。

不过,“黄金座位表”真的这么神吗?

学霸都爱选“黄金座位”

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座位”研究。

510名学生,被要求从同一间教室的110个座位中,选择最心仪的位置。

选择前,学生们被告知,座位之间没有任何差异,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板、清楚地听到讲课内容。

结果,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前排靠中间的位置,集中在2-6排,以3-5排最多。结果和刚刚提到的“黄金座位”基本吻合。

班级座位按身高分合理吗(座位和成绩关系有多大)(4)

他们的理由都集中在“学习”上:

68%的同学就是简单粗暴、凭直觉上的“喜欢”;35%的同学没有选择后排和靠边的位置,因为那里通常比较吵,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21%的同学选择前排靠中间的位置,是因为他们觉得坐在那里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还有1%的同学拒绝第1排,是因为老师的唾液会溅到脸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很多同学同时给出了多个答案,所以统计的百分比之和超出了100%)

这么看来,前排居中的位置,真的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共同的vvip座位啊~

“黄金座位”确实有优势

科学家们发现,“黄金座位”上的孩子真的学习成绩更优秀。

在一个有8排座位的教室中,2-4排的学生成绩要比坐在第1排的高出3%-10%;

从第5排开始先后,成绩逐渐下降;

最后一排的学生成绩,跟第4排相比,降低了10%-20%,可以说是下滑到了冰点。

班级座位按身高分合理吗(座位和成绩关系有多大)(5)

还有研究发现,从黄金座位开始,每向后一排,学生的GPA(平均成绩绩点)就会下降0.1。

要知道GPA满分只有4分,相差0.1已经是很显著的差距了。

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黄金座位”上的孩子,确实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交流。

一堂课中,老师70%的时间都站在讲台的正中央15%的时间处在教室的两侧和后排座位处,还有15%的时间是站在座位与座位之间的过道上

当老师站在讲台上时,交流最多的就是前排居中“黄金”位置上的学生。

班级座位按身高分合理吗(座位和成绩关系有多大)(6)

一项针对53个小学生的研究表明:

处在前排居中位置的学生,跟老师的眼神交流更多,向老师发起提问和回答老师提问的机会也更多;相比之下,中后排的学生,课上主动向老师发起互动较多,得到的老师发起的互动则少的可怜。

而且,这种“活跃区”不仅小学有,初高中和大学都有。

同一排里,哪个座位更好?

很多研究证明,同一排座位中,中间的位置确实要优于两边。因为中间位置的学生,接收视觉和听觉信息的途径更优!

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实验,15个学生坐在同一排左右两侧的座位上,大家同时看向黑板上的文字信息,这些信息分布在黑板的左、右区域。

在规定的5分钟观察时间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分别在白纸上写下黑板上的文字信息。

班级座位按身高分合理吗(座位和成绩关系有多大)(7)

只有4人完全正确;2人经过修改后正确;2人看不清左边的文字信息;2人看不清右边的文字信息;剩下的5人则安全不正确。

对于左右两侧位置上的学生来说,黑板两侧的文字和图形的视角很小,只能看清轮廓,没办法看清细节。

更糟糕的是,课堂上的看和听经常是同步进行的,一旦孩子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看”上面,“听”势必受到影响。

一堂课下来,该看的没看清,要听的没听见,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黄金座位那么少,我们怎么办?

聊了这么多,就一个结论,风靡家长群的“黄金座位”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座位确实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影响的。

老师当然也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很多学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轮换座位”。

比如,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轮换。

比如,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将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改为“小组讨论”座位。

“小组讨论”座位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座位,一般4-6人为一组。这些小组的成立,需要综合考虑孩子们的身高、成绩、性格等多种因素。

另外,为了避免出现“活跃区”固化,可以开展“马拉松提问”。

老师会以一竖排为单位,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依次进行提问,解决了两侧和后排学生获得老师关注较少的问题。

即使不少研究表明,孩子在教室的座位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成绩(暂时还没有看到影响的幅度,估计不会大)。但必须得说,它只是影响孩子成绩众多因素中的一个。

换句话说,我们无法仅仅根据孩子的座位分布去推断他的学习好坏!

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因素,比如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成长型思维模式、坚毅精神等等,发挥着更加显著的影响效应,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

参考文献:

1.https://scholarworks.montana.edu/xmlui/bitstream/handle/1/1419/HammangA0812.pdf

2. https://www.nairaland.com/1386937/does-seat-position-class-affect

3.Seating arrangements that promote positive academic and behavioural outcomes: a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pdf

4.马艳云 《座位对学生课堂之影响》教育与管理 2006.10

5.李艳. 《略论教室中座次安排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探索,2005.6

川妈说说

大学里的座位分区直接反映的是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我当然明白他们的小心思,所以绝不能让他们“得逞”。课堂提问,“最喜欢”出其不意揪VIP休息区、VIP高级娱乐区的孩子。经常安排小组讨论,然后四处溜达,加入讨论。

一直想把国外小班授课的形式引入课堂,希望我们的教室布置也能有所变化。除了“秧田式”,也能有一部分的“小组讨论”教室。

班级座位按身高分合理吗(座位和成绩关系有多大)(8)

就像照片里那样,各种座位的形式都有,圆桌、长方桌、沙发卡座(看不到的另一边)等等。

学生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老师在其中穿梭,每组都能得到老师同样的关注、发生对等的互动。课上的轻松又热烈,效果还好。

所以,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不是想夸大座位与成绩之间的关系,它当然不是影响孩子成绩最重要的因素,甚至都不是重要的因素。按照小川的身高,他100%会一直在VIP高级娱乐区。

而是站在老师的角度说,这是比较容易改变的因素。既然容易,为什么不行动起来,跟老师或学校提议座位轮换或采用小组讨论座位呢?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