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十年 地方经验,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意义?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意义
■教育这十年 地方经验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上海一直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十年来,我们按照党和国家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的育人导向,牢牢抓住新高考改革、新课程实施的契机,不断强化高中教育资源布局和条件保障,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着力探索以人为本、聚焦内涵、特色多样、系统推进的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7月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 1”系列第7场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在分会场介绍了上海普通高中教育十年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20余项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项政策、6个市级配套信息化平台、44门“中国系列”课程、12个学科德育实训基地、6532节“空中课堂”视频示范课、1个“双新”国家级示范区、3所国家级示范校,国家三科统编教材使用100%全覆盖、100%实现高中分层走班和开展生涯教育、全市高中100%建有创新实验室、学生社会实践达标率达99.9%,评估命名17所特色普通高中、11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立32所市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上海普通高中教育十年砥砺奋进,深化育人改革的积极成效。
开启新高考改革,从“育分”回归“育人”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考试评价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上海作为首批试点省市全面开启高考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考试评价“指挥棒”的调整,撬动了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
实施新高考后,综合素质评价成为衡量学生的另一把“尺子”。上海构建了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大板块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依托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在市、区两级设立2083个社会实践基地、87.4万个社会实践岗位,配套开发研究性学习自适应学习平台和第三方课题认证平台,重点强化学生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经历,基本实现“人人有实践、人人有课题”。
获得2020年度“罗德奖学金”后,曹杨第二中学2016届毕业生吴天伊决定选择“中非合作政策”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她说这得益于高中时的社会实践经历。吴天伊高一时和同学们去江苏省苏州市的江村做社会调研,高二时参加了学校的“博雅西部行”社会实践活动,到甘肃会宁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从那时起,她就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做一些相关课题,一发而不可收。
在曹杨二中,每个学生都有近20项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选择。2021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不能组织学生集体离沪,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没有中断:高一年级兵分三路开展“‘情’扫天下”劳动主题实践活动,跟着环卫工人完成清扫路段的全天劳动;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开展“志承百载”研学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变化,传承红色基因。
置身于生活体验场,收获的是触及心灵的成长,激发的是受益终身的志趣。“见识了凌晨3点的大街,结识了善良热情的环卫工人,和他们一起迎接城市的苏醒,这段经历我会铭记一生。”高一(6)班学生钱竹参加社会实践后动情地说。
新高考突破了文理界限,增加了选择性,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特长。为确保高中生能够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的学科组合,上海高中“因校制宜”探索“分层走班”教学组织模式,已100%实现高中走班教学常态化实施、100%确保高中为学生开设生涯课程和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进一步借助基于“全员导师制”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创新,在确保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同步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自主发展。
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列入校本三大核心课程之一,逐步形成了“自主探索、相互激发”的生涯教育理念。高一年级围绕“生涯认知”开设了“生涯规划”通识课、生涯信息辅助测评、大学专业或职业调研、“仰晖讲坛”等启蒙类课程,高二、高三通过课题研究、实践体验、励行研学和大学先修等课程进行生涯体验,遇到问题还可以找导师、学长以及家长志愿者咨询,每名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认识自己,去唤醒内心那份驱动自己不断前行的力量。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93.6%的学生在学习态度、生涯发展方向的选择、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学习意愿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曹杨二中校长周飞告诉记者,高考综合改革以来,学校不断收到来自高校的反馈,通过综合评价招生进入大学的学生展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好的发展潜力。
创建特色高中,从“分层”走向“多元”
“生活就像海洋,我牢记母校‘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的校训精神,遇到困难时,总是会像船工喊号子那般激励自己。”步入大学快一年了,高中母校航海文化教育的基因依然深深地印在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2021届毕业生蔡一霆的身上。
蔡一霆就读的高中曾是一所农村学校,2010年成为上海海事大学附属中学,2011年学校确立“航海文化教育”办学特色,2013年成为浦东新区10所特色高中实验校,2015年成为上海市特色高中创建项目校,2018年成功晋升为上海市特色高中。10年的特色创建之旅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招生人数接近翻倍。
“创建特色高中以来,学校踏上了内涵质量建设的快车道。”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校长马淑颖介绍,学校立足航海人文、航海科技、航海工程、航海军事、航海贸易主题架构了“五育”并举的课程图谱,通过选课走班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同步依托“航海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迭代,以情境模拟、操作体验、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方式,持续驱动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评价方式积极转变。
鲜明的办学特色带动了触点变革,也为学校引来了资源,进而促进了整体办学品质的再提升。近年来,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不仅得到了上海海事大学在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还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上海海事局、海洋局、极地研究所、航海博物馆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合作机制,学校还通过建立“航创”联盟校的形式将特色资源向区域内相关中小学校辐射,形成了群体发展效应。
十年来,上海持续开展特色高中建设,探寻一般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之路,在学校建设规划模型、课程构架、教学方式、建设动力激发和区域推进机制上取得了系列成果。航海、科技、理工、环境、法治、设计、音乐、跨文化交流……至今,上海已评估命名17所市级特色普通高中,培育了90所市、区两级项目学校,带动了全市1/3的高中特色办学,从分层走向分类,普通高中各美其美、多样化发展的地区生态开始显现。
“通过办学特色的彰显,实现校与校之间的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这对于高中多样化办学的深化具有很强的促进意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表示,创建特色高中,对于学校而言,增强了去同质、高品质办学意识,教育活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找到了新的载体和突破口,拓展了推动“五育”融合的视野与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因为能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学校,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得到积极回应,特色学习与生涯规划形成对接,充满内驱力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推进“双新”实施,从“刷题”转向“素养提升”
“查阅资料,了解费孝通先生的个人经历与《乡土中国》的成书背景,思考为什么作者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乡土中国’的概念?”
“你能否用书中‘差序格局’的理论,解释鲁迅的《故乡》中‘我’与‘闰土’关系的前后变化?”
“疫情期间,很多农村、乡镇实行封路封村措施,请运用书中相关章节内容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并思考其利弊。”
……
最近,市西中学高一年级王同学迷上了学校“思维广场”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课程,这门课由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4名教师一起执教,不同学科教师布置的作业给了他不同的思考角度,越学越带劲。
2012年,针对班级授课制环境封闭单一、预设教学、师生思维受限等问题,市西中学开创思维广场,创建空间大小自如、整合教室和图书馆功能、融入信息技术、融合丰富课程资源、保障多样学习方法、半闭合半开放的学习环境,并拓展为从正式到非正式学习的空间连续体。“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来,思维广场成了师生们最喜欢的教室。在这里,跨学科融合式教学成为常态,超越课本知识点的讨论让大家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由书本到课堂,由课堂到生活,从学习阅读方法到提升思维能力,这种跨学科联动学习的效果绝非凭语文学科(语文教师)一己之力能够实现的。”参与跨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徐梦婷说。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本质上就是一次课改,已经超越了课堂。”市西中学分管课程与教学的副校长张芸告诉记者,“双新”实施以来,不少教师思维广场的课时和传统课堂的课时已经达到1∶1,教师们还希望能够再增加。
十年来,上海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始终聚焦内涵建设,通过深化日常教研指导、编制《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和开展发展性督导等举措,不断引导高中学校围绕关键办学要素寻求内涵突破。
在高中“双新”课改实施背景下,上海实现国家统编三科教材使用全覆盖,并全面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推动建设具有学校特色、融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为一体的学校课程图谱,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高中课堂教学品质持续提升。
在宜川中学,学校结合“生命之舟,宜航之川”的办学理念,探索了价值、内容、实践逻辑一体化衔接的“中华书院”课程育人体系,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融通,学科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衔接。记者了解到,学校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共同体中参与决策的不仅有校长、教师和专家,还有学生。学校坚持定期召开例会扎实推进研究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和项目,进行针对性引导,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建设‘中华书院’课程体系,旨在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将德业兼修的自我完善与经邦济世的社会关怀相统一,让知识变得更有意义,让学习更有价值。”宜川中学校长高洁说。
《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09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仲立新 任朝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