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大决战之淮海战役》,这部史诗级的红色影片上映于1991年,讲述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下着手,在1948年11月6日发动了淮海战役的伟大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淮海战役最激烈的几场战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淮海战役最激烈的几场战斗(大决战之淮海战役最惨烈一战)

淮海战役最激烈的几场战斗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大决战之淮海战役》,这部史诗级的红色影片上映于1991年,讲述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下着手,在1948年11月6日发动了淮海战役的伟大故事。

朱德(右一)、刘伯承(中)、邓小平(左一)

淮海战役历史简介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由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在气势磅礴的《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淮海战役爆发伊始,华东野战军及时切断正向徐州收缩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并将其包围在徐东碾庄圩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国攻占了军事重地宿县,切断了徐州刘峙集团的陆上退路。

蒋介石调杜聿明回徐州作战,敌人几路兵团云集逼近徐州,淮海战役形势异常严峻。国共双方统帅斗智斗勇,频频调兵遣将,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黄百韬兵团被歼,杜聿明集团被围困,黄维兵团全歼。蒋介石虽多方设计救援杜聿明集团,但终因军无斗志,终致全军覆灭,具有决定意义的淮海战役大获全胜。

杜聿明(非本片剧照)

而为什么要给大家推荐这部电影呢,因为这部影片较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详细描绘了解放军指挥高明和英勇善战。许多战争场景都有可看可取之处,历史地艺术地把十分复杂的战争用电影的手法进行了诠释,让人们感受到了战争影片独特魅力。

惨烈的大王庄一役

尤其是大王庄一役,1948年十二月九日,中野六纵(时任司令员王近山)和华野七纵(时任纵队司令员成钧)奉命攻击大小王庄。大王庄是敌人核心阵地的南大门,距黄维兵团司令部只有一公里。把守大王庄的是黄维的18军33团,18军(时任军长杨伯涛)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全副美式装备。其33团更是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虎团”,堪称内战爆发以来解放军遇到的最强硬对手之一。

黄维(右一)

当日黄昏,华野七纵20师58团和60团在炮火掩护下首先向大王庄强行攻击,经过激战,攻占大王庄,俘敌副团长以下700余人。敌人随即集中炮火向大王庄实施猛烈的火力反击,并集结了两个团进行疯狂反扑,双方在血腥的搏斗中反复争夺阵地,我军的损失比较严重,被迫从村子里面撤了出来,只有后面的增援部队,固守一个西南角。

见到这样的场景,司令员王近山又派出了一个团的兵力前去进行增援,反反复复的争夺,双方剑拔弩张,杀红了眼。最后华东野战军因为伤亡太大退出战斗,只剩替换上来的59团一部坚守在大王庄西南角。

十二月十日凌晨四时,46团分四路向大王庄反攻,官兵们冲进大王庄后就和敌人拼了刺刀,把敌人再次赶出大王庄。但国民党军并不甘心,重炮轰击后,援兵也一波一波地往上冲,双方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战死者的尸体堆得一层又一层,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兵后来都不愿意再提起这场战斗。

经过残酷的拉锯战,在华野20师60团一营加入战斗后,解放军终于十日傍晚彻底打垮了敌人,夺回大王庄阵地。在这场恶战后,我在敌防御核心征地撕开了一口子,如同一把利刃,直刺黄维兵团的司令部。

守卫小王庄的敌85军23师目睹这场血战后,竟吓得不战而降,可见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

有人认为,大决战三部曲是中国战争电影的巅峰,而淮海战役作为第二部,也是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实力最接近的一次战役,精彩程度不言而喻。大决战系列中最大的几个长镜头气势十足,波澜壮阔,比如黄维的18军行军,或是围歼18兵团。从细节上说,国共双方的将领从镜头上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如粟裕的大将风范,黄百韬的忠诚无畏,杜聿明的无奈,邱清泉的跋扈,都在影片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星火燎原新媒体工作室给大家推荐的红色电影,如果对红色文化感兴趣,一定要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