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

一个武师版的香港影史。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不值得影评”(ID:B_Films),作者向由

身后就是楼外,有7层那样高,跳下去,就是个死。

剧组的人忙到凌晨,在楼底铺上泡沫、纸箱、破棉被,为的是保护演员安全。尽管如此,大批的演员也不敢跳。7楼实在太高了。

导演想要实现的是,一枚炸弹在室内爆炸,气流冲得7个人破窗而出,直坠楼底。这样的画面自然很有冲击力。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

电影《龙的心》七楼炸弹爆破

但爆破师也怂了,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将炸弹引爆,7个人就要破窗坠楼。

“爆破师都对导演说,要不,你来?”元武回忆说,他是当时七名演员之一。

导演是洪金宝,这是1985年上映的电影《龙的心》的拍摄现场。

洪金宝告诉“7人”之一的钱嘉乐说,这场戏保证安全,如果出事的话,唯一的可能是人砸人。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4)

电影《龙的心》海报

7个人当中,钱嘉乐是C位——他在掉下去的7人中间,并且,他要在坠落时砸上一块挡板。这就更危险了。

“得唔得?”(能不能做?)

“得!”(能做!)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5)

电影《龙的心》

特技人从不说“不”——这是特技人的行规。

比起演员这个身份,他们更多地叫自己“特技人”,又或者另一个名字:“武师”。

最近院线正上映的纪录片《龙虎武师》,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6)

《龙虎武师》海报

上世纪的香港动作演员,其搏命精神,世人皆知。

但如果以为,《龙虎武师》只是重弹老调、敷衍情怀,那未免小看了它,也小看了它的导演魏君子。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7)

豆瓣评分8.3,导演是魏君子

魏君子是谁?一个“骨灰级”的港片影迷。

《龙虎武师》的内容,时间跨度40年,粗看是一群武师的光荣与血泪,但是在魏君子调度下,形成了一个武师版的香港影史。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8)

就算用替身,大哥还是大哥

无论多少人还在犹豫,但听到导演一声令下,电影照常开拍。

嘭的一声,炸弹引爆,7名武师应声破窗而落。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9)

7位武师破窗而落

钱嘉乐第一个落地,根据自由落体定律,他应该是第一个跳的。

“还好没事,我还活着”,钱嘉乐回忆说,那是他刚落地时的真心想法。接着,他想起来这是电影,导演没有喊停,他不能动。

钱嘉乐没有动,他仰身望着空中,眼睁睁看到人砸下来。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0)

洪金宝导演讲述《龙的心》爆破拍摄现场

人砸人事件还是发生了。

“咔,救人!”导演喊话,剧组的人一哄而上。

《龙虎武师》播放到这,气氛明显凝重。现在的钱嘉乐已经发福,是个中年大叔模样了,回忆到这,在他双眼中似乎有水光发亮。

曾经的片场,不是“咔,休息”,而是“咔,救人”。现在说是笑谈,往事几多惊惶?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1)

第二代成家班成员杨升说,“究竟是去医院还是去殡仪馆,不知道。”

干这一行太多苦,武师必须迎面而上。

钱嘉乐回忆说,在片场,他见过一个30多岁的大男人在哭,制片的人过去问他,还能不能做?

这个男人一边哭一边说,能做。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2)

《龙虎武师》预告片截图

做武师的当然知道,一个动作,你不会做,别人能做,那你就被淘汰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动作片兴起,冲击国际。在韩剧《请回答1988》的开场就描述过那个时代,那个港片风靡全球的时代。韩剧中的青年们围在桌前,看的就是“小马哥”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同学之间取的外号是张曼玉、王祖贤。当时港星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3)

韩剧《请回答1988》剧中的《英雄本色》片段

从邵氏到李小龙,再到成龙李连杰的时代,香港功夫片红,凭的是什么?

无它,拍戏真拼命。

在那个年代,一个动作是否危险,拍戏的人没有完全把握,他们只能靠经验判断。有的时候还要用武师做“人体试验”,让一个武师试戏、先跳,如果没事,再让明星演员上去跳。

比如《A计划》的名场面,成龙从伦敦大本钟上坠落,就是由一位武师先跳了,成龙再跳。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4)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5)

电影《A计划》中的名场面

电影展示的画面是,成龙抓不住大钟、坠落,穿过两层棚布,砸在地上。落地时,成龙的脸和脖子处先着地,十分危险。

成龙起初并不敢跳,在大本钟上僵持好久,洪金宝过来爆了粗口:“你他妈还跳不跳,一个剧组的人等着你呢!”

无法,成龙只能硬头皮跳。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6)

成龙饰演的电影片段

洪金宝、成龙、刘家良等等,都是动作片中的大哥,但大哥也是该跳就跳。

《龙虎武师》中,元武等人回忆说,洪金宝的戏要求很高,很多武师不愿意来,就算来了,有的动作也推辞不做,每当这时,洪金宝自己上去跳。

大哥跳了,底下小弟莫敢不从。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7)

洪金宝和李小龙

从大哥到小弟,一众电影人的舍命精神,成就了香江传奇。那是个院线主导电影放映的年代,香港动作片走出国去,让外国佬们吃惊——没见有特技,这都怎么拍的?

没见特技,就是真人真景拍的。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8)

江湖已远

“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武师是不受伤的”,这是《龙虎武师》中数十名武师的共同记忆。

《龙的心》拍摄中,钱嘉乐等7人一落地,即刻被送往医院,最长的住院两个月。

但钱嘉乐说,真正最令他难受的,是一次母亲探班时看到他的“惨状”。

那是他在船上拍戏,只是一叶扁舟,孰料发生爆炸,他被冲击出去,热浪扑到面上,紧接着,落入水中。这当然是电影情节。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19)

钱嘉乐在船上拍戏时被炸弹炸到,整个手皮都没有了

但伤害是真实的,他被剧组的人捞起来,脸上一团黑,眉毛被烧光了,恰好这个时候,他的母亲探班看见。钱嘉乐说,他不想再看到母亲那种表情。

然而,受伤就是这个职业的一部分,无可躲避。

“双臂的骨头裂过,腰部残过,两只脚的骨头也断过,这都寻常”,《功夫》中的“包租公”元华说,他感到庆幸的是,自己一次次终究过了关。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0)

元华说自己要是运气不好已经死了好几次了

戏剧生涯中,除片场外,医院是武师们另一个据点。在那时,片场配备急救人员。

元华在一次拍摄中,被要求向后仰身跳跃、呈跌落状,难度在于他要正落入一张桌子的中心,这是一张玻璃面的桌子,元华砸上去,一地狼藉。

又如何?危险也要跳。

跳完直接送医院。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1)

元华饰演的电影片段

武师中过了关的,如元华一样,在老年享受功成名就。那些没过关的,或病,或残,甚至做了亡者,是所谓“无名英雄”。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2)

导演魏君子

这么要命,武师行业又为什么那样繁荣?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钱给得多。

比较知名的一则趣闻中,名角姜大卫之所以出道,是因为大导演张彻费尽心力劝说。在当时,姜大卫做武师,拿的工资比演员多。

演员工资低,是邵氏影业“垄断”时的特色。就算是知名度高的演员如郑佩佩,一个月仍旧2000元左右。而武师去片场工作,有时一天100元,除去休息日,一个月都赚2000多,超过大部分演员。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3)

演员郑佩佩

另一方面,那时候在香港(上世纪70年代),普通人的月收入不过100元出头。

钱给的多了,竞争就激烈,大哥的带头作用日益凸显。

在邵氏制片的时代,电影亲近俗世文化,电影取材于戏曲、说书、野史杂说等,表演形式近于戏院,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久而久之,观众生厌,直到一个人带来变化——

他是李小龙。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4)

李小龙

从李小龙开始,港片武师开始专业化,注重动作设计,强调场景调度。李小龙的开山作《唐山大兄》,上映前圈内没人看好,上映后突破记录,由此风气改变。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5)

《唐山大兄》中的李小龙

李小龙之后,第二代动作片代表人物是洪金宝、成龙、刘家良等,功夫真材实料,动作硬桥硬马。以成龙为首的搏命精神,令港片打入国际。

再接着,袁和平、徐克改良动作片,代表作如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造型潇洒,动作飘逸,又兴起一时潮流。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6)

李连杰扮演的“黄飞鸿”

港片在市场的高潮一浪接一浪,武师们也步入黄金岁月。

他们之间切磋技艺,比的是谁做的动作更难。

元华等人回忆,那个时候,剧组的人都去看午夜场,银幕上的戏拍得好的,观众就鼓掌热烈,拍得坏了,观众直接喊嘘抗议。江湖传闻说,“八爷”袁和平从来不敢去看自己的午夜场。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7)

“八爷”袁和平

但也在这里,武师们学到同行本领,回到剧组就开始研究,怎么做出更高的难度、压别人一头?

香港电影的工业技术不如好莱坞,凡种种艰难都让人上,“武师不会说,这需要什么防护措施,即便有,也有武师是不要的,就怕同行们笑话”,《龙虎武师》中甄子丹说。当然,这个风气几乎是不健康了。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8)

回首向望萧瑟处

一众武师等,烈火烹油有时,“树倒猢狲散”亦有时。他们随港片的起而兴,也随港片的没落而式微。港片衰落已成事实,本文无需赘述。

不妨思考另一个问题:中国内地的电影,为什么没有重见“香江传奇”?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29)

纪录片《百年梦工厂》

内地电影本来有崛起的基础。以武师一行为例,上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刚刚起飞,大多数民众生活拮据,从影,就成为普通人“改命”的路径。

与之相似,内地经济在80年底开始腾飞,多的是想要“改命”的人。横店街头,来来往往的庞大群演就是证明。然而,功夫草根中只出了个王宝强。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0)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中的王宝强

如今,娱乐圈被指文化水平低,难以堪任“文艺从业者”,但事实上,香港电影最火热时,直逼好莱坞大片,其中的从业者也不是个个文化人。

相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1)

甄子丹

《龙虎武师》中钱嘉乐等人回忆,那时在香港,流行的仍是大家族,逼仄的屋村里头,常常是四五个孩子(甚至更多)围在一起顽。稍大的孩子就要分担家用,早早的出社会打拼。

穷苦出身的演员,武师一行自不必说。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甄子丹、李连杰、七小福等(洪金宝、成龙、元彪等)……概在此列。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2)

电影《七小福》

再论资本,香港“区区弹丸之地”,上限有限。

但在邵氏影业垄断时,已经有“东方好莱坞”之称,再到邵氏、嘉禾、新艺城鼎立,接着各大影人设立一众字头,产量井喷,质量胜人。

因为体量的不同,内地资本对影圈的投入,只会多,不会少。

内地电影制作的困局,或许,我们可以从港片的没落中找到一部分原因。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3)

纪录片《百年梦工厂》

《龙虎武师》引用一位从业者的观点说,港片的没落,是在创新枯竭、跟风者多,再加上经济的畸形发展、“地产霸权”等因素的合拢下,渐渐衰微。

上世纪90年代,港星的市场价值被过度挖掘,跨国、跨地区的资本涌入,推高了明星演员的工资。恶性竞争下,出现了“买片花”,与所谓“买楼花”对应,是一种预先付款的制度。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4)

导演王晶

从此,电影制作的经费中,大部分被明星演员抽走。而创新力积弱,导致跟风横行。

上世纪90年代,赌博电影兴起,便一众大大小小“赌神”上场。“古惑仔”火了,便有数不清的电影有黑社会追逐街头……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5)

《古惑仔》片段

市场被过度挖掘,跟风导致影院比烂,资本渐渐收不回成本,于是弃港片、转而“北上”。

这个过程中,具有号召力的演员众星拱月,垄断了观众的注意力,反而让新人难以出头,随之发生人才断层。

至此,市场疲软,后劲不足,除杜琪峰另起山头,周星驰“演而优则导”,延续了一段港片奇迹外,其余只剩下小打小闹。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6)

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功夫》剧照

从中反观内地的电影圈,资本恶性竞争、明星“天价片酬”、对热点一味跟风……如此种种,岂止相似?

以上所说,不过一部分影圈恶疾。在新世纪以来,韩风盛行,又助推一轮“畸形审美”,以青春和潮流一派夺得鳌头。于此,“香江传奇”中的搏命精神更被抽空。

对比今昔,成龙在一次访谈中说:“我们那个时候,我、李连杰、元彪等人,能够火起来,是因为准备了多年、苦了多年,是真有本事的。今天的演员,太幸福了,真的太幸福了”,成龙大哥一边摇头,一边说“太幸福了”。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7)

成龙访谈

此言不虚。

END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8)

票房极其惨淡 看哭了却几乎没票房(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