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刘骜,是汉元帝刘奭的长子,西汉的第九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最好色的皇帝之一,还是好男宠(张放)的皇帝之一,有“断袖”之癖,备受后世诟病。
成帝一生在位26年,荒于政事,沉湎酒色,昏庸无道,任用外戚为官,致使西汉王朝江河日下,岌岌可危,同时也为西汉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他在历史上冠以“荒淫好色”而闻名,是历史上最好色的皇帝之一,终在最宠爱的昭仪赵合德的宫中暴死,时年44岁。成帝暴死之时正值壮年之际,不合乎常理,令人质疑,也为其笼罩了一层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
成帝是在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于昭仪赵合德的宫中暴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其暴死的呢?不妨以史佐证,细琢推敲。
《汉书·外戚传》中记载说成帝一向身体健康强壮,没有什么病。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的一天早晨,成帝准备起床早朝,突然间头晕目眩,手脚无力,不能言语,连衣袜也没穿上,便扑倒在床上,没多久便崩于赵合德的宫中。皇帝暴崩一事,人们都议论纷纷,不明就里。皇太后王政君下诏令王莽与御史、丞相、廷尉一同察问皇帝平时的起居和发病的情况,赵合德惧怕自杀了。老百姓都认为赵合德负有罪责。(明年春,成帝崩。帝素强,无疾病。乡晨,傅裤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民间归罪赵昭仪,皇太后诏大司马莽、丞相大司空曰:“皇帝暴崩,群众讙哗怪之。掖庭令辅等在后庭左右,侍燕迫近,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
《汉书·外戚传》中把成帝暴死一事,都归罪于赵合德,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有可能是隐藏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宫闱秘史。
然而《汉书·元后传》中记载却说成帝即位数年,没有子嗣,身体又常常不舒服(上即位数年,无继嗣,体常不平)。这与《汉书·外戚传》中记载的“成帝一向身体健康强壮,没有什么病”又大相径庭,令人费解,其中必定有某些事情被刻意隐瞒。咱们再根据《汉书·元后传》中“上即位数年,无继嗣,体常不平”的这段记载来推敲:成帝平常身体就不好,有可能是长年累月严重积累下来的某种疾病,最终导致其暴死也不无可能,这只是一种理论性的推断,具体原因却没有相关史料佐证。
在《汉纪·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二十七》与《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对于成帝暴死一事,与《汉书·外戚传》中的记载都大同小异,皆把成帝暴死归罪于赵合德,具体原因仍然不得而知。
除了《汉书·元后传》记载之外,在《汉书·外戚传》、《汉纪·前汉孝成皇帝纪》和《资治通鉴》这三个史料记载中都强调了“帝素强,无疾病”,“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这个问题,由此而知,成帝的这种发病症状很像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急性脑梗塞,只是没有相关史料佐证,也只能这样推断而已。
说到这里,那么到底有没有关于汉代时期的史料记载来探究成帝的死因呢?有。汉代河东都尉伶玄所著的《飞燕外传》,其中详细记载了成帝的死因,有人说它是小说,也有人说它是野史,但是却能够得到大史学家司马光的青睐,将其中的部分内容收录于《资治通鉴》,看来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咱们暂且不管这些,言归正传,先来看看《飞燕外传》中记载的成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飞燕外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记载着成帝的死因:“尝得‘春恤胶’,遗昭仪,昭仪辄进帝,一丸一幸。一夕,昭仪醉,进七丸。帝昏夜拥昭仪,居九成帐,笑吃吃不绝。抵明,帝起御衣,阴精流输不禁,有顷,绝倒。裛衣视帝,余精出涌,霑污被内,须臾帝崩”。
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体意思是说成帝有病不能房事,太医束手无策,遍求奇药,获得“春恤胶”(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壮阳药)给昭仪赵合德,赵合德进献给成帝吃,一丸药可以宠幸一次。一天夜里,赵合德醉酒后,给成帝一次服了七丸,房事甚兴。第二天天亮,成帝阴精外流不止而死。
此外,还有一个成书于北宋的《赵飞燕别传》,其中也记载了成帝的死因,如下:
《赵飞燕别传》是这样记载的:“后帝行步迟涩,气颇惫,不能御昭仪。有方士献大丹,养于火百日乃成。先以瓮贮水,满,即置丹于水中,即沸,又易去,复以新水。如是十日。不沸方可服。帝日服一粒,颇能幸昭仪。帝一夕在太庆殿,昭仪醉进十粒。初夜,绛帐中拥昭仪,帝笑声吃吃不止。及中夜,帝昏昏,知不可,将起坐,或仆或卧。昭仪急起,秉烛视帝,精出如涌泉。有顷,帝崩。太后遣人理昭仪,且急穷帝得疾之端,昭仪乃自缢。”
《赵飞燕别传》与上面的《飞燕外传》中所记载成帝的死因相差无几。《赵飞燕别传》记载的这段话,大体意思是说成帝走路迟钝,精神疲惫,无法行房事。后来有一个道士进献丹丸,每天吃一颗,方可与昭仪赵合德行房事。一天晚上,赵合德醉酒后,给成帝吃了十粒,房事甚兴。可是到了半夜时分,成帝翻来覆去不舒服,赵合德急忙起身,点亮蜡烛,只见成帝阴精外流不止,不久便驾崩了。太后派人向赵合德追问原因,赵合德吓得上吊自杀。
综上所述可知,成帝有可能是死于急性脑梗塞,抑或是服食壮阳丹药而死,到底是哪种原因更接近事实,无法定论,只有等待新的研究史料问世,或者成帝的陵墓延陵开启之日才能真相大白。(陈令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