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高考过去了
然而每年的语文试卷
总是吐槽的“大本营”呀~~~
浙江省语文试卷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
引起了小编的关注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试题及参考答案
里那丝“诡异的光”
哭倒了一片考生
十年寒窗,败给一条草鱼???
:感受到我“诡异的光”了吗?
不过小编也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最害怕在阅读中看到的
就是“中心思想”和“主要意义”
(对这是两条不同的题目)
据说有些标准答案让原文作者都不知所云
“
作家 周国平
我朋友正在上高中的女儿,有一个语文测试的卷子就是我的一篇文章,我还记得那个题目叫做《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她拿那个卷子说,周叔叔你做做。后来我就按照她的题目做下来,做下来以后,她按照标准答案来给我打分,69分,勉强及格。她当时好高兴,她说比她还低,她是70几分。所以我说这个东西非常荒唐的,就是什么那个段落大意、主题思想,某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这个词的用意是什么,作者自己写的时候,他有这些想法吗?而且,哪怕作者自己有他的一个想法,他的想法能够作为标准答案吗?
”
另一个和语文教材“杠上了”的人是郭初阳。他曾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5年前告别体制,与友人共创了自己的教学园地——越读馆。2008年,为了给一份教育杂志撰写专栏,郭初阳偶然拿起小学语文课本,一篇课文引起了他的注意,标题是《我选我》。
《我选我》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前几天, 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今天开班会, 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突然,王宁站起来说:“ 我选我。”大家都愣住了,王宁说:“ 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 爱集体, 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 ,关心集体。”王宁的话刚说完, 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
响起一片掌声。。。
片掌声。。。
声。。。
不知道各位看官
看到这篇课文是什么样的感觉
“
独立语文教师 郭初阳
我和前任的劳动委员是好朋友,所以我就可以做一个劳动委员吗?这显然是不足以来支撑这个观点。第二,原来那个劳动委员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她一样爱劳动关心集体,她只是表了一个姿态,你并没有证明我是否真的有这个能力来爱劳动关心集体。然后结尾就是,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选举就这么简单吗?我们是不是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很多也许他原本就是有权利的人,他做一个形式,他说,哦,好了,我们来选举,结果怎么选呢?我选我大家掌声通过。
”
《读写月报》是成都的一家民间教育杂志,与主编李玉龙长期合作的核心作者,几乎都是各地的一线教师。他们自发成立了“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以网络为平台探讨各种教育问题。
2009年初,“第一线”提交了一份20万余字的研究报告,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被他们概括为“四大缺失”。
第一大缺失
事实的缺失。
研究报告称:“为了增强说服力,教科书在名人身上编派事实,虚构情节,大有无所不用其极之势”。
在人教版这篇课文中,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苦于家里只有几盏油灯,无法进行手术。7岁的爱迪生急中生智,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制造出明亮的光线,让医生顺利完成了手术。它附带提示孩子们:所有有成就的伟人,都有着美好的品德。然而,对于这个聪明的发明,郭初阳深表怀疑, 为了验证故事的真伪,他特意联系了当时正在美国留学的学生何易。
“
留学生 何易:
美国人听完这个故事都觉得很惊讶。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最早有关阑尾炎的记载,是一八八几年。就是1851年之后,而爱迪生是一八四几年出生的。课文里面说,他救妈妈,这个时间就算十几岁好了,也是一八五几年,那个时候阑尾炎手术还没有出现。
”
第二大缺失
经典的缺失。
巴金的名篇《鸟的天堂》入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然而,文学大师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
《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叶开
我问过李晓林老师,他女儿,她根本都不知道。不知道入选了,也没给他稿费。关键是不知道被删改了。
”
第三大缺失
儿童视角的缺失。
报告称:小学教材的编撰者穿了小孩子的衣服,脸蛋涂了宝宝霜,伪装成儿童腔,却在固化孩子的想象,混淆他们的判断力。
《信》
我学会了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和心。替云给云写,愿变成春雨;替树给树写……
“
《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叶开
我特别不能理解这里的非人性的因素。其实很简单,当我们学会认字和写信的时候,首先给谁写信?给妈妈写信,给爸爸写信,给你同班同学写信。如果我们大一点,给情人写信,给爱人写信。那他们给谁写信?云彩给云彩写信,森林给森林写信,弄得跟真的一样。虚假的情感,假大空的那些陈词滥调。
”
第四大缺失
快乐的缺失。
“
独立语文教师 郭初阳
就是很不快乐。孟娇的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头发,母亲妈妈又老了,妈妈好辛苦啊。孙中山的妈妈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一道的给姐姐在那边缠足、绕小脚,缺水孩子的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于水的渴望。你看,开心吗?又是白头发,又是绕小脚,又是缺水,又是生病,怎么生活会这么痛苦呢?
”
《读写月报》的读者大多是一线教师,受众面狭窄。于是,“第一线”将战场转移到互联网。很快,众多家长被吸引过来,天涯BBS里的这个话题,转发率和点击率直线上升。
2009年,“第一线”的研究报告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被冠以醒目的《救救孩子》。民间反响最热烈的时候,“第一线”也曾尝试与相关教材的编写机构取得联系,然而,得到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冷淡。发在人教社论坛上的这个帖子,可算是出版方面的唯一正式回应。
利用阅读给小学生排毒,也是第一线教师共同的建议。一度,“第一线”希望吸引更多的一线语文教师加入会诊的队伍,因为“只有营垒内部的反戈一击,才最有力量”,然而,迄今为止,这个群体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更多细节故事
敬请收看
即将于6月19日-6月23日
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
《纪录大时代》
“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
编辑:伊梵 撕纸小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