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既是秋分日,也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上海松江蟹塘发现,养殖户开始为大闸蟹站好最后一班“岗”,也就是像水稻灌浆一样进行育肥,为品蟹粉丝们舌尖上的幸福做最后“冲刺”。这片近20亩的池塘,是沪上蟹种“江海21”大闸蟹养殖基地之一,按每亩550只的养殖密度,今年这里的产量可达1.2万只。

塘边,上海海洋大学高级工程师王春等专家试捕起一笼。虽然它们个头已不小了,但还未达到黄满膏腴的“巅峰”,预计国庆节前能上市的基本都是二三两的母蟹。由于今年高温日多,秋季节气靠后,王春预计真正品蟹至少到10月23日,也就是霜降节气,距今正好还有一个月,这期间成蟹育肥的“增肥率”可达20%。此后,直至11月中旬左右,都是品蟹佳节。

8月中旬和9月初的大闸蟹有啥不同(品大闸蟹还要再等一个月)(1)

【成蟹阶段良种覆盖率逾七成】

“江海21”是俗称大闸蟹的中华绒螯蟹“大长腿”新品种,由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团队历时10余年选育。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普通中华绒螯蟹相比,16月龄的蟹生长速度提高17.0%以上。

8月中旬和9月初的大闸蟹有啥不同(品大闸蟹还要再等一个月)(2)

在王成辉看来,“江海21”的绿色养殖有12字标准:环境优美、过程清洁、产品绿色。每到一处养殖基地,他总是嘱咐养殖户:不要投鱼药,要利用生态自我净化,采用体系饲料研发配方,结合农家传统饲料。“这样既保证了舌尖上的美味,更守卫了舌尖上的安全。”

8月中旬和9月初的大闸蟹有啥不同(品大闸蟹还要再等一个月)(3)

如今,上海松江、崇明、浦东等地都有“江海21”养殖基地。随着上海市河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第三轮工作深度推进,上海市今年河蟹产业的“江海21”良种覆盖率,在蟹种阶段达到15%左右,在成蟹阶段的覆盖率则达70%以上。

8月中旬和9月初的大闸蟹有啥不同(品大闸蟹还要再等一个月)(4)

事实上,自2016年由农业部发出全国推广公告以来,这个上海蟹的品种已累计在全国16个省市区养殖,年养殖面积约30万亩。丰收节当天,养大闸蟹的湖南洞庭湖流域大通湖区,向王春传递了一个好消息:螃蟹已完成第五次脱壳,每只母蟹的平均规格为185克,每只公蟹的平均规格为242克。

8月中旬和9月初的大闸蟹有啥不同(品大闸蟹还要再等一个月)(5)

【从黄浦江大闸蟹到崇明清水蟹】

上海本地的“江海21”更是占尽天时地利。松江区昆秀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潘雷明掐指算了算,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仅预售卡的销售额已逾百万元。“按照去年的行情,一只约400克即八两的大闸蟹能卖上8000元的好价钱。当时,整片池塘光这40多只高规格成蟹,就卖了30多万元。”

8月中旬和9月初的大闸蟹有啥不同(品大闸蟹还要再等一个月)(6)

原来,松江区10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基于“江海21”品种的大规格生态养殖“松江模式”,它的技术奥秘在于:稀放蟹种、精种水草、立体充氧、优化饵料,打造“黄浦江大闸蟹”品牌。

8月中旬和9月初的大闸蟹有啥不同(品大闸蟹还要再等一个月)(7)

王春透露,今年崇明清水蟹的成蟹养殖面积约6000亩,产量预计可达100万斤。崇明岛因地处长江入海口,在地理、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环境特征。基于“水草 优质饲料”模式养出来的崇明清水蟹体内含有更丰富的风味物质,具有明显的“咸鲜香”特点。

8月中旬和9月初的大闸蟹有啥不同(品大闸蟹还要再等一个月)(8)

目前,从各大闸蟹基地通过现场巡视和蟹塘打样结果来看,今年罕见的高温,基本没有造成对大闸蟹个体规格的不利影响,它们仍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王成辉预测,只需要再强化培育10-15天,母蟹就可以率先被端上老饕们的餐桌。等西风起的时候,公蟹也将“爬”进寻常百姓家。

本文图片和视频:徐瑞哲 摄

来源:作者:徐瑞哲 蔡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