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十米阳光

阳光最金贵的时间,大致是中秋前后至来年的清明谷雨吧。这段日子里,阳光疾速升值为奢侈之物。只是冬至过后,阳光虽也金贵,但天寒地冻,人都出不了门,只能隔着玻璃晒晒,那光照的质感、成色,自然也就差远了。闪过了年,惊蛰之后,一直到桃花盛开,人们走出户外,伸展开四肢,阳光再次金贵,直至炎暑袭来。

中秋过后去哪里(中秋之后阳光开始金贵)(1)

金贵的阳光,倘不去享用,那就太辜负老天的恩赐了。懂得珍惜,从不浪费的老人们,最是知道个中滋味。

中秋过后去哪里(中秋之后阳光开始金贵)(2)

小区里,高楼林立,中间区域很吝啬地留有一块较阔的空地。空地铺着漂亮的石板,也像模像样弄了些假山绿植。一入秋,太阳偏南,斜斜地从高楼之间的空隙射来一方阳光,这时,被阴影笼罩的空地上,便有一条白晃晃的太阳地儿,宽有十米多些,长则无限延伸,至假山绿植墙壁上。先是零零星星几个老人出现在那里。霜降一过,人便多了起来。只要晴天,每天都有十几位老人朝那太阳地儿集聚。他们或坐马扎板凳,或坐轮椅,或干脆就拿块纸箱片广告纸垫在屁股下。他们家长里短谈论些什么,有一搭无一搭的。有的干脆什么也不说,就是仰着脸(也有垂着头),闭着眼,睡去了一般。

中秋过后去哪里(中秋之后阳光开始金贵)(3)

这些个老人们,活像一群吮吸阳光的生物,靠着本能就能附着在阳光中。因为那片阳光不是固定的,它随着地球的运转,也在慢慢移动(但老人们不这样说,老人们都说是太阳在跑)所以他们屁股底下的马扎、板凳、轮椅、纸片,也不约而同地跟着阳光移动。整个移动过程,是那样的自然而悄然,说话没有停,打盹没有停,只是不知不觉间都挪动了位置,远远看去,好像是他们粘贴在了阳光上,阳光带着他们由西侧移到了东侧。很显然,他们已成了阳光的一部分。

中秋过后去哪里(中秋之后阳光开始金贵)(4)

然而,这种情状是极有限的。任凭太阳怎样的威力无比,也穿不透钢筋水泥。阳光终于被三十多层高的楼宇斩断阻挡了,那片阳光骤然变成了阴暗,老人们便无奈地各自散去。每当此刻,我便疑惑,是他们在追逐那十米的阳光,还是无尽的阴影驱赶着他们,直到把他们赶进促狭的鸡笼般的单元楼内?

中秋过后去哪里(中秋之后阳光开始金贵)(5)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明天还会不约而至(期盼明天还是没有雾霾的大晴天)。明天的这个时段,他们定会不时自发地集体挪动位置。他们本能地躲开那讨厌的阴影,尽量多吮吸温暖的光亮,不由得使我看到一个本该早就明白的事实:大凡贪恋阳光的人,一般都已或正在步入老年。年轻人是不在乎这些个不用花钱又取之不尽之物的。年轻人仗着充足过剩的荷尔蒙,宁肯沉湎于手机屏幕、幽暗的歌厅、朦胧的夜色,也不愿把时间耗费在阳光中。直到青春不在,暮年将至,才会意识到自己时日锐减,因此拼命要抓住一切时机吮吸阳光。也是直到力减体衰,骨松筋短,才会猛然发现身体里的钙透支太多,因此急需要这世间最廉价的阳光来补充。

中秋过后去哪里(中秋之后阳光开始金贵)(6)

如此的情景,当然是城市里或城市化所特有的,农村就不一样了。也就是说,同样的阳光,农民与城里人的感受有所不同。

农民珍惜阳光,主要表现在实际的生计上。麦子抽穗饱满以后,他们就盼着日头烈一些,好让麦粒早点成熟;粮食上了场、上了房,就盼着阳光足一些,好把粮食晒透入仓。

最烦愁的事,是收割前或正在晾晒粮食的档口,遇到了连阴天连夜雨。

中秋过后去哪里(中秋之后阳光开始金贵)(7)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期,很多人吃不饱饭,生产队为了社员填饱肚子,大量种植产量高的红薯。人们为了便于储存,都把地里刨出来的红薯洗净,用专门的工具擦成片,于是家家的房顶上、河滩的卵石上、山坡的草地上,到处晾晒着白花花的红薯片。两天的暴晒,水汪汪的红薯片就会干透,开花似的翘起来。然后一片片捡回家,到吃时捣碎磨成面粉,或蒸窝头,或做面条(面条呈褐色,短而碎,特难吃)家里人口多,分红薯多,晒红薯片便也多。倘若红薯片没晒干,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全家老少就得放弃一切正在进行的工作,一齐奔向晾晒红薯片的地方。红薯片抢收到家里后,再次晾开,因此,地上、炕上、灶台上,一切能摆开的平面都晾着红薯片。若连续几天下雨,就不得不在炉火上架起烤床(一种烤尿布的大小如小饭桌的烤具,木制的),一批一批的烤。有时烤不完,红薯片发霉变烂,全家人就得吃那种很难下咽的霉味窝头。每每这个时候,愁得家人便哭,并骂狠心的老天爷,盼着太阳快快出来。

中秋过后去哪里(中秋之后阳光开始金贵)(8)

这些当然都是些特殊情况,一般来说,村里是最不缺少阳光的。庄稼地的地头儿就甭说了,院子里、街里,随便哪里都是阳光普照,人们也成堆成堆地聚在太阳地里闲聊。但与城里不同的是,村里人是为了聚堆而到的太阳地儿,城里人则是为太阳地才聚得堆。若城里人家里有太阳,定不会可怜巴巴下楼去蹭阳光,一定都关起门来自己享用了。

其实,前面说到的十米阳光的小区,以前并不是这样的。十多年前,那还是紧傍城市的大片土地,非常肥沃,一年四季生长各种蔬菜。很多人下地劳作,为了遮蔽阳光,还不忘戴顶草帽。后来,土地被人圈了起来,轰隆隆盖起高楼大厦,那些原本不稀罕阳光的戴草帽人,都住进了高楼,不久,便都贪恋起那十米的阳光来。(水土)

中秋过后去哪里(中秋之后阳光开始金贵)(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