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读书·|写作·|分享|

董先思作品(人生需要有三度)(1)

作者:董先思

生命需要有长度,拉长长度养五生

生命不能少宽度,拓宽宽度尊四礼

生命更追求高度,提升高度重三立

1

人的生命要有长度

生命的长度就是自从我们来到这个美丽的地球之后,我们能在时间上走多远。上个世纪上半叶之前,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和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一个人能健康地走过六十年就很不容易。古人五十岁以前,一般称出生日为“过生日”,五十岁以后才能名正言顺地“祝寿”,六十岁才叫“过大寿”,“七十古稀”,直至终年,这就是一个人的生命长度。

《宁阳县志》有载,春秋时期,孔子去游泰山,途经成之野,遇老者荣启期弹琴高歌。孔子好奇,何也?荣启期答道,天生万物,以人为贵,生而为人,很值得快乐;人分男女,以男为尊,生为男人,更值得快乐;人有寿夭,以寿为福,自己行年九十,更是大的快乐。这就是历史上有趣的荣启期“人生三乐”。从本质上讲,这还是人生命的长度之乐。

人生的长度重养生。支撑一个人走完生命长度的还有人的情感。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所爱的人或事,他们可以是亲人、情人、朋友、师长、偶像,它们也可以是信仰、事业、兴趣、爱好、嗜好。只要这些支撑人的情感链条不完全断裂或缺失,人就会坚强地生活下去,再艰苦、再困难、再孤单,人也不会被击垮。只要有这些情感支撑,人就不会去选择用极端的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宫崎骏在《岁月的童话》中说:“你活得久了,就会发现人生充满惊奇。”生活,并不是预想的那样岁月静好,总会充斥着琐碎繁杂;人生,也并不是顺风顺水,总有猝不及防的意外发生。生命中总有鸡毛蒜皮的烦心事发生,在漫漫人生路上,讲养生的方子多如牛毛。人生何求?我看无非是吃得香、睡得好、有钱花、交益友、读好书,五个方面得一二足矣,得三、四实属大幸。

吃得香。“食者性也”,首当其冲的就是“食”,古人也常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史上最著名吃家莫过于苏东坡,走到哪吃到哪,甚至被贬到偏远的地方,都不忘发明菜肴,依然有滋有味,乐在其中。我们常说被一件事愁得“茶不思饭不想”,反之,吃嘛嘛香,必然心中无大事,吃得好消化好,人身体能量有保障。

睡得好。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寝食难安,高压力的工作让人夜不能寐,大大小小的烦事让人紧张焦虑,睡不好觉。睡眠是一门艺术,它是生命的需要,没有烦恼让你魂牵梦绕,没有人需要你胡思乱想,一夜无梦,万事皆安,一觉醒来,精神饱满。

有钱花。老生常谈,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生活是一饭一蔬,一床一屋,这些都是需要金钱去交换。有钱,才有说话的底气;有钱,才有选择的权力;有钱,生活才更有滋味。

交益友。滚滚红尘,有知己作伴,人生便不再寂寞,从此心灵有寄托,灵魂有依靠,生活快乐美满。正如林徽因说的那样:“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有共鸣看人世间的潮起潮落。只有灵魂相近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内心深藏的美丽。”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读好书。杨绛先生说:“一个人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食品能维持人的躯体,书籍可以健全人的精神。历史使人睿智,诗歌使人俊秀,数学使人缜密,哲学使人独立。人要是不读书,时间久了,就会变得庸俗。正如余秋雨说:“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董先思作品(人生需要有三度)(2)

2

人的生命不能少宽度

生命的宽度就是一个人在漫漫的生命旅途中所能达到的范围,也是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不是简单线性的长度。一个人生命的宽度首先表现在他一生所学习的科学知识,所涉猎的生活范畴。一个人生命的宽度还可以表现在他丰富的阅历和经历的人生。一个人生命的宽度还可以表现在他在这个世界的山谷岛屿和江河湖海所留下的足印,所带去或带来的思想文化。世界上知名的有游遍神州的徐霞客、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这都不能全面描述宽度的内涵。

人生的宽度遵礼数。“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素书》)“礼”是规范全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大到国家、社团的集体活动,小到个人的饮食起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这样,社会生活才能井然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融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以礼待人,会增进彼此之间的融洽。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重别人的人,人们也会尊敬他,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月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菜根谭》)狂风暴雨来临时,连飞禽走兽都会感到惊惧不安,风清月朗的时候,花草树木全都一派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一日没有祥和之气,人类社会更需要祥和之气,才能给人带来乐观的情绪和向上的激情,才能让人生活的有滋有味。

仁者爱人。“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素书》)为人处世,要怀仁爱之心,凡事应对人慈爱优惠、真诚自然、恭俭谦让。如若相亲相爱,就必须具有仁慈乐施的恻隐之心,常存利人利物的奉献之念,胸怀使天下人民、世间万物各遂其愿的伟大志向。《尚书》中所说的:“大禹施行德政,在位期间连鸟兽鱼鳖也不受扰地愉快生存。”《诗经·行苇》借芦苇温柔相依地生长在一起来比喻兄弟亲人之间的体贴关怀。这都是充满仁慈友爱之情的生动表现。

宽恕容人。“近恕笃行,所以接人。”(《素书》)亲近仁爱之道,切实专心力行,这是待人处世之道。凡事应学会宽容,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倘若没有宽容,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仇恨的痛苦中,无论被亏欠者还是亏欠者,都无法逃脱“恨”的钳制。只有宽容,才能让我们不再在刀锋上行走。如果美可以选择,那么一定先选择“宽容”!

乐善施人。“乐莫乐于好善。”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乐于做善事。《孟子》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对亲人的亲爱之心,推之社会,其所实践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真诚。施行善举,必须从内心出发,不图他人回报,真诚表达对他人的关怀之意。民谚有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行善积德,自然福寿平安,修百善自能邀百福。多做好事对心理素质会渐渐造成一种良好的影响,那就是无时无处都能处在一种宁静坦荡的心境中,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足为人。“吉莫吉于知足”,知足是福,若要想一生平安,莫过于知足。孔子称赞其弟子颜回时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能得到如此高的称赞是因为他自感无愧于人,不愧于心,虽然在贫穷的环境中也可以快乐幸福地生活。人生所需,其实甚少,懂得个中道理,人才会知足常乐。但“知足”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进取之余的淡定。

为人应回时顺理,坦荡平易,不可私欲过甚,倾慕心切,贪求过度。贪求过度必然会心神疲困,忧苦累累,难以成功。所谓圣人之道,淡泊无欲。对于身外之物,需任其来去,不萦于心。佛教认为有求皆苦,人的生、老、病、死莫不是因为人们渴求太多而苦难缠身。儒家以无欲则刚,恭谦俭让,对人不求名,对物不求奢,是为君子。道家则崇尚“无欲无求,一身傲骨,两袖清风,遨游人间。” 清儿寡欲,淡泊名利,事能知足心常泰,人生无求品自高。

毛主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也正是中华文化中仍需倡导坚守的。

董先思作品(人生需要有三度)(3)

3

人的生命要追求高度

生命的高度就是一个在浪漫的生命旅途中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还有对自己的认识、思考的提升,也就是生命的品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后来唐代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作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1917年,毛泽东主席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人生的高度靠“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明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质,建立突出的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的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真知灼见,笔之文章,播于当今,教化一方,载之史册,扬于后代。

“先莫先于修德。”(《寿书》)《礼记·大学》中说:“自天子以生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修身之本是修德,道德是否高尚,既关系到自身的人品修养,也关系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事业的成功,品德是做人之本。“外以成物,内以成己,此修德也。”

人生有限,时空无涯;势有不至,运有穷通。所以历史上不管才德超群而终生怀才不遇的高士,如孔子厄于陈蔡,发出“吾道非耶?吾为何如此?”的浩叹;陈搏高卧华山,只赢得一个“睡仙”的雅名。但其道愈高,共德愈远,其行愈清,共莫名也愈为后世所重。所以,只要道德高尚,无论穷与通,都会千古流芳,彪炳史册。

孙中山先生曾讲过:“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的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焦裕禄同志生前担任兰考县委书记,这要在古代只能算个“七品芝麻官”。但他却成为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群众衷心拥戴的人民好公朴。

孔颖达疏:“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南朝梁训刘品思《文心雕龙·章句》:“夫人之言,固字而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针对社会发展的经历提出某种见解或主张,创立学说成为名言,让他人和社会从中受益,为后人传诵。如古人司马迁,就留下重重一笔佳话。

三立之中,立德犹如树干,立功犹如花果,立言就是种子。树干粗壮,自然花果繁茂,良种方能孕育,追求卓越,生生不息,流芳百世。

有人曾说,中国古代历史上能够做到三立的人物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各算一个,曾国藩算半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必定能独领风骚。

我们敬仰古人,不是追求他们的名望,不是羡慕他们的地位,而是学习他们的为人,他们的操守,并以此自励。

人生有多长,没有人知道,人生的宽度永无止境,还可以努力,人生的高度可遇不可求,只能去积累。把生命融入到社会中,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人只要活着,就还有好多的期盼。人生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旅行,唯有活得认真,活出价值,活出品位,才对得起生命的给予。

————

作者:董先思,山东宁阳人,多年在乡镇工作,对农业、农村、农民有较多接触,乡村记忆深刻,对农耕文化有深度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