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法 涵 义 说

文/ 宋凤洲

【内容提要】书法是什么?每个从事书法学习、实践和教育的人,都应该搞清楚。本文以欧阳中石先生1990年授课内容为基本思想,较深入细致地解说了对书法概念的理解。文章把汉字的书写与文字的内容、书写者的素质与学养以及情感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把书法艺术和书写技法联系在一起,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思路宽泛,道理深刻,论说全面。

【关键词】实体、文字意义、意象艺术、文化现象、形体美、情性美

关于书法的涵义,前人有许多说法,但没有统一的定论。有的基于汉字的点画气韵,说它是线条艺术;有的立足于汉字的外形结构,说它是造型艺术或表象艺术;有的偏重于某种审美意识或作者情感,说它是抽象艺术,等等。这些说法,虽然各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够全面,特别是还不能够准确地把握书法的实质和内涵。

欧阳中石先生曾这样说: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以汉字为实体,以文字意义为依托,以书写法则为基准,以笔画(点画)为素材,以笔画的各种结构以及字与字的组合、布白为形式,以书写者品德修养、学问造诣、感情气质、艺术熏陶等相交织为内涵的一门意象艺术。是一种丰富瑰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可以消尽毕生精力而不能穷极的一种深沉幽邃的高雅文明的艺术。" (本人课堂笔记)

这里首先明确了书法艺术的性质,是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进而又揭示了书法是一门容含量大、知识面宽、攀登难度高的文雅优美的艺术。这一论点的提出,使我们对书法的本体特质不仅从形式和内容上,而且从书作和书家的关系上都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翻开中国书法的历史,就可以看到,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围绕着汉字的书写这一中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我国独创的一门学问。没有汉字这个实体,书法艺术就无从谈起。而汉字是由横、竖、撇、捺、点、钩、挑、折(楷书为例)等各种笔画组成的,研究汉字的书写,就要以这些笔画为基本素材,按照汉字的本来面目去进行上下、左右、穿插等各种结构的组合;按照字体形状的长、扁、方、圆以及章法款式的中堂、斗方、扇面、对联和篇幅大小去布白,以实现书家构想的形式需要。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书法作品。

  书法,从广义上讲,包括了汉字的书写方法,也就是汉字的书写规律和法则。它要求汉字的书写必须遵循约定俗成的,诸如点画的形态与写法,结构的布白与笔顺,篇章的款式与布局,以及用笔的方法等。泛指汉字实用书写的技巧方面。

  书法,就狭义而言,则是指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指寄托于文字意义,特别是寄情于汉字书写形式的具有艺术审美和意象描述特色的艺术作品。它着重表现书写者(书法家)的对书写技巧的把握与创造,对汉字点画的形质,结构的神态,章法的气韵的美的塑造。借以展示书写者的人品、学问、情感、艺术素养等。其目的重在对汉字的形体美的艺术创造和对汉字书写情性美的艺术欣赏提供契机。

  其实,汉字的书写艺术和书写方法不可能截然分开。书写方法是书写艺术的基础,是书法艺术和书法作品的重要内容。换句话说,书法艺术是书写方法的优化和升华,书法艺术里包含着书写方法。所谓书法作品是艺术,因为汉字书写不仅可以进行文字交流实用,同时也可以兼用抒情和欣赏,也具有和其它如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门类一样的传情和审美的作用。所谓书法包含书写方法,是因为,书法作品不管如何反映书写者的精神内涵,其实现的手段总要通过书写方法。站在赏析的角度看,书法作品应该是饱含美感情性的艺术"画卷"。而立足于表现手法看,书法作品又应该是充满着优秀书写技法的法书(可供学习效法的书写方法范本)。所以,书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汉字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

书法作品决不局限于空洞的表现形式,而最重要的还是其内涵。随着文人、墨客的积极参与和历史年代的孕育,书法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传统艺术。而其内涵越来越丰富,其艺术品味与追求愈来愈加高深。那歌颂祖国欣欣向荣,描写生活蒸蒸日上,赞扬民族团结进步,鼓舞人民战天斗地、消灭敌人的不朽文辞跃上了书家的作品;那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联语、杂文等成了书家不可缺少的知识和书作经常表现的文学形式;那条屏、对联、中堂、扇面、横幅、长卷等婀娜多姿的章法形式,往往是书家常采用的艺术款式;那"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生动表现;那"担夫争道"、"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巧妙联想;那娴熟的笔情墨韵,……无不是书家人品、情感、学问、审美、追求和功力的真实反映。

正是由于书家本身的这些诸多方面因素的相交织,构成了书家的鲜明的门派特色和个人风格;正是由于书家之间先天聪慧有别,后学造诣相异的实际,使得他们手下的作品面貌不尽相同。或庄严肃穆,或飘逸洒脱,或质朴自然,或雕琢巧妙,或端秀典雅,或奇拙狂怪,等等,表现着某种审美意识或某一艺术意境。所以我们不能不说,一幅比较优秀的书法作品,就是一件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和耐人寻味的艺术瑰宝,会给人带来许多方面的美的享受。我们又不能不说,象这样一种深沉幽邃、高雅文明的艺术,不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唾手可得,而要消尽毕生精力去争取。看来,那些"四岁书法家"、"只要写字就是书法家"和不分拙劣都称"著名书法家"的赞誉是不足信的。而竭尽有生精力还怕不能登峰造极的学书态度,到是每个有志书法实践和研究的同志可取的。


书法中的术语(书法涵)(1)

六尺整中楷《颐和园游记》


书法中的术语(书法涵)(2)

楷书四尺斗方


书法中的术语(书法涵)(3)

榜书四尺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