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体制内的工作人员而言,升职是永恒的话题,在任何时候只要牵扯到干部职务的升迁,总是有众多职员对其进行讨论,体制内职务的升迁永远都是少部分人群,并且还会有着年龄的限制,在这样的前提下,新入职的干部职工对于工作总是异常热情,而年龄比较大的职工则对工作显得比较平淡,那么,对于已经35岁仍然没有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职工,还有必要为升职拼命努力吗?个人认为只要条件允许,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躺平”的心态,具体来说:

体制内不想当领导(在体制内工作35岁没成为领导)(1)

首先,体制内个人职务的提升是能力与机遇共同的结果,而能力的提升和机遇的来临都需要时间的积淀。对于体制内干部的升迁,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硬条件,一般来说,现在的干部提拔虽然以部分领导的意志为主要落脚点,但是,从提拔的结果来看,能够最终被提拔为领导的还是基础能力扎实的干部,否则,一旦该干部的能力有欠缺,即使勉强走上领导岗位,最终也会止步于该岗位,事实上,现在的领导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很多,如果能力不强对于提拔他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体制内不想当领导(在体制内工作35岁没成为领导)(2)

当然,并非所有能力强的干部都被提拔,这个在体制内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干部想要被提拔除了基础能力扎实以外,还需要一定的机遇,而这个才是提拔的关键,但是,机遇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的,有些人靠着前辈的指引,能够较好的抓住机会,而有些人就只能够靠自己创造机会,个人创造机会就需要时间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和拥有一定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个时候,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机会,因此,在35岁时没有走上领导岗位,只要条件允许,那么就应该为升职而努力奋斗。

体制内不想当领导(在体制内工作35岁没成为领导)(3)

其次,对于大部分区县体制内干部来说,想要走上领导岗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体制内区县工作,副科级就是单位的副职领导,虽然看似和科员只差一步,但是中间仍然需要经过多个岗位的锻炼才有机会,而在33岁以前被提拔的,大部分都是在领导秘书岗位上锻炼过的,或者本身就在乡镇工作,因为选调生等政策因素,才被早早提拔为副科级,至于一般的科员,想要在区县被提拔为副科级,年龄也大多集中在33至38岁之间,这就是工作的现实,一般人如果没有天生的机遇,那么就只能靠自己去积累机遇。

体制内不想当领导(在体制内工作35岁没成为领导)(4)

最后,在体制内工作,无论是多大年龄,都不应该有“躺平”的想法。体制内工作,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追求,而且单位本身也会根据干部的年龄,将其调整到合适的岗位,在三十五岁的时候,正是属于个人的黄金职业生涯期,体制内工作经验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这个时候更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努力工作以期获得职务上的晋升,即使是40岁的时候,虽然在职务上晋升机会降低,但是,个人职级上仍然有晋升的机会,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在体制内工作都应该有着为职务晋升而拼搏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