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在唐代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深受官方和民间的重视,尤其是在北方长安等地,中秋的一些风俗十分流行。而中秋赏月更是必不可少的雅事,唐人中有许多吟咏中秋或十五月夜的名篇佳句,而且,中秋还总是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下面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建的一首望月佳作,由于写得太好,深受后世人们的推崇,后二句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从全诗的大意来看,题目中的“十五夜”就是中秋之夜。

王建最著名的一首诗,王建中秋月夜与好友欢聚(1)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经不可考,但我们从现有资料的记载中却能了解到,这是诗人在中秋佳节的夜晚,与好友聚会时,想起了另外一位友人杜郎中,于是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诗。原诗题目下有“时会琴客”的小注,由此可见诗人并不是独自一人。

这首中秋望月思人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中秋月色,后两句写怀人心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寂寥、沉静的望月抒情图,以景起,以情结,想象新奇,有着无穷韵味。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一句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写赏月的周边环境,凝练不失传神。皎皎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犹如铺上了一层白霜,不远处的树林中,聒噪了一天的乌鸦终于消停了下来,进入到了梦乡。

王建最著名的一首诗,王建中秋月夜与好友欢聚(2)

诗人在这里,写中庭月色,只突出“地白”二字,却带给人一种空明、清冷的感觉,犹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极具画面感,另外,诗人写乌鸦栖息在树木中,无疑是听觉而不是视觉,因为乌鸦本就是黑色的,即便月色再明亮,也不可能看到树上的乌鸦,而诗人听不到乌鸦的叫声,自然联想到它们已经栖息了,这种合理的想象,不仅突出了月夜的宁静,也让诗句变得生动起来。

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而且诗人写得非常巧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两层含义。第一,由于秋夜渐冷,露水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树,这是实写,是诗人现实中所见;第二,诗人仰望月亮,看得出神,不觉飞到了那广寒宫中,看到了冷清的露水打湿了月中仙桂,后悔偷灵药的嫦娥,也在无声垂泪,这更增加了一抹寒意,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

王建最著名的一首诗,王建中秋月夜与好友欢聚(3)

你看,在这虚实之中,诗人不仅为我们表现了一个具体的中秋之月、之夜,而且带给人无限美好的联想,而所写的景色,字字不离“望”字,可谓点睛之景。

末二句是诗人感情的抒发,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忽然宕开一笔,从自己望月联想到天下人都在望月,要知道,普天之下,在中秋望月的人何止千万,离乡之人思念家人,家人思念离乡之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诗人以疑问的语气给出,更增加了读者的共鸣之感,诗人的绵绵“秋思”,仿佛已经打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王建最著名的一首诗,王建中秋月夜与好友欢聚(4)

多情自古伤离别,普天下离别之人,有千千万万个,怀人的愁绪更犹如割不完的绵绵春草,让人无限伤感。诗人不知道秋思落在谁家,其实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而是一种写作手法,将秋思之情写得无限感人,越是无理越显得诗人的痴情,因此极具诗歌的含蓄美感。在诗人笔下,那带着秋思的清辉,洒落在了人间的每一个角落中。

王建的这首诗,意境极美,诗人以无比形象的语言和新奇的想象,先渲染了特定的中秋月夜气氛,将读者带入其中,说是“诗中有画”殊不为过,接着诗人再以一个流畅传神的抒情,将思念之情表现的委婉感人之极,当真是情景如画,难怪后世无数读者为之心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