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n95(装备控天王御用)(1)

作为准备第三次征战奥运全满贯的国手林丹,无论技术还是成绩都是万千球迷关注的焦点。当然,使用的球拍也一样——李宁从09年开始赞助国家队到现在,N系列更新换代了三次,而林丹用得最久的,是其御用的一代产品 N90Ⅰ。

虽然超级丹现在以传说中的一亿高价改投Yonex门下,但他曾经的爱拍N90Ⅰ销售依然火爆,势头不减,球迷趋之若鹜。为何如此?下面的测评,与您见个分晓。

林丹n95(装备控天王御用)(2)

外形

N90Ⅰ特有的破风凹槽从拍框9点一直延伸到3点位置,有人说这是为了球线穿插方便而设计,这仅仅是其中一点,还有一点,是能够减少风阻。拍头重所带来的缺点是挥速以及风阻问题,破风凹槽这一设计运用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点,整体涂装设计也是别具匠心。

林丹n95(装备控天王御用)(3)

实战测试

首先N90Ⅰ对于笔者来说再熟悉不过,接触过它所有的版本,虽各有稍许差别,但都是有共同特点,因此这次在我拿到这把拍实测的时候,并没有过多惊喜,当然更没有失望。执拍在手,从拍头传递到手掌心,你会发现它头重,在此之前了解过N90Ⅰ软杆的特点,所以在磅数上控制在较高的 28BLS,平衡点 300。

N90Ⅰ头重中杆弹的优点,你会想到用什么线与其搭配? 没错,就是BG80,高弹的特性,以及较好的耐打性能,笔者一直也是用的这款,在配合其N90Ⅰ的整体特性,实战中,击球感完美的贴合了软杆球拍粘球的特性,每一拍回弹都很快。

得益于李宁中杆科技,中杆变形后,不会像其它品牌球拍那样继续往下摆,而会开始吸收形变,迅速回弹,这也是很多球友喜欢李宁N系列的原因,同时也不会感觉到手柄会震手,这是很多同行品牌球拍做不到的 。

实战测试1:高远球

头重软杆的好处,在N90Ⅰ身上毫无保留的体现了出来,这也是笔者最喜欢它的一个原因,抬肘小臂带动手腕发力,拍面重重的砸在球头上,再加上80线的高弹性,每拍球都特别轻松,当你视角跟着球落地,也许已经出界,这方面也是它讨人喜欢的地方,舒服且不吃力。

实战测试2:平抽挡/杀球

平抽在重头拍面前质量则大打折扣,当然这是一把单打拍,里里外外都是根据林丹要求而设计,但显然设计师意识到了这个缺点,在图纸上给拍头画了一条半弧线,没错,凹槽破风设计,缓解了网前抽球和挡网所带来的尴尬。

如果因为平抽球表现欠佳, 你就对N90Ⅰ感到所望,那你就错了。在笔者用过的球拍里,杀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N90Ⅰ,作为林丹征战奥运会、世锦赛等多项大赛并数次“林李大战”的利器。

林丹n95(装备控天王御用)(4)

杀球方面,N90Ⅰ的优点展露无遗。柔韧的中杆和拍头设计,让它在杀球的碰撞瞬间把下压能力最大化,落点尖,球速快,只要抓住机会,往往一击绝杀,即便接连第二拍,在中杆回头之际,你都能感受到拍面重重的砸在球头上,拍头传递到手掌心,飞行路线也不会出现飘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压不下去的感觉。当然点杀表现也是会让你意外惊喜,球速快、落点精准。

总结

N90作为给天王林丹量身打造的利器,陪林丹征战多年,其优异性能自不必说,这把拍可以说是单打拉吊突击型的典范,将林丹一身绝学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李宁品牌,N90系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在流行细中杆设计,带来更好的弹性反馈,虽然李宁N系列现在弹性已然很好,但笔者相信每位喜欢N90的球友都希望李宁在中杆方面能做得更好。

李宁在2016年也推出了新的中杆科技材料和拍框材料,相信不久的将来,N90系列也会有新的突破,变的越来越好打——对球迷来说,越发激烈的球拍市场竞争意味着可能带来更优质、更有特色和突破性的产品。我们对此抱有非常强烈的期望。

文中部分文图来源于网络

如 有 侵 权 请 联 系 删 除

THE | END

本内容首发于羽毛球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yu-mao-qiu

敬请关注阅读第一手羽毛球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