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宁区在挖掘更多的健身设施、拓展更优质的体育赛事、引进更丰富的产业资源上不遗余力。五年来,围绕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长宁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19.81万平方米(含社会场地和可利用场地)……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川流不息的车辆在新虹桥中心花园旁边的延安高架桥上呼啸而过,而桥下,是另一处充满活力的世界,周边的居民、白领在绿茵草地、篮球场肆意挥洒着汗水。这是长宁区充分利用高架桥下空间打造的运动场所,自建成开放以来,来这里运动健身的人络绎不绝。
类似高架桥下的运动空间在长宁区并不少见,中环桥下的洛克公园、苏州河畔的健身步道......长宁区在有限的公共空间里挖掘健身资源下足了功夫。五年来,长宁区围绕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19.81万平方米(含社会场地和可利用场地)。
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市民球场22片、市民健身房5个、市民健身示范点13个、市民健身步道24条、市民益智健身点414个,五年内对275个健身点位的1938件健身器材实现更新,连续四年被市体育局评为设施建设和管理优秀单位。此外,长宁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展体育培训课程、市区级体育技能配送、市民体质监测,全区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稳步提升。
各级体育赛事精彩呈现
五年间,长宁区不断推进由政府“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多层次的办赛模式,共举办和承办区级以上体育赛事450场,形成了浓厚的全民赛事活动氛围。
区体育局主动承接上海市民运动会、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社区联盟赛);举办第六和第七届长宁区运动会,打造全国桥牌邀请赛、全国桥牌团体赛、全国武术超级联赛、“高飞杯”国际体操联合会蹦床世界杯、上海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上海国际女子10公里精英赛、2021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一批精品赛事;逐步构建“一街(镇)一品”赛事品牌,开展新虹桥中心花园体育周、全民健身月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重大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曾经的长宁区地标建筑——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承载很多长宁人的记忆。五年来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项目稳步推进,2017年正式立项并列入当年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2018年拆除主馆建筑地上部分并通过竣工验收;2019年完成施工招标工作;2020年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开展地下连续墙施工。改造后的上海国际体操中心馆前设置下沉体育休闲广场、室外篮球场、体育雕塑、休憩庭院等用以增加体育休闲、服务的场所,烘托全民健身氛围。
位于虹桥商圈核心区域的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以打造“城市客厅”为目标,以“年轻、时尚、创新、活力”为主题,建成后为一个地上8层、地下3层,集群众体育、青少年科创、社区文化功能三位一体的综合性项目。2017年该项目确定为区十次党代会重点建设项目;2018年完成项目概念性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并完成房屋征收;2019年完成概念性设计方案的深化、确定工作,并完成房屋拆除等工作;2020年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实施地下连续墙施工。
2018、2019年,长宁区连续两年体育设施建设投资位列全市第一。
竞技体育取得新的突破
在竞技体育方面,长宁区积极培养体育人才,取得新突破。第32届东京奥运会长宁区有6名运动员参赛,唐钱婷获得女子游泳4*100米混合接力第四名,宋佳媛获得女子铅球第五名,郭崎琪、刘鑫获得艺术体操团体全能第四名,王欢、张丹奕获得女子水球第八名;第13、14届全运会长宁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共有83人次参赛,共有15人次获得金牌、13人次获得银牌、14人次获得铜牌,为上海和长宁争得荣誉。
“十三五”期间,长宁区各业余训练项目,共向上级运动队输送179名运动员。
体育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围绕体育产业发展,长宁区不断优化区内体育产业营商环境,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中体育机构不断增加,少昊体育、茵特、滔博、艾德韦宣体育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体育用品销售贸易代理商和体育企业落户长宁。五年间,全区体育销量达到5.35亿元,体育公益金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文字/图片:孔建宏
编辑:毕扬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