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20日讯(记者 李高思)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童装产值占全国半壁江山,并由此聚集了35万流动人口,是本地居民的3.5倍。然而,人流汇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种种难题。19日,记者跟随“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走进织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织里矛调中心),探索织里镇在推动改革创新,祛除社会治理顽疾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基层治理示范镇方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1)

织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中国网记者 李高思/摄

织里矛调中心解难“加速度”

织里镇以童装闻名,是“中国童装名镇”,享有“中国童装之都”美誉,现有童装企业1.4万余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又快又好地调处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劳资纠纷等问题,既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要前提,也是织里镇全力打造“美好生活试验区”的重要保障。

“织里矛调中心是‘最多跑一地’改革的基层实践。”吴兴区司法局织里司法所所长王远德告诉记者,该中心实行合署办公,使群众的矛盾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就地化解。

据吴兴区织里镇副镇长何良介绍,织里镇按照1 9 N的模式,把所有矛盾纠纷的一线受理集成平台都放在了综合指挥中心,同时司法、公安、信访等9大部门,全部入驻多元化解中心。

“也不用担心在法律等专业问题上给来访者指了弯路。”何良介绍说,因为在织里矛调中心不远处,就是吴兴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和织里人民法庭织南审判庭,每天都有法官或律师常驻,随问随答。

基层治理示范镇方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2)

来自辽宁的“平安大姐”工作室发起人徐维丽拿出厚厚的工作日志展示给记者。中国网记者 李高思/摄

多元共治化解“千家结”

记者在织里矛调中心的接待窗口边上看到,一字排开的“平安大姐”、“商协会”等各种社会组织工作室,而这些都是该中心快速调处纠纷的好帮手。

在织里镇,矛盾调解必找“平安大姐”。这个特别的工作室为织里架起一座纠纷调解的立交桥,打开了一个个缠绕难解的结。来自17个地区的24名企业老板娘自发组成的“平安大姐”工作室,成为织里镇纠纷调解领域的一张名片。

“这些年我在织里赚了钱,总想着为这片土地做点贡献。”来自辽宁的“平安大姐”工作室发起人徐维丽说。

徐维丽拿出厚厚的工作日志展示给记者看,里面清楚地记录着每一起矛盾纠纷的调解时间、地点、案件类别和调解人等情况,除此之外还记录了“平安大姐”的调解心得。

以新调新,以新助新。“平安大姐”工作室是近年来织里镇政府鼓励社会团体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一个缩影。

基层治理示范镇方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3)

织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工作。中国网记者 李高思/摄

智慧治理筑就“安全网”

针对消防隐患多、治安形势复杂、流动人口管理难等突出问题,织里镇大力实施“智慧织里”项目,为社会治理植入“最强大脑”。

何良介绍,织里镇全力打造“智慧安监”系统,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成功监测预警信息8021条,企业用电隐患同比下降37.9%,电气火灾起数同比下降54.5%。

此外,基层治理实现“智慧安防”。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布局视频监控网络,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构建平安物联网络体系。公安部门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破案数占刑事破案数的60%以上,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3.9%,同比五年前下降57.4%。

流动人口实现“智慧管理”。基于网格化应用系统,及时、高效、准确采集流动人口数据,变被动登记为主动申报、变上门采集为上门核查、变人工录入为自动提取。截至目前,外来人口登记率达90%,安装流动人口物联网系统2212套,安装楼宇实现传统侵财案件零发生。

织里镇的社会治理在经历阵痛后开展创新探索,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高水平治理。“这种‘最多跑一地’就能实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包括嘉兴的周边城市,不断被复制推广。”何良说,希望把这种模式辐射到周边地区,复制到整个长三角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