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对于人类具有普遍考验,智慧能够带来人生的解脱之途。

一般人在考虑抉择与行动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地触及“能够、应该与愿意”这三个焦点。

如果能深入思考,或许可以帮助自己定位人的生意义。

1“能够”越多未必越快乐

“能够”是指一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包括理智、意志、情感的潜能与力量,以及具体从事生活、行动、创作的各种可能性。

现代人的“能够”,几乎到了“无所限制”的地步。

俗谚有云: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句话用在经济富裕的现代社会,自然恰当不过;

再加上自由、开放的社会趋势,更助长了大家的“能够”。

但是,“能够”的范围日趋拓展,却未必是件愉快的事。

因为选择的困难也随之大增。

人既然不能逃避选择,就无法不面对“应该”的问题。


傅佩荣说选择的四个因素(傅佩荣人生这出戏)(1)

2“应该”对应社会与内心

“应该”总是与规范有关,涉及好不好、对不对的评价。

规范的来源有两种,一是社会生活的共同要求,包括法律制度与公序良俗;

二是个人内心的道德观念,就是所谓的良知、良心,由此产生安不安与忍不忍的效应。

如此一来,情况清楚呈现:

我固然“能够”做许多事,但并不表示这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

再进一步,我固然“应该”做许多事,但并不表示这些事都是我“愿意”做的。


傅佩荣说选择的四个因素(傅佩荣人生这出戏)(2)

3愿意、能够与应该的遇合

“愿意”是指主体的自由意志所作的决定,由此造成行动的结果,不论是正面价值或负面价值,都是这个主体所要负责的。

能够做的,未必都是应该做的;应该做的,未必都是愿意做的。

人生之为戏剧,就是透过这三个焦点之间的张力,一幕幕上演。

三者的组合,不外乎以下四种型态。

第一,能够做的,是应该做的,也是愿意做的。

那么,勇敢而快乐地做吧,天下人都会为你喝彩。

第二,能够做的,是不应该做的,也是不愿意做的。

那么,没有问题,千万别做,大家会支持你的。

第三,能够做的,是应该做的,但却是不愿意做的。

那么,很可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没有人可以勉强,原地踏步并不犯法,避世独居至少不会伤害大家。

第四种最麻烦:能够做的,是不应该做的,但却是愿意做的。

这一种最麻烦,却最接近人生真相。

如果一个人不曾经过这一层考验,恐怕无法真正认清自己。

当我做了一件“能够做、不应该做、却愿意做”的事之后,随之而来的,会有以下四种结果:

一是不悔,二是不怨,三是彻悟,四是牺牲或付出高昂的代价。

如果想要逃避这四种结果,又要一意孤行,那就不只是昏念妄动的表现,恐怕已经推卸了自己做为一个人的责任与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