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懿智

徐家花园街位于济南内城外、圩子墙里(外城)西南偶,被称之为“西关” 的地方。按现在的地名说:从杆石桥沿泺源大街向东约300米至人寿保险公司后,沿东院墙拐弯向南至文化西路(圩子墙根),通往泺源大街中段原有向西一块开阔地至窖胡同(已拆迁),在52号向东至上新街,这便是徐家花园(见手绘地图)。

许家井所有在售房源(徐家花园往昔4)(1)

手绘徐家花园简图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徐家花园街上有许多私人手工作坊,现在年轻人已经知道的不多了。回忆如下:

许家井所有在售房源(徐家花园往昔4)(2)

香肥皂作坊——位于徐家花园2号院。

进院后有一条宽约2米的石板路拾阶而上,直达一层平房的屋顶(专业称屋面),屋顶上用石板铺成一个平台,后面是一栋二层楼房,这是一个小形肥皂工厂,在一层平房中用大锅熬制糊状皂液,再用模具扣成一块块香皂,这时很软,需要放到一层顶的石板上,晾晒干就定型,再拿到二层楼内,先包上一层打腊的白纸,再包上印有商标的花纸。花纸是浅蓝底红字“美丽牌”香皂,成品送到国货商场,对外批发。

许家井所有在售房源(徐家花园往昔4)(3)

现在的省人寿保险公司宿舍,原43号院(大约)。

铜烟嘴、铜烟锅作坊——位于43号院内。手工作坊在西屋,以黄铜为原料,在院内翻砂制成铜烟嘴、铜烟锅毛坯,西屋内有大工作台,五、六个工人用大型锉刀,锉削铜毛坯,这种锉刀较为特殊,锉刀长约40厘米,后有木柄,前面还有一米长约40厘米,粗1.5厘米的长杆为导向杆插到工作台对面的圆圈内,帮助导向,工作时工人右手前后推拉锉刀,左手通过一根木棒不停地旋转,烟嘴表面光亮圆整,整个生产过程全手工。

许家井所有在售房源(徐家花园往昔4)(4)

织布作坊——位于徐家花园35号北屋。

采用木制脚踏织布机,生产布幅宽2.5尺原白布。每踏一下,梭子在织机上横跑一次,织上一条经线,左右两只脚反复不停踏织机,左一脚,右一脚,就形成一条条纬线,积少成多,就织成原白布,十分落后,也十分累人。

许家井所有在售房源(徐家花园往昔4)(5)

织袜作坊——位于52号院东邻胡同中。

工人利用手摇织袜机,一圈又一圈织出一条袜筒子,织时要不时调整袜筒粗细,腿肚子处粗一些,脚后根处粗一些,织完后,按需要剪断前头缝合,袜口处双层缝合,套在木制样板上,打上石腊,再用一种内芯有木炭的大熨头熨平,及时石腊熔化在袜子上,显得光亮平整,一双双在袜口处贴上标签,包装后到国货商场批发。

许家井所有在售房源(徐家花园往昔4)(6)

化育小学旧址

琴弦作坊——琴弦的生产原料是丝线,在陈家林(现山东剧院北邻,原化育小学西邻)制做。两个木制门型架子,一个固定,另一个可以前后移动,两个架子相距七、八米,两个架子之间系有多条丝线,丝线的始端系在固定门下横樑上的钩钉上,丝线的尾端,绕过移动支架横樑后下垂,系到一个小铜陀的杆上。工人利用二块木板搓动铜陀,使其旋转上劲,待每条丝线都上劲后,就开始两两拼股,反向搓动丝线使其合股。

经过反复拼股合股的操作,丝线越来越粗、越来越短,这时就要移动可移动支架,直到丝线的股数达到标准,琴弦制做完成。

许家井所有在售房源(徐家花园往昔4)(7)

绳子作坊——木制绳子机,即两个木架子相距七、八米,中间插上麻绳子(一种粗麻线),利用手摇线给绳子上劲,上劲后合股,但多次合股达到所要的粗细度即是绳子。

许家井所有在售房源(徐家花园往昔4)(8)

山楂纸作坊——山楂纸是一种儿童食品。

将山楂从中间切开,把核取出来,掺上一定量淀粉,打成糊状,用刷子刷在玻璃上,晾晒干后揭下来,打捆包装,批发外卖。

许家井所有在售房源(徐家花园往昔4)(9)

水胶作坊——将肉皮和各种碎骨头,用锅熬制成糊状,拉制成片状,厚约0.5厘米,宽约10厘米,长约30厘米,放在铁丝网子上,晾晒干制成木工所用的水胶,粘木俱用。

许家井所有在售房源(徐家花园往昔4)(10)

2009年徐家花园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