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墨客

纪念曾经青涩美好(纪念何以如此珍贵)(1)

▲纪念标志、光耀千秋

何为纪念?所谓纪念,顾名思义,就是记住和怀念之意。纪念是人类特有的怀旧行为。它既是一种追忆活动,又是一种弘扬活动。作为追忆活动,它能穿越历史隧道,窥探以往人们的活动场景,缅怀逝去者、缅怀过往事。作为弘扬活动,它能透视前行道路,展示未来人们的美好愿景,传播人文精神,激发奋斗豪情。

1、纪念的意义不容低估

纪念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不是偶然为之,而是有其必然性的。它对于人类来说,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第一、纪念的生理意义。从生理意义上讲,纪念是人的大脑活动的一种基本形态。人类的大脑有四种基本功能,这就是思维、记忆、存贮、回放。思维具有运动属性,推动影像信息源源不断地生成,为记忆提供来源;记忆具有嵌入属性,把各种影像信息镌刻在大脑里,为存贮提供资源;存贮具有收藏属性,把大脑里的影像信息汇集在“仓库”里保存起来;回放具有释放属性,把大脑里存贮的影像信息输出出来。

在四者关系中,思维是前提,记忆是纽带,存贮是结果,回放是再现,都是大脑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由此可见,只要人的大脑处于正常状态,纪念作为大脑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就不可避免地会反复出现,直到生命的终结。

第二、纪念的社会意义。从社会意义上说,纪念是人类寻找和利用历史影像信息的一种基本方式。人类自形成以来,就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续写自己的历史。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民族、每个组织、每个国家,都毫无例外地参与其中,概莫能外。人类在创造历史的进程中,无时无刻不在生成大量的影像信息。面对浩如烟海的影像信息,人类单靠大脑来记忆和存贮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创造了包括书籍、报刊、绘画、影视、网络在内的许多工具,来记载自己的历史。

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总会形成一些表明阶段性的时代节点,发生一些带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所有这些,都是历史的耀眼光芒,点缀在人类前行的画面中,色彩斑斓,壮丽无比,令人叹为观止,值得后世的人们反复纪念。

为永久纪念中国人民的艰辛奋斗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天安门广场设立一座纪念碑。将其命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碑文,并在纪念碑四周镌刻着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英雄群体的大型雕像。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壮观,巍然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供后人世代敬仰,永志不忘。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毛泽东专门撰写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缅怀了他的丰功伟绩、思想遗产和人格魅力。他站在历史的高度,称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要求我们“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其评价高屋建瓴、精准到位、堪称绝妙、无人可比。

随着个人的成长进步,每一个阶段都有值得纪念的事情。考学参军、入团入党、晋升职务、评定职称、立功受奖、结婚生子,都在纪念之列。随着组织的成长进步,每一个阶段都有值得纪念的事情。组织建立运行、重大成果问世、重要骨干成才、接受上级嘉奖、得到社会认可、达到阶段性目标,也都在纪念之列。

在历史典籍中,纪念性文笔随处可见。所有的回忆录和人物传记,都带有纪念性质。单独就某人生平事迹所撰写的文章,也带有纪念性质。例如,鲁迅先生所撰写的《记念刘和珍君》、萧红先生所撰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是纪念某个人物的代表性著作。在现实生活中,纪念性文章、纪念性活动,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不胜枚举,毋庸赘述。

2、纪念的功能不应忘却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千奇百怪的纪念活动数不胜数。规模有大有小、人数有多有少、内容有繁有简、结果有好有坏。有的纪念活动带来欢笑笑语,有的纪念活动带来悲伤痛苦。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利弊相伴、得失相随的。它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就是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只要是利大于弊、得多于失的事情,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去做。搞纪念活动,就是利大于弊、得多于失的事情,因此,人们乐此不疲、持续不断地搞。经过研究,我们可以把纪念的功能作用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对过往的追忆。纪念是一种追忆活动,把过往的场景、事件、人物再现出来。距离越远(超过百年)的事情,过往的场景越模糊、事件越简略、人物越疏远。必须靠记载工具才可大致追忆、描绘、再现出来。相反,距离越近(百年以内)的事情,过往的场景越清晰、事件越详尽、人物越亲近,依靠人的大脑即可较为完整地追忆、描绘、再现出来。

第二、对人文的弘扬。纪念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从精神层面看,纪念是一种感情的释放。人们在纪念活动中,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有一个爱憎问题:是对真善美的褒扬,还是对假恶丑的鞭挞。在这种场合下,参与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就会流露出来,甚至宣泄出来。从文化层面看,纪念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人们的纪念活动,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会生成一种文化印记:或存留于人们的大脑里,或记载于文库的典籍中,作为文化成果而载入史册。

第三、对成长的激励。纪念是一种激励活动。纪念活动,虽然是针对前人,但必然会激励后者。因为每一次纪念性活动都会在无形中生成一种或大或小的动力,推动个人或组织的成长进步和事业发展。每一篇纪念性文章、每一部纪念性影视剧,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感染阅读者和观赏者,激励人们继承前辈遗志,奋斗他们的未竟使命。纪念作为激励活动,不仅要搞纪念性仪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还要设计和制作精美的纪念品(纪念章、纪念币、纪念邮票),供人们永久收藏。

第四、对前行的憧憬。纪念是一种憧憬活动。所谓憧憬,就是向往之意。向往什么呢?凡正常理智之人,都有向往光明、追求幸福的渴望。有了向往和追求,就有了方向和目标。有了方向和目标,就有了动力和能量。其实,我们纪念过往,并不是停留在过往,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前行的动力和能量充足,就能走得更扎实、更久远。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诞辰日,我们都要搞大型纪念活动。弘扬他们的丰功伟绩、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继承他们的宝贵思想政治遗产,为向更高目标前行积攒后劲,完成他们为之奋斗的遗愿。

纪念二字,通俗易懂,看似很好理解,但暗藏深意,具有相当深刻的内涵。这也是人们之所以珍视纪念性活动、纪念性作品的缘由。纪念是人生题中应有之义,是组织活动的应有之题,是世代相传的成功做法,是载入史册的宝贵财富。对此,我们既不能低估,也不能忽视,更不能忘却。(此文写于2021年6月20日~24日)

【作者声明:此文为本人独创,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