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

静乐县地处晋西北汾河上游,忻州市西南隅。东与忻府区为邻,东南与阳曲县 相衔,南与 古交市、娄烦县毗连,西与岚县 分界,西北与岢岚县相望,北与宁武县接壤。南北长67.5公里,东西宽57.8公里,总面积2036.6平方公里。2018年辖 4镇(鹅城镇、杜家村镇、康家会镇、丰润镇 )、 10乡(堂尔上乡、中庄乡、双路乡、段家寨乡、辛村乡、王村乡、神峪沟乡、娘子神乡、娑婆乡、赤泥洼乡 )、 1个居民办事处、381个行政村、450个自然村,总人口16.02万人。县政府驻鹅城镇。

静乐三山环抱,两水交汇,古有“金鹅泊水,泽布六社”之说,故名“ 鹅城”,是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县城距忻州89公里,距太原81公里,距北京400余公里,地处省城1小时经济圈内。太(原)佳(县)、忻(州)保(德)两条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忻(州)峪(兴县黑峪口村)线、宁(武)白(家滩)线、忻(州)五(台山)线、康(静乐康家会镇)北(阳曲北小店乡)线网络分布。宁(武)静(乐)铁路已投入运营,静(乐)静(娄烦静游镇)铁路开工建设,竣工通车后,南连太(原)兴(县)线,北连北同蒲线(大同至太原)、朔(神池)黄(河北黄骅市)线,是北同蒲线的复线工程。2016年,静乐被评为“一带一路”中国品牌最具影响力城市、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 。2018年提名为全国文明县城。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早在旧石器时代,静乐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禹、夏、商时均为冀州地。春秋时属晋地,战国时属赵地,秦时属太原郡汾阳邑。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始置县,名汾阳,属并州太原郡。东汉末废汾阳县入九原县,立秀容护军于此,为秀容地。三国时属魏并州地太原郡,西晋永嘉元年(307)置三堆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三堆入平寇县,属肆州新兴郡。北齐置三堆戍,属肆州秀容郡。隋开皇三年(583)移岢岚县治于三堆旧城,开皇十八年改岢岚为汾源县,大业四年(608)改为静乐县,属河东楼烦郡。唐武德四年(621)置管州。“县置几经废更矣,其名历代不一,而静乐之名实始于隋大业年间”。至明洪武二年 (1369)改州为县,复称静乐县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58年属忻县专署,1959—1961年9月属晋北专署,1961年10月后复属忻县专署。1983年忻县改忻州,属忻州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忻州撤地设市后,隶属于忻州市至今。

人杰地灵 英雄辈出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

▲李銮宣

李銮宣(1758—1817),字伯宣,号石农,别署散花龛主,静乐县段家寨乡五家庄人。13岁考取秀才,14岁即为补廪生,22岁考中举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及第进士。嘉庆三年(1798),擢升为浙江温处兵备道。嘉庆八年调任云南按察使,因不徇私情遭人诬陷,被流放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嘉庆十四年复出后,历任户部主事、天津兵备道、直隶按察使、广东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等职。嘉庆二十二年秋,当升迁云南巡抚诏书下达时,不幸病卒,享年60岁。他在任期间,清正俭朴,两袖清风,勤政爱民,兴利废弊,造福当地,民众拥戴。著有《坚白石斋诗集》凡16卷,他的诗“清而腴,杰而秀,不为藻采浮声,而志凝声远源”。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

▲高君宇

高君宇 (1896—1925),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号君宇,静乐县峰岭底村人(今属娄烦县)。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山西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党、团组织的创始人。1912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191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19年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高君宇等北大19名学生共同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高君宇被选为书记。11月,高君宇参加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2年1月,高君宇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他被推选为代表。由于日夜奔波,积劳成疾,高君宇不幸于当月5日逝世。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犹如“彗星之迅忽”——仅仅度过29个春秋;但他的一生却是那么壮丽,犹如“闪电之耀亮”——光照祖国的大好河山。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

▲吕调元

吕调元 (1908—1946),字乾初,静乐县鹅城镇西坡崖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北平大学法学系。1936年9月任牺盟会总部组织训练委员会委员,七七事变后任大同县县长,1937年9月任牺盟会总部组织部长兼雁北中心区秘书,1938年调任“青军团”政治部主任。 1939年冬晋西事变爆发。吕调元遵照党的指示,联名发表声明,揭穿顽固派阴谋,并采取应急措施,把革命干部和进步青年转送各抗日根据地。一次在安排几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时,被叛变分子告密,阎锡山以此将吕调元逮捕。入狱后他备受酷刑折磨,但坚贞不屈,吟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监狱是我家,镣铐作玩耍。抛我头颅血,浇开革命花 。” 1946年夏,被阎锡山下令秘密处死,时年38岁。

红色沃土 无私奉献

抗日战争时期,全县先后有1万余名青年奔赴战场,抗击日寇,以赵尚高、武占国等为代表的1000多名热血儿女血洒疆场。为支援前线,静乐人民节衣缩食,出钱出粮,做军鞋,送军粮,运物资,抬担架,积极投身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以李国珍、 李春芳、郭宪书等为代表的 300余名静乐儿女为开辟新区、接管政权,南下、北上、西进,在新区续写了新的篇章。抗美援朝、抗美援挝期间又有40多名静乐同胞为国奉献,牺牲在异国他乡。

1959年,静乐人为修建汾河水库,不计任何回报献出良田3万亩。上万名静乐人投入库区建设,无怨无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又涌现出一批批劳模和才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家乡人民的幸福生活默默奋斗,建功立业。

资源丰富 杂粮飘香

静乐区域性气候差异明显,农作物种植具有明显的小杂粮地域特点。山区以莜麦、胡麻、马铃薯和豆类为主;丘陵区以糜谷、马铃薯、豆类为主;河川区以谷子、玉米、高粱为主,有“小杂粮王国”之誉。

境内盛产的藜麦质优高产,营养丰富,其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都高于普通食物,被称为“粮食之王”。作为中国最大的藜麦种植生产县,静乐彻底改写了其农业生产"广种薄收"的历史。 2013年8月,山西省静乐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藜麦之乡"。2017年, 静乐县农业产业园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杂粮(藜麦)现代农业产业园,藜麦种植被省政府确立为静乐县脱贫主导产业,预计至“十三五”末,其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6)

▲静乐藜麦

以静乐地道杂粮所制作的面食,如莜面栲栳栳、黄米面折饼、羊眼睛豆腐、抿豆面、磨擦擦、软油糕、山药圪瘩子等地方名吃,均为绝味佳肴,飘香万里。特别是源于静乐的山西十大面食之一——莜面栲栳栳,更是风味一绝。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7)

▲莜面栲栳栳

静乐八景 闻名遐迩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8)

▲天柱龙泉

天柱龙泉 位于天柱山半山腰。泉水清澈见底,凉爽沁心,旱不涸、涝不盈、甘而冽、无尽意,人们颂之以“天柱对境启心智,龙泉奇观令神怡”。相传泉中出龙,故名“龙泉”。天柱山因龙泉而名,龙泉因山而灵,山上庙宇轩昂,松柏参天,号称中华北天柱。山内有关帝庙、玉帝庙、真武大帝庙、尔朱荣庙、天柱大将军广场、王母石炕、王母瑶池、连连天池、好汉坡、结义亭、思过崖、赵武灵王古城遗址等景点。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9)

▲岑山文峰塔

文峰凌霄 文峰塔屹立于县城东北的岑山顶上。岑山自古即为静乐教育的发祥地,规模宏大的文庙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明清以来的岑山书院,民国时期的静乐一高,解放以来的静乐师范、静乐三中,相继设立于此。如今,文峰塔在岑山顶凌霄突起,翘首远望,气势宏伟。登文峰塔顶,汾碾河川美景尽收眼底,有文人吟诗称赞:“绿影婆娑景色妍,文峰塔立白云边。风铃伴读吟佳句,雨韵弹琴诵好篇。雁塔题名惊四海,蟾宫折桂裕千年,人人都说岑山美,美在繁星灿烂天。”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0)

▲风神山

神烟风洞 位于汾河西岸的风神山上。风神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烟雨蒙蒙轻风爽气,令人心旷神怡。山风如烟中起、似洞中来。风洞谁人所凿,何人所就无法考证。直至今日,每年三月,有十里八乡村民组织庙会,祭祀风神。有文人这样歌赞:“混沌谁人凿窍开,天风从此应时来。清朝识得神功秘,三月年年设奠杯。”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1)

▲巾岩濑雨

巾岩濑雨 位于县城东北60公里的娑婆乡漫岩村的巾字山上。巾字山高2162米,山上布石如云,状若“巾”字,故名。其山势陡峭,绵亘几十里,突兀巉峻,云雾缭绕,山岩滴水如雨,清洁如莹,空气清新,湿润宜人,人称“巾岩濑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2)

▲悬钟雪景

悬钟神韵 悬钟山位于静乐东部康家会镇悬钟村。山间有一状如倒悬的大石钟,故名悬钟。相传,悬钟山为天将二郎神担山路经此地所遗之“馍头”,其高150米,堪称“天下第一钟”。又传为唐王李世民屯兵之处,在宽敞平坦的“钟”顶上留下了许多生活遗迹,石磨、石碾、石井、石洞、石阶至今保存完好。站在山巅,极目远望,四周奇峰罗列,风光无限,西侧山岩石壁更令人叹为观止,怪石嶙峋,气象万千、神韵十足,规模宏大、场面宽阔。中国地貌专家黄进考察后感叹不已,称其为“悬钟天成,鬼斧神工”。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3)

▲显字佛崖

显字佛崖 位于县境东北堂尔上乡的万华山上,因庙宇无梁而独特,更因山崖峭壁上奇妙的显字崖而出名。万华山海拔2175米,以其奇迹般的自然景观和美妙的人文景观错落变幻呈现出完美迷人的景色。春翠秋红,林荫蔽日,夏日云雾缭绕,如真如幻,仿佛世外桃源,使人赏心悦目。神奇的显字佛崖上工整的楷体“南无阿弥陀佛”晴天无踪,雨后显影。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4)

▲千佛净居

千佛净居 净居寺位于静乐城南15公里的丰润村。净居石窟初凿于北魏,直至唐雕凿完备。古寺地势开阔,山水相映,建筑雄伟,殿宇轩昂,景色优美。现存石窟10孔,由北向南依山体石崖逐个排列,各窟平面近方形,宽2.5米,高1.81米,窟内石佛近千尊皆为佛界人物,体态丰盈、衣着厚重、立姿婀娜、面容慈祥,历经风雨侵蚀、人为损毁,仍不失为全国最具保存价值的石窟艺术之一。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5)

▲太子灵蛇

太子灵蛇 太子寺 坐落在县城西北的辛村乡黄华山上。相传因阿育王太子在此修行涅槃而得名,又因有巨蛇出没而名太子灵蛇寺。始建于金元,扩建于明清。寺庙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群集于簸箕形的山凹中,面向辉河,背靠峭壁,苍松掩隐,翠柏荫蔽。太子殿、玉帝庙、铁佛寺坐落有序;三层大殿、六进院落、七星墁院、配殿、禅堂、僧舍一应俱全;佛尊、神像、浮雕、壁画、匾额样样精致工巧,是静乐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

快速发展 成绩斐然

静乐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2018年集中打造县城移民安置点2个,搬迁深度贫困村31个,涉及贫困人口1167户3206人;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2亿元,培育产业项目674个,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352个。新建村级光伏电站152座,全县光伏电站总规模达到77.4兆瓦;加强生态扶贫,通过林业“五个一批”工程,18374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狠抓消费扶贫,认真落实“五进九销”举措,各类农特产品销售金额累计达到1.4亿元。截至2018年底,全县退出贫困村40个,减少贫困人口10187人。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6)

▲移民小区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7)

▲光伏发电

201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45亿斤,种植藜麦3万亩、中药材2.7万亩、蔬菜2.3万亩、菊芋1.5万亩,特色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新增5.49万亩,认证产品达到19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7个,销售收入达到3.8亿元;发展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236个,建成规模养殖场24个,大畜饲养量达到2.2万头,猪达到5.5万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6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6亿元,同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8.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33元,同比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60元,同比增长9.4%,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中上游水平,其他约束性指标均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李青春)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8)

请往下看,更多精彩等着你!

1中华北天柱——静乐天柱山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静乐剪纸

【3】静乐土豆宴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19)

中华北天柱——静乐天柱山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0)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1)

▲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静乐县城南,汾河、碾河与洋河三河交汇之处,因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封号而得名,与安徽南天柱山并称中华南北两天柱。《晋乘蒐略》中记载:“尔朱荣以七千骑破葛荣百万众。遂王太原,号天柱,至以封号名山。”《方舆纪要》载:“城南一里有天柱山,以后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尝经此山而得名。”《永乐大典》亦载:“后魏尔朱(荣)位天柱大将军,山名庙额皆于此取。”天柱山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庙群庞大,古朴典雅,风景十分优美。山前碾河如带,汾水似锦,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是旅游观光和休闲避暑的胜地。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2)

天柱山地形奇异,形制规整,左拥青龙,右傍白虎,主峰地貌状若仙桃,中峰龙头凸昂,是国内罕见的自然造化的道教名山。山中有玉帝庙、关帝庙、龙王庙、水阁凉亭、石凳仙床等景观。传说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翠,殿阁巍峨,风光秀丽,停留观赏,石凳仙床传为王母石炕。古人登山曾有诗曰:“风日清河柳带烟,峻崛高处出龙泉。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3)

山上赵武灵王建都之地,古城遗址犹存。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赵设都城于晋阳,后迁至河北邯郸。为了开疆拓土,赵武灵王大胆改革,实施胡服骑射以加强军事建设,打败了北方的楼烦、林胡等国。为了防止楼烦、林胡东山再起,也为了阻挡黄河以西的秦国来犯,他便在天柱山修筑城池。时至今日,遗址仍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4)

▲赵武灵王建都遗址

山间泉水清澈见底,相传泉中出龙,故名“天柱龙泉”。其泉甘美凉爽、沁人心脾、不溢不涸。相传青年男女若同饮龙泉水,便永结连理,永不分离,真有“天柱龙泉灵杰地,月影松荫代代凉”之古朴遗风。经现代科学检测,龙泉水是一种含有锶、硒、硅、锌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的矿泉水,特别是锶和硒尤为珍贵。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5)

▲天柱龙泉

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把静乐天柱山视为战略要地,驻兵修城。除尔朱荣曾在此驻兵外,北魏孝文帝下马的下马城、隋炀帝的行宫——天池汾阳宫、赵武灵王的赵王城、唐朝开国战将尉迟恭练兵地——造军等地均距天柱山不远。许多文化名人纷纷慕名而来,唐代诗人李白、宋代丞相张商英、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等都曾来过静乐并留下了许多诗词文赋。(李青春)

张商英过静乐时诗云:

州昔废为邑,邑今兴作州。

废兴随所见,今昔自悠悠。

踊岸夺河势,交川当郡楼。

边民乐耕收,一典意休休。

.

静乐明进士、右都御史王希在贺父母官诗中写道:

天柱山高仰止频,汾源暂托凤池身。

庭芨青草花将满,秫熟秋郊酒自醇。

学海惊人堆锦绣,笔锋花纸雯璘珣。

堪怜下邑多凋瘵,特简贤才庇万民。

.

李銮宣为天柱山玉皇庙撰写楹联:

汾碾舄前流,城廓人烟都入画。

云霞天外绮,山林泉石总怡情。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6)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静乐剪纸

静乐剪纸是静乐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亲手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之花。心灵手巧的静乐人民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有情、有趣地再现了汾河流域的民俗事象和风土人情。静乐剪纸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达200余件,有不少传统精品在美、英、法、韩、日等国家和地区参展,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高度赞誉。2005年5月,静乐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14年11月,静乐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静乐剪纸起始于汉代。千百年来,随着静乐人民的不断创作和发挥,剪纸从形式到内容都在不断改变,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静乐剪纸风格粗犷、独具特色,洋溢着黄土高原的泥土气息,显示着黄河文化的古老文明。其特点是:造型洗炼,形象夸张,风格粗犷,更多地保持着晋西北土、粗、野的原始风格。

静乐剪纸作为山西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主要分为墙花和窗花两大类别。窗花是贴在窗户上的装饰品,图案较小,内容单一。 墙花贴在墙上,是农家过春节必备的装饰品,它不受尺幅限制,内容广泛,有单幅、组花和套花多种形式。其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生活写照《姥爷送外甥》《抿豆面》《四姐挑菜》等;民间传说《八仙》《麒麟送子》等;还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多种题材。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8)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29)

▲静乐窗花的代表作——十二生肖

《姥爷送外甥》是静乐籍中国民间艺术家辛芙英所作,也是静乐剪纸墙花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名作,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在这幅剪纸上,外公坐在车辕上扬鞭赶车,回眸伸手的神情与女儿张臂抱子的动态相映成趣。人物造型生动形象 ,令人久看不厌。

按静乐的习俗,每年的农历六月到七月间,嫁出去的闺女都要回娘家。这段时间,乡村、城镇都会唱戏,十分热闹。出嫁的闺女带上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看戏,一来增加娘家门上的热闹喜气,二来见见儿时的闺蜜伙伴,三来可以解解馋,品尝到母亲精心准备的家味儿饭菜。《姥爷送外甥》剪纸表现的正是这一习俗,生动再现了静乐人于岁时节令中流露出的浓郁亲情。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0)

▲姥爷送外甥

辛芙英创作的《八仙》组图,更是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美誉。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1)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2)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3)

▲八仙(一)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4)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5)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6)

▲八仙(二)

《抿豆面》和《四姐挑菜》是由静乐籍民间艺术家高转英创作,北方民俗跃然纸上。《抿豆面》表现的是母亲在灶台上抿面,女儿在拉风箱,花卉组成的锅台暗示着他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整幅画面形象逼真,是晋西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7)

《四姐妹挑菜》人物情态各异,生动鲜活,四姐妹在挑菜,喜悦和忧伤写在她们的身上,一个小孩无忧无虑地跟在他们的身后玩雀。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8)

静乐剪纸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它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追求,更是一代又一代静乐儿女孕育和滋养的文化硕果。(李青春)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39)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0)

静乐土豆宴

“莜麦饭,山药蛋,庄户人家好茶饭。”不要小看只是土豆, 经过静乐人精心烹饪,一道道美食在此处汇集,一桌鲜美的“土豆盛宴”呈现在面前,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土豆的72变。

1.大烩菜

将烧肉、丸子、土豆、豆角、豆腐、粉条等食材,配入花椒、食盐、姜丝、葱段、辣椒等佐料 烩在一起,熟后即可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1)

2.磨擦擦

将土豆去皮后用铁擦擦(擦山药的工具)擦成末,用包布分别握干数次,然后再将澄下的土豆粉加适量水拌起,握成小团,蒸15分钟后蘸佐料即可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2)

3.磨擦擦河捞

将磨擦擦用河捞床压成河捞,加佐料后食用(调、炒均可)。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3)

4.黑圪蛋蛋(冻土豆)

将土豆在秋天时埋入土里,第二年开春取出,去皮,蒸15分钟后即食。吃起来用静乐话来说就是“又坚又软”,非常好吃。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4)

5.磨擦擦汤

将磨擦擦加适量莜面和(huo)起,切成条条、棱型小块或搓成鱼鱼煮熟后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5)

6.凉叶子

将磨擦擦摊薄烙成饼,切条即可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6)

7.土豆粉面

将土豆磨成粉末,加水冲洗漂白数次,澄成的粉面即为土豆粉面。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7)

8.土豆粉条

粉条分湿粉条与干粉条。土豆淀粉加适量白矾和起,用河捞床压入锅内煮熟,即为湿粉条。干粉条做法同上,晾干后即为干粉条。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8)

9.粉面饺子(又称玻璃饺子、水晶饺子)

将土豆粉和起后擀成皮,包上馅捏成饺子,上锅蒸20分钟后即可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49)

10.囊糕

把蒸熟的土豆反复捣制,直至和糯米年糕一样韧性十足后,浇上佐料即可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0)

11.土豆圪撅

将囊糕加上适量的莜面和起,搓成鱼鱼状蒸15分钟后食用(炒、调均可)。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1)

12.土豆排骨

将土豆去皮与排骨加佐料一起炖熟后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2)

13.土豆牛肉

将土豆去皮与牛肉块加佐料炖熟后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3)

14.烧山药馍馍

囊糕加莜面或白面和起,擀成薄饼烙熟后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4)

15.油炸土豆片

土豆去皮切成薄片,油炸,撒适量孜然、食盐等即可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5)

16.烩黄菜

将土豆切条,用姜、蒜、盐、花椒等佐料翻炒,然后加水适量旺火煮开,加入腌黄菜煮十分钟即成。其特点是色泽白黄,酸腻清香,绵和爽口。有降血压、降血脂、润肠通便等功效。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6)

17.烧土豆

用蒿草放在土豆上,点火烧制5分钟左右,将土豆翻身再烧,待火烧尽,山药呈黑色软硬适中时,刮黑即可食用。搭配大葱食用口感更佳。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7)

18.土豆饼

将囊糕加适量粉面、白面和好,捏成小饼,放入油锅炸制,呈金黄色后捞出,加芝麻等材料即可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8)

19.过油红圪蛋蛋

将囊糕加粉面、白面、莜面、软米面等和好,搅拌均匀团成小球状,放入油锅炸制而成,出锅后浇汁即可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59)

20.生铁撩

囊糕加适量莜面和好,擀片切条,蒸10分钟左右,蘸佐料即可食用。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60)

(李青春)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61)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62)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63)

山西藜麦之乡(山西静乐)(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