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笔谈③(二十大精神笔谈③)(1)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明确宣示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二十大精神笔谈③(二十大精神笔谈③)(2)

  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与韦伯比较、西方马克思主义。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发表30余篇论文,并被《新华文摘》等转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完整、准确、全面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

  人民至上是根本的价值导向,显示党的创新理论最鲜明的底色。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脱离人民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的,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所思想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自信自立是内在的精神特质,表征新时代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无论是刻舟求剑、封闭僵化,还是生搬硬套、食洋不化最后都会走进死胡同。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守正创新是鲜明的理论品格,是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着力点。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僵化的和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和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守正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创新就是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在改革中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不断博采众长。守正创新就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问题导向是源头活水,提供指导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难题的方法和路径。毛泽东同志说:“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算实际的理论家”。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学术研究是对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和思想劳作,总是深深地凝聚和映射着一个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问题导向意味着既要善于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更要善于从社会生活实践中提炼出问题,必须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跳出学术冷落现实的误区。

  系统观念是基本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对唯物辩证法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关键。邓小平同志说:“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系统观念以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原理,是综合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的基础。学习掌握系统观念,就必须坚持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分析整体与部分、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等基本范畴,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机遇与挑战、目标与手段等辩证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胸怀天下是特有的大视野大境界,体现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胸襟和气魄。随着现代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我们要研究借鉴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自然观、矛盾观、发展观、实践观等方面作出原创性贡献,通过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形成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在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去认识、评价、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工具,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的“伟大的认识工具”,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促使我们更全面地反映现实,更深层地透视现实,更合理地指导实践。学习这一重要思想,既要系统掌握主要内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更要在实践中对其加以灵活地运用,使之成为“观大势、谋大局、干大事”的“看家本领”。我们要更好地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资料整理及研究”(21&ZD047)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