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中国各地的婚俗和仪式礼数都挺有讲究,也有所差异。
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对很多婚俗、仪式礼数不甚了解,
都是长辈怎么教怎么做。
也有不乏有很多新人们早已准备简化“规矩”,新事新办。
今天小编就聊聊咱南通这边的婚礼习俗,
让准备结婚的新人们对老"规矩"有个基本的了解。
以下这些南通老传统婚俗,有些仍沿袭至今。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发草帖
媒人是旧时男女缔结姻缘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无媒难成婚”,在当时人们思想上固定俗成的定律。
就是乡间的订婚,吉日上午男方请媒人和一至亲,挑上箩担,备好猪全腿,一对花鱼(鲤鱼),加上两对装有红枣和糖果的礼包。
过去因钱币天天眨值,俱用棉纱折算代替,解放后才起用礼金,一并送到女方的家里。女方收下火腿,糖果、鲤鱼、红枣只收一半,一半作为“回盘”,礼金或代礼金的棉纱,按不同人家,有收一半,有全收下,也有“客气”人家分文不收,其言辞就是说:做了亲,就合了心。
3、送日期
即为日期礼,就是男女双方经过订婚、恋爱,相互信任之后,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由媒人从中撮合,就得准备让男女青年结婚。
日期礼又称水火礼,水,老酒也;火,用红纸包的钱,红殷似火,收之烫手。日期礼有讨价还价的,一般由女方提出,有时数目巨大,男方负担不起,有将婚事谈崩的,也有会暗地造成“抢亲”的悲剧。
4、娶亲
娶亲俗称喜酒。
该日午饭后,男方在媒人的率领下,由新郎挑上新竹箩担,和挑珩嫁的壮汉,一并直奔女方,将礼包、礼金、礼封、鱼肉全摆放神龛圣柜或圣橱上。
礼封很多,首先的礼封谓新郎舅父检查礼品礼金的开盘封,该封一般不拆开,若拆开,舅舅要按封内的钱数同样增加。笔墨封是用于撰写庚帖的“笔资”,庚帖的形式,取一整张大红纸,铺于桌上,其格式约定俗成:乾造行庚、某某宫、专提女子在那年出生,按六十花甲子的生肖,某月某日建生。
写庚帖每写一字不可中途蘸墨,而一笔写完,这执笔者早准备请好的,写毕也不则声将笔墨封朝袋里一塞。
5、
挑珩嫁
有挑有抬,也可叫成抬桁嫁。
桁嫁又称嫁妆、陪嫁,即就是陪新娘一齐出嫁。这么多桁嫁,就得聘请几位壮汉来担任,人数非要成双,媒人是“大佬哥”,不参与抬挑,手里只拿女方家早准备好的两根两端用红纸包着用于张帐子青竹,珩嫁尚未抬动时,还得先嗨嫁号子,清脆高昂,声调长远,几乎方圆三里都能听到。
以此来增加喜庆气氛,以助女方之威,扬女家之名。男女双方不光高兴听嗨珩嫁号子,据说不嗨会生哑巴。
6、写庚帖
庚帖为封建社会姑娘生辰八字的“档案”。女子在未谈婚论嫁前,先发一份草帖,取三指宽的红纸,写下姑娘的生辰年月时辰,由媒人从女方悄悄取走,送到男方,偷偷压在家里菩萨面前的香炉的底下,神秘的目的,不向四邻透露,免得八字还没有一撇,左邻右舍就在背后议论得沸沸扬扬。同时也替姑娘保护好“隐私”的名声。男方有了草帖,就可用来“算命合婚”了。
这种写庚帖的婚俗续起码上千年,男女青年,一直将恪守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直至建国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婚姻法,男女结婚时书写“庚帖”的婚俗方才慢慢消失,而成了耄耄老人们回忆。
7、送接亲
旧时,不管高贵贫贱人家,姑娘出嫁,均由男方放轿或车来迎娶,新娘决不步行而至。轿夫和车夫按当日的喜神方位,将轿或车停放妥当谓之“稳轿”。并非新娘摆架子,而是以防日后发生口角,媳妇可理直气壮说一句“我是你家放轿(车)接我来的,不是我自个儿走来的”,此俗一直沿之至今。
轿子一到,按照时刻,新娘就要上轿,新娘的一双脚套穿在父兄的大脚鞋子里,其意是不将娘家的穷土带到新郎家。新娘上轿之后,女方派人手执燃着蜡烛的灯笼随后伴行,谓之“送亲”,成员必须偶数,男女均可。接送地点按先跟男方协商好的地点,除庙宇坝头,或三岔路口中途的某处,不得“越界”。
8、跨火盆
新娘手里攥着早准备好的铜板或铜钱,在移动半步“金莲”,抬脚跨过火盆的一瞬间,挺认真将铜板或铜钱散扔在蜡烛的火苗上,且在前挤后拥、争先恐后众亲友的众目睽睽之下,尤其是公婆上人等也拭目以待,看好铜钱将火苗扑灭。
据说凡能抛灭几盏,就象征未来有几个儿女,就愁怕只听见哗哗哗铜钱对着铜盆的撞击声,而不见蜡烛火熄灭,偶若一支也不得灭的话,就示喻日后无子女传宗接代,公婆上人是不愿看着发生此类事件的。所以新娘使尽浑身解数,“上演”这一出。
跨火盆,这种风俗在南通几乎绝迹了。
9、焐热凳
新娘入籍新郎家,结婚之日,新娘也像新郎到岳父家一样,奉为座上宾。男方要办一席新娘的伴娘和新郎同辈中的姑表姨叔伯家的姊妹,一同入席,谓之“坐桌子”,新娘并坐为首席。
桌上不能有空位,首要人选就是新郎,谓之焐热凳,将新娘刚坐的热凳焐热。最拿笑的就是新娘吃过的饭碗上堆得满满由众姊妹强添的丰美的鱼肉菜肴,非要新郎统统吃掉,谓之新郎吃新娘的“剩饭碗”,之后才不会嫌弃新娘。
10、和喜茶
乡间,凡结婚人家,都有吃和喜茶的风俗。其实制作和喜茶也很简单,只要将红糖泡在开水里,掺些莲子、红枣就行了,全家及亲姑六眷现场分享,喝上一杯甜津津的和喜茶,日后也和和美美过生活。
南通乡下吃和喜茶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不过当今和喜茶更为简单,就是新娘回门时,下午灌两热水瓶甜茶,拿回去供全家亲友一同品尝。
11、坐富贵
新郎新娘走进洞房后,床前踏板上放着两张方凳,面对面而坐,然后由一位多子女且丈夫仍健在的老妪,端来团圆甜茶,一条羹一条羹、先男后女喂进二人嘴里,当然新郎“吃口粗”,眼睛不眨就将小团圆吞下了,而新娘则不然,则缓缓将团圆咽下,记住母亲的嘱咐不可动牙齿嚼碎,嚼碎谓“嚼子”。连喂三口,谓之“连中三元”。
12、闹新房
照理新娘开脸之后就可关门圆房,然而一班新郎同辈的亲友和伙伴们,不会甘心,前挤后拥到新房嬉闹,谓之“闹新房”。这也是对新婚夫妇表示祝贺的一种形式,男家也不阻挡。因据传可以驱除邪魔,祈福保平安的措施,怕的“人不闹、鬼要闹”,这样大家一闹时,“鬼”就无插足的余地。
现今闹新房依然存在,但方式更多不忍直视,甚至还有人趁机揩油的,闹伴娘的更是不在少数。
13、
摸喜果
喜果是在新郎新娘未走进洞房前,就由专请的夫妇双全的老妪,在替新房铺床之时早就放下了“埋伏”,把红枣、莲子、糖果、花生等等偷放在新床的四角,或绣花鸳鸯枕底下,都均匀伴放完毕。不过当晚不可“越矩”,等第二天早上,等新郎新娘下床之后,一旦敞开洞房门时,守候的男孩子一哄而起,争先恐后去“摸喜果”。
14、
回门
婚后三天,新娘回娘家称谓“回门”。南通有个老规矩,新娘一定要走在新郎前头。
该日上午,夫妻双双携带礼品,欢欢喜喜由新娘领头带新郎涌向她娘家。新娘家往往趁女儿回门时办喜酒,然而这天女儿和女婿一样成了家中的贵宾,可以分别坐首席。下午,夫妻俩必须在太阳沉落西山之前,赶忙返回新郎家,谓之“两头红”,往后夫妇一直要同住一月,谓之“月不空房”,意味着婚事的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