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人间: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其为声也,凄凄切切。(欧阳修《秋声赋》)

无数文人用笔细致地描摹过秋天,在不同人笔下,秋有着不同的色彩、声音、情感……

那个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樱桃学士”蒋捷也是好写秋景的:“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黄云水驿秋笳噎。吹人双鬓如雪”……他对秋天,有着独特的感知。

蒋捷关于秋的诗词(蒋捷一首写秋天的词)(1)

秋叶

蒋捷也同样注重声音与听觉的描写,他的听雨已成经典,而一首《满江红》里两句“浪远微听葭叶响,雨残细数梧梢滴”也将数种声音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让人不由侧耳倾听那隐隐传来的浪声、葭叶声以及雨落在梧桐树梢的滴滴残响。

蒋捷对“秋”与“声”的独特感知,交汇成写秋声最绝的一首词《声声慢·秋声》。一首不足百字的词里,“声”字重复9次,一举将10种秋声纳入词中。但偏偏,多重声音交汇,却并不显得纷繁杂乱,透过这重重声音,能感知到词人内心的落寞与寂寥。

蒋捷关于秋的诗词(蒋捷一首写秋天的词)(2)

雁声

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秋之寂寥萧条,一个人独处时最能感知。而这深秋之感,从傍晚开始深深袭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词人傍晚独自凭窗倚望,眼前是黄花满地,红叶低窗,耳边传来的是风雨之声,凄凉寂寥之感随之而来。

“疏疏二十五点”,一夜有五更,一更为五点,随着点点更声,抒情主人公还在这里,但时间却在推移,已经从还能见着红叶的傍晚到一响响更声传来的深更。在这更声之间,耳边却蓦然传来玉佩之音,是哪位朋友来了吗?恍然间却反应过来那是风吹屋檐底下的风铃之声,只是错认而已。

蒋捷关于秋的诗词(蒋捷一首写秋天的词)(3)

檐底风铃声

词的上片风声、雨声、更声、铃声渐序传来,词的下片则一一写彩角声、马声、笳声、砧声、虫鸣声、雁声。词人平铺直叙,没有用一个字来形容听到这些声音时,内心是怎样的情感。但诗词里独特的意象组合,却让我们读到时便能体会到,他在选取这些声音时,想要渲染传达的悲切之感。

时间上,下片依然在推移,已至黎明破晓。而在空间上,下片也历经几度跳跃,从远处的各种军营之声,到邻家的砧声,从低伏草间的虫鸣声,到跃至长空的秋雁之声……这重重声音交织,诉说着的是他对远人的思念,对故国之怀恋,对时序变化却又无力的复杂心声。

蒋捷关于秋的诗词(蒋捷一首写秋天的词)(4)

在这首写秋声的词里,蒋捷除了最开始用“凄凉”一词来总括秋声的特点,剩余的词汇里,没有再用一点笔墨来对这些声音做任何详细的描绘形容。他不说,此时此刻听到的风声是怎样的,雨声是怎样的,更声又是怎样的,与平时听到的是否有所不同。

整首秋声词就仿佛一台留声机,把词人在这静夜里听到的声音一一存放进去——你看,我在深秋的傍晚到不眠不休的彻夜黎明,都听到了这些声音呀。

在这秋日里,如果你也独自一人,你在哪里?又听到了什么声音?

,